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早熟梨的评价标准:甜脆多汁没有渣

 花果飘香 2020-11-07

7月5日,2019江苏省极早熟梨评比会在泰兴举行,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铃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来自江苏各地的43个(极)早熟梨样品举行品测,从外观(果实大小、果皮色泽、果面光洁度、果形、整齐度)和内在质量(肉质、可溶性固形物、汁液含量、风味)等指标进行赋分,最后评出若干个金奖、银奖和优胜奖。

张绍铃介绍,参加评比的样本主要是“苏翠1号”和“翠玉”这2个品种,虽然采收还偏早了一些,但整体表现不错,尤其是“苏翠1号”的口感和风味都比较好,汁液比较多,肉质比较细,化渣程度好,果面色泽纯正,但果形和整齐度还差些,果点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靠近果梗部位的果点比较明显,在外观上不如“翠玉”。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王文辉研究员认为评价南方早熟梨的标准是:甜脆多汁没有渣,其中最关键的是糖度指标。他认为,早熟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能低于11%,能达到11.5%以上是比较理想的,但也不宜高于13%,否则容易腻,口感反而不好。从近5年来全国早熟梨评比的大数据来看,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已经从11%提早到11.5%以上,提升幅度非常明显。

业界一般把7月底之前成熟(果实生育期110天以下)的梨品种归纳为早熟品种,除目前已经大面积推广的“翠冠”“中梨1号”“早美酥”“若光”和“爱甘水”等早熟品种之外,近年来国内科研机构还相继选育出“苏翠1号”“翠玉”“中梨4号”“甘梨早8”“宁早蜜”等在7月中旬之前成熟的(极)早熟品种。从成熟期看,“苏翠1号”是目前产业推广中最早的品种,成熟期比早熟梨代表品种“翠冠”早2周,属于极早熟品种。

张绍铃认为,目前国内梨早熟品种的占比在18%左右,虽然比10年的15%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离理想的品种结构(早中晚熟比例:25%、25%和50%)还有距离,成熟期更早、品质更优的早熟梨品种依然还有市场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