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究竟应不应该玩游戏?请80、90零后父母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笔点酷玩 2020-11-07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最初听到这句话时,我是很反感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箴言”,从一个实用主义者的角度看,这种略显文艺腔的文字几乎就是在无病呻吟。

直到,我哥们跟我讲了离家出走的小侄子的故事。


他大哥家的孩子是个小胖墩,上小学五六年级,学习成绩一般,但非常喜欢打游戏,从腾讯CF到王者荣耀,这孩子似乎有点打游戏的灵性,甚至还会自己剪辑视频上传给小伙伴显摆。不过这种天赋的小火苗,似乎经常被父母的责骂浇灭。理由很简单,即使真有进入国家队的游戏天才,也是万中无一。大多数孩子成天打游戏,只会荒废学业,断送有可能迎来的大好前程。

后来在一次激烈的争执之后,这小朋友就离家出走了,他爸妈急疯了,找了几天,在一个网吧看到造的不像样的小胖墩。

这之后发生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不过由此生发的,我又想跟大伙严肃的讨论一次,那个经久不衰的“年经问题”——年轻人到底应不应该玩游戏?

很显然,答案没那么确定。因为游戏做出来,就是给人玩的,不给年轻人玩,难道是专门给中年老年人玩?

人类是需要娱乐的。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没那么有智商的动物,也懂得自娱自乐。动物园、水族馆,证据比比皆是。你把宠物狗子关在家,它也会咬破沙发、打翻盘子,那就是动物们在无聊时所做的“游戏”。甚至会在主人回家时,有点炫耀的意思——这不就是王者上分之后的一种臭显摆吗(虽然下一步被主人好一顿收拾)?


动物如此,具备高等智商的人类,就更离不开游戏。从古至今,静如棋牌,动如运动赛事,其实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戏。只是步入电脑时代,人类的“游戏开发”一下子变得极为精致,电脑、互联网极大的扩充了游戏世界的体量与质量,人们做到家里,只需一部手机或电脑,甚至一个VR设备,就可以“醒着梦游”,完成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任务”。如此精彩的游戏世界,说白了就是为人类享受生活之用,而且年轻人就是最大的目标受众,甚至也是八零九零后长大成人之后,枯燥生活的调剂品。如果人们不去玩游戏,这个世界才真的是有问题。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游戏有没有用、有没有害,而是如何正确的引导那些没有制止力的小朋友处理游戏的诱惑。这方面已经有许多学者给出答案,我就不具体说了,家长们真的重视,有一堆著作等着你们去“自我教育”。

我想说的是,历史可以让人明智,艺术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让你颅内高潮,优秀的游戏可以将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等内容融为一炉,给游戏者极高密度的信息冲击,并让游戏者在手脑协调操控下,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和难题,最终获得智商和精神情感方面的多重快乐。学习使你快乐,游戏让你更快乐,两种快乐,一个也不能少,重要的是均衡。


粗暴的阻止一个年轻人的刚需快乐,实际上是方法论错误,部分家长的一言堂,只会激发年轻人的逆反心理,导致更严重的成长烦恼。朋友家的小侄子离家出走,看似是向父母做出的“自残”要挟,实际上也是孩子在学业与兴趣产生冲突时,面对家长的粗暴干涉,做出的最大反抗。


很喜欢那句话——人都是要死的,在这个不太漫长的人生,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无愧于心,无愧于人,足矣。无论家庭、亲情、工作、娱乐,万事平衡,是个学问,共勉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