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说】校园一卡通大变身 去卡化趋势渐显

 高校信息化 2020-11-07

面向服务的理念得以渗透,释放数据能量的需求明显,根据五年前后的对比分析,我们试图描绘出一个“以人为本”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轨迹。

科研管理信息化

科研管理与科研服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学校科研、教学服务,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由于高校对于科研的需求各不相同,不同学科对于科研信息化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因此,一些高校主要还是从科研管理信息汇总的角度,做一些信息共享层面的工作。

从两次的调研数据来看,各高校的科研信息化程度不一,且高校对于科研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明晰,主要的工作是分散到各个学科和院系,由院系自主推进信息化的工作,从学校层面的科研信息化工作主要是管理数据的统计、相关科研成果的信息共享。2011年的数据表明,有55所高校已提供科研信息系统服务,2016年,增至81所高校,增量明显。


如图13、14所示,117所高校的两次调研数据表明,2011年和2016年,建立了“科研项目交流平台”(科研项目跨学科合作研究数据共享)的学校不增反减,一些学校将这些平台进行了合并,归并到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一体化的信息门户下提供服务

而促进数据共享与协作交流的“科研知识共享平台(主要指各类研究数据等资源共享)”,建立该系统的学校并不多,并且从2011年到2016年五年间,建立“科研知识共享平台”的学校没有增加。

科研信息化的发展在5年间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这与高校学科发展自身的规律有关,高校学科发展更注重校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生校际交流与访学、学位论文隐名评审校际互送、导师队伍进修与培训、研究生招生和研究生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高校更多侧重于鼓励校际学科系统开展合作,而不是在校内进行统筹管理。


科研仪器共享及信息化服务,也主要体现在985/211高校和一些地方重点高校上。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有无使用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问题上,“有开放仪器设备展示及管理系统”的学校,从2011年的33所,增加到了2016年的51所,几乎所有的985/211高校均已经覆盖采用,如图15所示。

校园一卡通

高校后勤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于校园卡系统、公寓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应用。

一卡通系统是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本支撑系统之一,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的标志,也是高校信息化应用建设重点。从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看,校园一卡通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并且,随着校园卡的普及应用,数据积累越来越多,数据的挖掘及再利用,也为高校的下一步提供师生更人性化的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高校一卡通主要是集成了消费、管理、认证等多种功能。5年间,校园一卡通是高校信息化中变化最大的一个应用系统。

在两次调研的117所高校中,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高校从101所增长到109所,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所提供的一卡通的功能却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这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外部环境变化有关,其变化直接影响了学校师生对一卡通功能的需求,也间接反映了校园一卡通“以人为本”“服务于师生”的理念。

校园卡的功能实现情况,从参与两次调查的117所高校数据分析中(如图17所示)可以看到,在消费功能餐卡、水卡、洗浴卡、购物卡以及身份识别功能的学生证、图书证、教职工证等方面,五年间学校的差异较小,有的甚至完全一致。

而明显变化的是门禁卡、银行卡,集成这两个功能的学校一多一少。门禁卡的功能在校园卡中的集成得到加强(增加了11所学校),是因为许多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已经完成,在校园卡中集成门禁卡的功能也相对比较顺利。将银行卡功能集成在校园卡中的学校则减少了17所,说明这方面的需求减弱,其原因与银行系统在手机终端、移动端、电脑端的普及有关。上机卡的功能集成也减少了15所(从2011年的89所减少到2016年的74所),这也与学生终端电脑普及之后对上机的需求减少有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前校园一卡通正面临新一轮的升级改造,与智能手机及手机APP的有机结合,“一卡通去卡化”的趋势已经渐渐清晰。

未来,智能手机将成为信息应用的重要平台,交易过程(计算与存储)由后端承担,使得系统可以承载更多的数据,收集业务过程数据,从而为高校在后勤管理及至与其他信息系统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支撑。

问题与建议

1

大数据离核心业务越来越近,需加强规范管理。

虽说大数据时代到来,给高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由于分析工具的缺乏,加上教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当前高校的数据积累尚处于原始状态,缺乏统筹与顶层设计,仍然存在数字孤岛,数据口径不一,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交错混杂,且真伪难辨。

建议:应尽快制定数据管理规范,建立保存与采用的相应规章制度,从顶层设计出发,对数据的积累与应用进行统筹规划,除了数据共享与利用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2

信息化应用系统受社会化影响加大,需与时俱进,保持灵活性与活跃度。

在调研中,许多学校均提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参与度相关。由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在信息化系统应用中缺乏业务的支撑,业务部门的参与度不高,应用系统的显示度不高,无法体现师生的获得感。而随着网络社区、搜索引擎、大数据技术等社会化应用系统对高校的冲击。

建议:未来应更多考虑与社会化软件(如微信、各种科研社区、企业网盘等)的融合,充分考虑系统兼容性与可扩展性,采纳或采购成熟的社会化软件与服务,从而既能节约建设成本,也能提高师生的参与度,保持系统的灵活性与活跃度。

【数据说】系列文章回顾

过去五年,高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这些改变你需要知道!

想要破解信息化建设难题?这两点建议或许你用的上

作者:傅宇凡 冀婧岩 高凯涛 吴晓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