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酸汤子”,这种常见的食物,也会引起米酵菌酸中毒

 云开日出时 2020-11-08

银耳,俗称白木耳

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真菌

银耳的营养成分丰富

含有蛋白质、多糖、脂肪、氨基酸

维生素D、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

银耳是我国的特产

野生银耳数量稀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福建古田的银耳人工栽培技术获得成功

迅速在北方推广、发展

银耳不再是名贵补品,不仅药用

更是百姓餐桌上的食用佳品

要注意的是

和酸汤子一样

吃变质鲜银耳也是会吃出人命的

这是因为银耳种植过程中通风不好,温度控制不当,结果银耳长得不好还腐烂变质。有的种植户舍不得丢掉,坏的就自家吃、送给亲朋好友吃,还有种植户已经扔了,但还被别人捡回去吃的,导致了一起又一起家庭集体中毒悲剧。

罪魁祸首和酸汤子一样

都是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的

米酵菌酸引起

值得庆幸的是闯祸的都是鲜银耳

干银耳的名声一直都很好

这是因为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在日光照射后,就变成米酵菌酸的异构体——异米酵菌酸,这就失去毒性了。哪怕是变质鲜银耳,太阳底下晒上两天,或者紫外灯照射足够长,都能晒掉95%~97%的毒素。所以干银耳不管出身如何,都不至于吃出人命。

食用变质鲜银耳中毒后,和食用酸汤子中毒一样,没有特效疗法,催吐、洗胃,以及根据情况对症支持治疗。

这里提醒朋友注意,治疗两三天之后,有的中毒者会出现暂时“假愈”,此时一点都不能松劲,防止第三四天病情可能的急剧恶化。

下面

小编给大家一些消费提示

一、正确选购

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由1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菌片组成。鲜银耳纯白至乳白色,半透明,富有弹性;干银耳质硬而脆,呈米黄或金黄色。如干银耳色泽过白,则可能是用硫磺违规熏制。

二、合理加工

1、干银耳经水泡发后,应朵形完整、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如发现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有异臭味时,应丢弃,不能食用。

2、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去除银耳基底部发生褐变的部分。

3、银耳宜充分加热煮食。

三、远离“鲜”银耳,预防变质鲜银耳中毒

1、栽培银耳的农户,务必及时丢弃已经变质的鲜银耳,切忌不要自家炒食、凉拌鲜银耳,更不要将变质鲜银耳馈赠亲朋好友。

2、如发生呕吐、腹痛,甚至出现黄疸、血尿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疑似中毒人群,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及时就医。将剩余食物封存,送当地卫生专业技术机构检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