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为何朋友就少了?认清这四层“朋友”就对了

 老张聊史 2020-11-07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在人群中与行行色色的人打交道,后来我们渐渐懂事了,就会与身边的小伙伴们互动,我们会交往许多的玩伴,在一起嬉戏玩耍,在这些游戏中,我们会从中学习与人相处的道理和一些朦胧的社会经验。

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们会多了一些社会关系,比如同学,老师,我们也会结交许多新朋友,这种结交新朋友的活动会一直伴随我们很久,几乎贯穿整个学生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得许多纯真的友谊。

但是,有一天,我们毕业了,天天忙于工作,我们和那些曾经的朋友们,也渐渐疏远,我们顶着生活的压力,努力拼搏,等到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我们也从那个毛头小子成为了中年大叔。

终于有一天,我们突然会发现,人到中年了,怎么感觉自己却成为了孤家寡人,好像能说点真心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心里有了解不开的疙瘩,想要找个人诉说,拿起电话簿,寻觅了半天,却无奈地把电话放下,我们已经几乎找不到这样一个朋友,可以倾诉内心的苦闷和分享心中的喜悦了,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朋友的概念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朋友呢?我认为,朋友就是你们互相看着对方不烦,愿意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互相愿意互动,这就叫朋友。但是,根据这种互动的程度不同,朋友又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普通朋友,这种朋友很多,比如街坊邻居,单位同事,这些人,你和他们见面,打声招呼,没事可以在一起侃侃大山,聊聊家长里短,但是如果有困难,你一般不会跟这些人张嘴,有心里话也不会找他们去说,这是朋友的初级层次。

第二层,酒肉朋友,这种朋友,范围不可能太大,一般经常聚会的也就那么十来个人,你们没事可以一起吃个饭,喝点酒,胡白话行,你也不知道他们关键时刻,能否帮自己一把,因为不能确定,所以,自己要广泛培养,重点选拔,美其名曰叫积累人脉。

但是一旦你真遇到个马高蹬短的,你想找他们帮忙了,他们可能一转眼,连影子都找不见,打电话都不会接你一个的,这样的朋友,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平时吃吃喝喝行,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我们称他们为酒肉朋友,靠不住。

但是他们也不是全然无用,只要你非常大方,不差那一口吃的,找来他们,可以互相吹牛, 扯蛋,也能解解烦闷。

第三层,那就是那种哥们儿,闺蜜级的朋友了,这种人一般不会多,两三个而已,和他们在一起,你有事第一个想找他们帮忙,有好事第一个想跟他们分享,他们是你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人,也是来往非常密切的人,他们是你的死党,这种人不会太多,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有一句话不是说,秦桧还有仨朋友呢,说的就是这种朋友。

第四层,也就是顶级朋友,那就是知己,同性的那就是过命的朋友,关键时刻可以以性命相托的朋友,异性的,那就是那种红颜知己,或者蓝颜知己;你们可以彼此坦诚心底那最后的防线,你们互相理解对方,珍惜对方,不一定天天相聚,也不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但是只要你需要,他就一直都在那里,这种人生知己可遇不可求,非常稀少,正因为稀少,才更显得知己的可贵,古人已经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有那么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人到中年朋友为啥少了?

我们知道了朋友的这几个层次,再回到当初我们的疑问,为啥人到中年,感觉朋友越来越少了,甚至没朋友?我认为,一个中年人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 其一,生活环境变了,使曾经的朋友因为距离而疏远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原来在农村的时候,有许多的玩伴,没上学的时候,屯子里有许多的孩子,上到十几岁,下到几岁,平时没事就在一起玩耍,去野地里打鸟,下河沟捉鱼,去别人家院子里偷黄瓜,跑别人家鸡窝里掏鸡蛋,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每每想起,都让我陷入遐想,对那段美好的童年无限怀念。

但是,等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和那些比我小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许多,比我大的孩子也忙于学业,没时间搭理我,或者早早出去打工,成为了家里的主力了,这样,我和我小时候的小伙伴就聚少离多。

