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个老问题:做果园,是单品类好,还是多品类好?

 花果飘香 2020-11-07

何明芳(右)和基地负责人在查看葡萄的生长
“你当初是怎么考虑在南汇种梨和葡萄,而不是单一种桃?”我忽然想起何明芳自建的500亩果园的品种结构,按照当时上海相关主管部门“一区一品”的产业规划,她所在的南汇区(现已划归浦东新区)应该重点发展水蜜桃产业。
“我就想这么大面积,万一哪一天我就来不及采,所以就种了一部分梨和一部分葡萄。”何明芳解释道:“也有不少顾客问,上海蜜梨名气很响的,怎么没有啊?南汇8424西瓜也很好,怎么没有?那个时候我只卖桃,别的都没有。顾客要送礼的话,单独买两箱桃,好像不够份量,还得去其它地方找梨、找西瓜、找葡萄。而有些顾客是看见什么要什么,所以我啥东西都想试着种种看。”
这几年她还建了一块基地,引种了红美人、091无核沃柑、长果桑、软籽石榴和太秋甜柿等多种新品种。

合作社生产的8424西瓜
“有没有担心过技术上的问题?”我其实一直反对一家果园种很多种水果,因为在技术上很难做到样样都精通,最后导致啥都管不好。
“当初好多同行的老师也劝我不要种得太杂,这样在技术上可以精益求精。你啥都种,种得好吗?包括我的员工也反对,种这么多东西,桃还没忙完,葡萄上来了,葡萄还没忙完呢,梨上来了,这个时候真的是要命的,所以我说也是试试看吧,你管得好继续管,管不好我也不怪你。我当初也刚入行,感觉种地的投入并不大,也不知道收入高不高,反正也是瞎蒙的。”
虽然何明芳说得轻描淡写,但在实际操作中,她还是比较慎重的,比如种葡萄前先去马陆找了个老师,试种了50亩,等第二年看到产出的品质符合期望时再扩种了50亩。包括这几年新引种的品种除了红美人有一定量之外,其他品种也只试种几十株。拿她自己的话说:“先试试看吧!”

基地员工在采摘桃子
“这些新品种种下来表现怎么样?”桃、梨、葡萄她已经种得很成功了,我没必要多问,我好奇的是这些经常出现在《花果飘香》文章中的网红品种在她那里的具体表现。
“红美人去年已经投产了,品质还可以。虽然说我们这里不是最优势的地方,在品质上跟好的地方有差距,但是我们通过多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可以把差距缩小,现在很多顾客要自己采摘,这个品种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我们的水果就局限于夏天,冬天只有草莓,没有其它产品。”
“从产品营销角度来说,你觉得一个果园主打一个品类好,还是百花齐放好?”我其实已经听出来她的答案,但还是明确地再问一下。
“当然百花齐放好!”何明芳毫不犹豫地答道:“如果我只有单一一个品类,量大了来得及卖吗?我就考虑来得及卖吗?还有现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都需要实验基地,这个潜力很大,所以不是非要一个品种在这里表现很好,只要我有,让人家来看,来认识就可以了。”

基地采收的桃子
我的判断没错,何明芳站在销售的角度肯定是认可“百花齐放”的种植模式,答案中还多了一个我原先并不知晓的营销项目,我没有追问,只是换了一个角度继续问她:“那从生产角度来说,这种多品类的种植模式在管理上有没有难度?”
“这个也蛮好管理的。”何明芳应道:“我基地分三个组:桃梨组、葡萄组和蔬菜组,小水果是并在蔬菜组的。人是分开的,不混在一起,包括产品包装、门店销售和网上销售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的。哪个地方来不及了,大家全部加班,所有人集中一起……”
“平时来得及的情况下,还是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我很欣赏后面这句话。
“对,生产方面大家各管各的,哪一个部门来不及了才可以调动。”何明芳补充道。

基地员工在包装桃子
“那蔬菜组是不是压力最大,又管这么多蔬菜,又要管这么多水果品种。”我还是担心这一点。
“也没什么压力,面积不多,蔬菜加小水果不到20亩。”何明芳依然不为所难。
“这20亩的效益情况怎么样?”我又换到经济角度,这是最终的评价指标。
“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但是效益很大的。”何明芳笑着说,接着详细地介绍了刚才被我忽略的新营销模式。
在她新开发的20亩蔬菜种植区内,她种了10亩小番茄,大棚种植,10月播种,12月定植,3月份开始上市,“我一定确保在桃花节前上市,因为桃花节这个季节正好是春游高峰期嘛。我先让学校组织小朋友过来采摘,免费的,但必须要带回家的。然后,周末家长全来了,是小朋友吵着带家长来的,因为在我这里,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

上海前小桔的菜园
何明芳在种植区内弄了一块草坪,安装了蹦床和滑梯,又养了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
“家长来了之后就会买蔬菜,自采6元/斤,我如果卖给小贩只有1~2元/斤,那些小贩转手到市场,再卖到消费者手里也要8~10元/斤,所以他们感觉到我这里6元/斤便宜得不得了。小番茄对外卖30元/斤,但只要小朋友带来的,20元/斤,其实20元/斤利润已经很高了,外面才卖5~6元/斤,当然我们的品质确实跟人家不一样,自然成熟,全程有机肥,是确保安全的。”
“有没有考虑把这种经营模式的规模扩大一些,把学校的业务多接一些?”我在上海前小桔看过这种亲子农场的经营模式,相比之下,前小桔的规模更大,设施和项目更齐备。
“我们是试营业,行的话我再慢慢扩大,但不能大规模。”何明芳做事其实挺慎重的。
以柑橘为主题的亲子农场——上海前小桔
“现在觉得这种模式的问题在哪里呢?”我问其中原因。
“这种模式人不能太多,人太多了就要乱,而且对学校和家长的素质有要求,如果面向社会,那就很难办了,我必须要有个团队,必须带着他们去采,而且给他们称分量,这样就很累,而且管理成本要上去。”何明芳解释道。
从果园聊到菜园,我不知道何明芳的新尝试有没有超越了我的观察领域,但触动我心弦的是,当一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是不同的,这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观感尽管经常被我强调,但当我的视野完整地被何明芳带到销售的角度,我才发现,我们原先那么自以为是的观点其实都是有局限性的。
随着销售为王的时代的到来,诸如“做果园,是单品类好,还是多品类好”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各人的情况重新进行审视。

2019年8月3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