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佾生 || 高考喜报背后的冷思考

 醉卧蘭亭tumvn7 2020-11-07

   中小学【资料:合集】

【电子课本:20年秋】1-12年级 

 【中小学:试卷】语数英

 【20年秋:微课合集】【语数英】

 【优质课教学视频】语文

● 【世界经典电影】 800部(合集)

  高考喜报背后的冷思考

 作者    陈佾生

高考放榜季,喜报满天飞。

喜乎?当然!对莘莘学子而言,十二年寒窗苦,今朝题名时,理想人生路迈开了坚实而响亮的第一步,喜!

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而言,子女有出息,也为自已和家庭争了脸面,喜!

对奋战于备考一线的广大教师而言,辛苦的汗水换来丰硕成果,喜!

对肩负高考重任和社会期望的学校而言,数字意味着业绩与荣誉,喜!

一句话,皆大欢喜!特别是,出了高考状元,高考大面积丰收,高考成绩拔尖的名校,喜不待言!该庆祝的庆祝,该宣传的宣传,没有最高调,只有更高调!

虽然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泼冷水”,近两年社会上这方面的宣传调子低了下来,但人们的关注度和热情似乎没有降温。

这也难怪,毕竟高考寄托了考生对前途的希望,承载了一个家庭几代人对家族的希望,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对人才、对未来的希望,事关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的业绩与荣誉……

高考太重要了,重要得需调动多部门的社会资源为之开路,提供服务!所以,就算显摆,就算炫耀,很多人只有羡慕,只有理解,少有妒忌。

但是,之后呢?之后是不是也该静下来,思考点什么?

整张红彤彤的喜报,除了数字,除了学霸的尊名,除了夸饰之词,有哪一所名校敢在喜报上对本校的招生来源和构成作丁点儿的说明?而所谓的“名校”,除了政策允许的招生特权外,还有多少拿不上台面的招生“猫腻”在支撑着今日之门面!

时至今日,各名校之间在生源争夺战上的怪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可谓奇招迭出,无所不用其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请问,凭以非常手段争夺来的优质生源,考再多的985,再多的清北,有什么可炫耀之处!

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下达高考任务指标和制定高考奖励政策的时候确实考虑了各校高一新生入学分数线等实际情况,但是,如果生源分配和竟争的机制不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不到落实,势必扰乱教育竞争秩序,败坏教育风气和社会风气,各校之间的高考业绩因此也不具可比性!

而所谓的高考喜报在各种水分和杂质渗透下象雾里之花,让人难识“名校”的“庐山真面目”。

高考放榜过后,有人欢喜有人愁,年年如此,这是常态。但是,我们在为各类学霸,为“金榜题名”者欢呼点赞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把目光投向那些在角落里黯然伤魂的高考失意者。

想一想,同样是学生,学校和社会是不是欠他们点儿什么?想一想,我们的教育除了考试,除了分数,是否缺失什么?

关于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教育工作者应具有怎样的情怀,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已作了深入透彻的论述,很多教育专著、教育名言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所熟知。

我想与诸位分享的是一位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感言:“教育是关于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不应是对理想分数的过分追求,对学业成功的过度奢望,而应是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生命给予的无限关注。

教育本身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应是引领,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种引领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

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李卫兰校长的这段话,对教育的本质和终极追求作了形象而朴素的论述,也是对目下应试教育的反思。

其实,关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上至国家高层,下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做积极的反思和探索,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教育改革,高考改革,永远在路上!

“让每一个从自己身边走出去的人,都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也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

前美国总统卡特当选之日,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说她培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可卡特的母亲却骄傲地说:“还有个同样杰出的儿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后面的园子里种地……”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对全体学生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卡特母亲一样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