后来,我又继续往上念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毕业,早已经离开那座小乡镇,我和昔日的伙伴们,早已经失去了联系,我曾经回老家见到过一个小时候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见面以后,由于生活的朋友圈不同,所想所念都有了巨大的分化,我们已经没有共同话题了,客套的寒暄过后,剩下的只有无话可说的尴尬。

  • 第二,人生阅历增加了,我们对朋友的定义要求越来越严格

假如我问大家,人在哪个年龄段交到的朋友最纯真呢?最纯粹呢?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是同窗之情,是战友之情!为什么呢?为什么在念书的时候,我们交到的朋友那么让我们刻骨铭心呢?为什么,战友之间的情谊能够保持一辈子呢?

我们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初恋最让人不能忘怀吧?为什么?因为除了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心理原因之外,初恋往往是大家在学生时代相处的,那个时候,吸引两个人的不是金钱,不是家境,而只是互相欣赏,真心的爱慕,就一个词——纯粹。

初恋的情谊、同窗情、战友情的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那就是纯粹,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年轻,还没有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被染成五颜六色,我们的心还相对纯洁,大家在一起交往,没有世俗的东西,完全是心灵上的惺惺相惜,是志同道合让大家走到一起。

所以,这份情谊是经得起考验的,是让人难忘的,也是弥足珍贵的。但是,我们进入了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渐渐复杂了起来,我们和同事暗含着竞争关系,我们和领导,暗含着功利心,我们和周围的人,往往没有机会发展那种纯粹的朋友关系,彼此没有互相了解的时间与精力。

即使我们试着交了一些酒肉朋友,但是,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想请他们帮忙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躲得远远地,这些残酷的事实会让我们无比孤独和无奈,会慨叹,真朋友太少,以后也就不会去结交那些没用的朋友了。

  • 其三,生活的重压,让我们没有交朋友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人到中年,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比如我本身吧,父母都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现在他们都已经退休,身体还好,但是年纪越来越大,必定会牵扯我们的精力,和父母住在一起,又要格外处理好老人和年轻人的代沟问题,尤其婆媳关系,更需要我们格外地注意,在适当时候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和稀泥的功夫,才能相安无事。

我还有个上学的孩子,天天回到家,要赶紧陪着孩子写作业,伺候孩子入睡,我们才能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到了白天,我们还要上班,要努力工作挣钱,还我们的房贷,车贷,可以说现在的中年人都不敢生病,如果自己病倒了,这个家就立刻会陷入混乱。

你说大家一天天的,紧忙活,就很少有时间和朋友们聚会了,即使你有时间,人家还不一定有时间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面对的情况都是类似的,这就必然使大家平时见面的时间很少,沟通越来越少,由最开始的常联系,到少联系,最后是没联系。

我原来有一个好朋友在一个城市,其实真不算远,后来,由于我们工作都很忙,开始还能经常见见面,吃吃饭,后来见面越来越少,只能打个电话,最后,电话也打的很少了,到如今,我拿出电话,都不知道说什么,时间已经使彼此之间的话题变没了,变得无话可说了。你说,我们觉得朋友越来越少了,就不奇怪了吧。

  • 人性决定了人彼此之间会因攀比而疏远

我们人到中年了,事业一般已经稳定了,经过了十多年的打拼,房子、车子、票子都已经齐全,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由于“个”人的机缘巧合不同,能力眼界不同,昔日的好友,渐渐分出了成就的大小,有的人能力强,可能年薪百万,有的人,单位一般,挣的一般,可以勉强度日。

有的人住着二百平的大房子,有的人可能只能蜗居在几十平的房子里,这些人生际遇的不同必然造成人的攀比之心,人其实是很奇怪的,大家一般可以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可以容忍别人比自己差,但见不得比自己强,假如你比昔日好友混的不好,你心里就会在潜意识里躲着人家,如果你是混的强的,对方也会主动和你疏远,所以,慢慢地,昔日好朋友也会成为路人甲的。

正是因为以上一些原因,使大家感觉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了,其实大家不用纠结这件事情,做好自己,多培养爱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知道,真朋友不在多,有一个就好,正应了那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