分享

巴人青铜兵器及其他武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铜器系列四

 乐艺会 2020-11-06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铜器系列四

巴人青铜兵器及其他武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35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35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主要使用青铜工具和兵器的时代。世界各地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不同,1万年前的西亚人就已经用自然铜制作装饰品。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最早出现的是黄铜,后来又加入了锡和铅,制作出硬度更高,更耐磨的青铜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

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在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的青铜时代达到高峰,我国各地区的青铜时代大体相当于历史上的夏、商、西周、春秋等时期。这时的古代巴渝地区才进入青铜时代不久,作为成都平原与江汉平原间交通走廊的巴渝,巴人在学习外来先进青铜文化和自行探索之中创造着充满神秘特色的青铜文化,其青铜器中发现有蜀、楚、秦等周边文化长期而明显的影响,又具有自身的明显特色。

巴族出现于何时我们还不知道,巴人并不是重庆地区的原住民。部分学者对一些甲骨文记载进行辨识,认为商代中期就已经有商王伐巴方的记载。而文献中最早的关于巴人的记载是在3100多年前,巴人参加了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因功封爵,成为周朝的藩国。学者们推测这时的巴人居住在鄂西地区或江汉平原上。春秋时期巴国在与东边的楚国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失败,大约于公元前六世纪被迫向三峡地区撤退,建立了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巴国。

巴人与战争

巴族自形成以来就和战争密切联系,可以说巴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巴族对外战争史。在巴人的青铜文化中,兵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巴文化的特征在很多方面体现在兵器上,柳叶形青铜剑是最典型的兵器,这种剑薄而锋利,是近身搏斗的利器,彰视出巴人勇猛无畏的性情(图片三 柳叶形剑)柳叶形矛、圆刃亚腰钺(烟荷包形钺)也是巴人的典型兵器(图片四 圆刃亚腰钺);属于长兵器的戈、戟和远程攻击兵器的弓弩是受周围文化影响出现的兵器种类。

巴人的兵器中最主要的是短兵器,长兵器和远程兵器的数量较少,而盔甲、盾这类防御兵器基本没有发现。

在众多的巴人兵器中,錞(chun)于、钲(zhēng)这两种主帅用来指挥军队行动的乐器无疑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兵器了。


巴蜀兽面纹铜鍨

时代:战国   尺寸:长19.9厘米,宽10.8厘米。

1951年卫聚贤捐献。青铜兵器,形似箭镞而大,銎扁方略细长。该器两面均饰相同错银兽面纹,一面刻有铭文不识。





巴蜀文字虎纹铜戈

时代:战国

尺寸:长25.6厘米,宽13.6厘米


巴蜀鸟纹铜戈

时代:战国  

尺寸:长19.6厘米,宽7.6厘米

1951年卫聚贤捐献。青铜兵器,古称勾兵,属攻击型兵器,用以钩杀。援作锐角三角形,援本两穿,内一穿。两面均饰相同鸟纹。   


巴人青铜虎钮錞于

时代:战国 

尺寸:通高68厘米,上径36厘米,底径28厘米

说明:器通体完整,平顶,顶上饰有一虎纽,肩部浑圆隆起,周边有较宽的唇边,腔体比例甚高,下口较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硕大,有“錞于王”之美誉。值得一提的是虎形钮的造型栩栩如生,虎头微扬,口部微张,虎尾向上卷曲,虎身向下沉,呈腾跃状,动感十足,不怒而威,在虎钮的周围,还分布着五组“巴蜀图语”: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魚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



其他


本文图片均为乐艺会资料图库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