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大帝给英国王下了道圣旨,现存英国博物馆,看完笑掉大牙!

 南相子 2020-11-07

圣旨是中国古代皇帝对于下属发布的一道旨意或者是命令。按道理来说,圣旨一般仅出现在中国,如果在周边的国家发现,很多人也都可以理解。

但是在距离中国遥远的一家英国博物馆中,至今却保留着一道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写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圣旨,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

乾隆在位的60年,可以说是清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但也同样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就如很多历史学家所说,乾隆是最大的败家子儿。

因为康熙和雍正一共花费了数十年才将清朝推向了鼎盛,而乾隆却是将他们攒下的家底全都给败了个精光。

乾隆在位期间,清政府看上去依旧是表面强大,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与西方拉开了一些差距。

当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清朝依然奉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乾隆的鼎盛,只是国内的一个小小缩影,井底之蛙怎能知道世界之大?

当时的西方列强,一直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为此,借乾隆八十大寿之机,英国的乔治三世国王专门派遣了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祝寿的同时,也一并给乾隆皇帝带来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产物。

大清的官老爷们在安排马嘎尔尼使团与乾隆会面的时候,曾因为礼仪的问题,降低了接待的规格。

因为众臣认为:马嘎尔尼在面见皇帝的时候,应该三跪九叩。

但马嘎尔尼却不这样认为,最终也只是单漆下跪。

马嘎尔尼给乾隆带来了大批的礼物,其中包括珠宝、钟表以及先进的火枪。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漂洋过海的贵重豪礼,却最终被丢到了仓库之中。因为在乾隆皇帝看来,蛮夷的东西,怎么都比不上大清朝的精美。

这也是为何后来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中,在圆明园找到了成千上万腐朽破烂的枪械。

除此之外,为了表达英国与清朝通商的诚意,马嘎尔尼使团还带来了乔治三世写给乾隆的国书。

呵呵,清朝官员在翻译的时候,自然将英王的国书翻译得十分卑微。满满的都是阿谀奉承,这便直接导致了乾隆的自以为是,他满心认为英国人是在求着与大清朝通商。  

最终通商的请求被拒绝了。在马嘎尔尼使团即将返程之际,乾隆特意下了道圣旨。,让使团带给英国亡国。我估计当乔治三世看到这道圣旨之后,可能会当场笑抽过去。。。 

乾隆这道圣旨的大意是:    

我清朝地大物博,无奇不有,也自然不会与你们通商。 

如果你们喜欢中国的瓷器,丝绸这些的话,我可以每年赏赐你们一些。 

你们在蛮夷之地,就不需要每年上贡了,只需要心向大清朝廷即可。 

到底是乾隆爷牛比glass,还是愚昧无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