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养生|终于到了储备能量的大好时机!

 牛妈古法育儿 2020-11-07

 立  冬

2020年11月7日

庚子年九月廿二

7:13:46

随着立冬的到来,

天地间的阳气经过一秋的收敛,

正式开始向地下潜藏。

地面上阴气盛极,寒邪当令,

草木凋零,蜇虫伏藏,

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渐进入冬眠状态。

人体与天地相应,

体内阳气也开始向根部潜藏,

藏得越深,来年生发的力量越强。

所以冬季养生首要的就是闭藏,无扰乎阳,

因此在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的保健上,

都要从收敛转变成闭藏。

第二个就是养根,

人的根就是我们的先天之本——肾,

肾是生长发育的源动力,

肾的闭藏能力越强,

积蓄的能量就会越多,

来年孩子的体格、智力的发育就会越好。

而冬季本身就是肾经当令,

是养肾的最好时机,

这是自然之道,也是天地之德,

因此我们一定要顺应大道,

抓住冬三月养肾的大好时机。

01

调整睡觉时间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立冬后,太阳下降得越来越早,而升起的时间则越来越晚,人体的阴阳转换也应该和天地一样,因此也要早睡晚起。

和秋天相比,睡觉时间要提前半个小时,早晨起床也要晚一些,但并不是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天亮了,天地的阳气升起了,就可以起床了。

如果天还没亮就起床的话,也会影响到阳气的闭藏。

02

衣物要保暖,但不能过暖

立冬以后,地面上阴寒之气盛极,穿衣要保暖,但不要过暖。如果衣服不保暖,要么被风寒侵袭,发生感冒,要么调用体内阳气来御寒,也不利于阳气的闭藏;如果衣服过暖,人体就会出汗,使腠理开泄,也不利于阳气潜藏,而且易招寒邪侵入,所以穿衣应做到薄厚适度。

怎么判断孩子的衣物是否薄厚适宜呢?最直接的就是孩子自己的感觉,不冷不热就是最好的穿衣量,但如果孩子太小,表达不清楚怎么办呢?可以通过摸摸宝宝的后颈部及背部来判断:

出汗了,那么表示穿多了,要适当减少衣物;

如果没出汗但又很凉,那么代表穿少了,要适当加衣。

如果孩子不仅出汗,还有脸红、摇头、烦躁等表现,说明他已经太热啦。

虽然冬季的大原则是静养,不主张动得太多,但孩子们都喜欢蹦蹦跳跳,而且学校和幼儿园也会组织跑步等较为剧烈的运动,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感觉很热,出汗,如果此时脱掉衣服很容易着凉,所以在运动前,建议少穿一层衣服,以稍稍有点冷为度,这样运动时就不会感觉太热,也不会出太多的汗。

03

如何防止半夜踢被子着凉?

冬天夜晚气温更低,孩子入睡后,很多家长都怕孩子半夜踢被子,所以建议不要给孩子盖太厚的被子,这样孩子会很热,半夜很容易踢被子。

可以准备两层被子,一层比较宽大,稍厚一些,盖在第一层,不至翻身漏风,再在靠下一点盖一层有些重量的毛毯,这样孩子既不会感到太热,也不会轻易把被子踢开。

04

负日之暄

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即使在阳气藏匿的冬天,遇到“小阳春”时的暖阳,也不能错过。

中医讲:“冬阳一寸值千金”,清代名医曹庭栋在《养生随笔》里面写道:

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背部是督脉和膀胱经两大阳经循行的部位,冬日晒后背虽不能像三伏天那时排除深层寒湿,但却能壮阳气、温通经脉,去除体表寒邪。

05

立冬补冬

饮食上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可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热,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宜。

对于脾胃较弱的孩子,还是要以通为补,不可盲目进补鸡鸭鱼肉等荤腥食物,给脾胃增加太多负担,引起积滞,而且助湿生热、变生痰浊。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们可适当吃些根茎类的蔬菜,冬季万物闭藏,植物的“营养”也大多闭藏到根部了,比如薯类,如红薯、马铃薯等。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众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油菜等。冬季是肾当令的季节,在饮食上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肾”的食物,比如山药、核桃、栗子、豆类、黑米、黑豆、黑芝麻,可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立冬益肾粥

配料:
黑芝麻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糯米50克。

做法:

黑芝麻炒熟备用,糯米、粳米洗净与山药、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具有健脾、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六个月以上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食用,发热、咽喉肿痛、严重便秘、腹泻、积食的孩子不宜食用或遵医嘱。

06

关心自己

在冬季的精神情志上的调养上也讲闭藏之道。《黄帝内经》上讲:“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这里的志有志气、志向、志愿的意思,是一种向外向上的精神力,我们之前讲过,春三月要做一些事情“以使志生”,春天是立志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夏天“如所爱在外”,更要把精神力放到外面去,身体力行,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而到了秋天,则要“使志安宁”“无外其志”,把放到外面的心开始往回收了,从关注外界变成关注自我,从激情澎湃变得安静从容,而到了冬季,就不要在谈什么志向,说什么计划了。

人要有计划,但人不能总活在为将来打算中,看不到当下,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会只提一端,而是持中道。冬天就是到了内省的阶段,不要太多关注纷纷扰扰的外界,要回到内在,恢复自己的感知力,多关注下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想法,这样的内省也是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在冬季每天多读读书,写写日记,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自由涂鸦来表达自己。

冬天,就是要我们看到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