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武汉

 深溪虎堂 2020-11-08

过去一年,除了上海,大概去过最多的城市就是武汉了。嗯,大武汉,必须强调这个大字,才会显得比较地道。

其实早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已经慕名兴冲冲地前往武汉,结果真的是大失所望。大武汉,大则大亦,真的是好大一座城!然而你要是问我最直观的印象,三个字足矣,脏乱差就是了。整个城市就好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处处都是施工,灰尘漫天,让人觉得好像是沙尘暴过境一般。加上触目可及,排列的密密麻麻的破旧建筑,顿时生起了一种逼仄局促的感觉,然后和整个城市大到漫无边际的感觉糅合在一起,配上无处不在火爆异常的汉骂,实在是让一个远道而来的外乡人爱不起来,匆匆几日后,忙不迭地落荒而逃。

后来的岁月里,由于各种各样的关系,每年都要来去武汉几次,而且,同样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关系,认识了好几个武汉人。看来和这座没有第一眼感觉的城市倒是有了几分缘分,因为去的次数越多,我就越喜欢这座城市,因为相处的时间越久,我就越喜欢武汉的好朋友。

既然如此,那就写一篇印象武汉吧,算是印象成都,印象广州的姊妹篇。

武汉的桥

武汉,九省通衢之地,东西南北汇聚一城,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将大武汉划分为武昌,汉阳,汉口三地,各有分工,汉口是商贾云集金融贸易之地,武昌则是政务文教为主,而汉阳则是工业基础核心。不过,我最感兴趣的却是武汉的桥。

武汉到底有多少座桥?恐怕这个问题就算是武汉本地人也不见得轻易答得出来。草草记录了一下这些年走过路过没有错过的武汉大桥,权当是为自己的记忆添加点佐料吧。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大桥,沌口长江公路大桥,青山长江大桥等等,这还仅仅只是长江上的桥梁,如果再加上汉江上的长丰桥、知音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桥、晴川桥,还真是不少呢。

所有这些桥里面,无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汉长江大桥,老武汉会亲切的称为大桥。总长1670米,开工于19559月,通车时间是195710月,位于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有诗为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果说经过其他桥,只是感受到交通便利的话,每次经过大桥,看着桥下滚滚而去的江水,总会多了几分历史的味道。

武汉的热

著名的火炉到底有多热?隔着电视屏幕看天气预报是没有感觉的,必须到当地亲身感受一番之后才有发言权。

早上一起来,隐隐约约中空气中就已经开始流动着一种热流,慢慢的把你整个人包裹进去,初升的太阳不知疲倦的散发着热量,让人感觉整个城市就像是一锅将开未开的红汤牛油火锅,表面上虽然一片平静,但是暗中早已积蓄了亟待爆发的冲击波。

果然,武汉的热情总是来的又快又猛烈。早上十点不到,走在路上已经开始觉得酷热难耐,到了中午时分几近要有呼吸困难的幻觉了。放眼望去,路面上隐隐绰绰,明明知道那只是空气对流的效果,人们却仿佛有了海市蜃楼的体验,无疑,太热了!一瓶矿泉水灌下去,感觉没多久在五脏六腑中转了一圈,好像耐不住体内的燥热,就从皮肤中一滴一滴地渗出,凝结成汗珠,然后嗖的一声,化作一缕水蒸气,飘散在空中。

午后总是最难熬的,那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所不为的酷热几乎让你无路可逃,恨不得就和路边的小黄狗一样,直接伸着舌头趴在树荫下,熬,确实是熬过每天最难熬的三个小时。不过如果你要是以为太阳落山以后就会凉快,那在武汉你就是大错特错了。虽然不见骄阳,但是我们有大江!一整个白天蓄满了能量的大江大河大湖开始发挥威力了,只是有所不同的是,这次来的是混杂着湿气的闷热,对于一个胖子来说,那是比干热更难熬的酷刑。已经坚持了一整天的空调呼哧呼哧地吐着粗气,给躲在室内的人们添加了那么几分安慰,然而,却让室外的温度又上升了那么几分。

曾经和一个武汉的好友唠叨过几句,对方一改往日的急脾气,瞥了我一眼,慢悠悠的补了一句“知道为啥武汉人的脾气都这么火爆了吧?”

武汉的美食

如果有人说武汉市是一座好吃的城市,我必定举双手双脚赞成。

个人觉得,最好吃的有三样,藕汤,热干面和豆皮,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武汉的藕汤好喝,首先是藕好。有人说是洪湖出产的九孔藕最好,也有人说是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的“芝麻湖藕”最好,闻一多还特意为此题词“心较比干多一窍,貌若西子胜三分”。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分得清以下种类就好了。

藕分两大类,红花藕和白花藕。一般来将红花藕外皮为褐黄色,体形又短有粗,生藕吃起来味道苦涩;白花藕则外皮光滑,呈银白色,体形长而细,生藕吃起来甜。通常炖排骨藕汤用红花藕,清炒藕片用白花藕。

其次是锅子好。只有湖北特有的沙锅铫子,才能煨出如此鲜醇美味的浓汤来。极具地方特色的铫子,外表看上去黑乎乎的,有无数个小孔,煨汤时,油脂不停地从小孔里冒出来,铫子看上去油汪汪的。但这个密密麻麻的小孔却可以过滤厚油,这样煨出来的汤,既不油腻,还有浓香。更有甚者,一些特别讲究的老食客,会专门生煤球炉煨汤。煨制的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一通宵,堪堪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热干面,早在鸭脖子出来以前,就已经和藕汤,蒸菜,武昌鱼一起成为武汉名吃的代表,同时也成为每一个外地游子的精神寄托,是一种不仅仅有味道,还蕴含着感情象征的食物。直径两毫米左右的机制面条,重碱,色微黄,提前压制煮熟之后混以麻油抖散摊开晾干,吃之前用笊篱抄起,烫热之后装小碗,浇上必不可少的芝麻酱,撒上辣萝卜丁,炸脆的小黄豆,佐以蒜蓉,葱花,盐,醋,,香油,还有必不可少的辣子,成品色泽,口味,用浓郁二字来形容是最最恰当不过了,当地人常常是一边走一边吃,筷子搅起几根面条绕在上面,浓香四溢,一口咬下去,面条软中有硬,柔韧有嚼劲,淡淡的麦香中参杂着各色调料的味道,吃的时候必定大口,大口方可以把热干面独有的“热”,“干”,“面”三位一体,一碗下肚,又咸又辣又鲜,十足的重口味,这个时候配上一杯酸梅汤,或者冰豆浆,从喉咙到肠胃,真真正正的是舒坦,仿佛一天再多的忙碌也就不在话下了。

如果说热干面是武汉小麦文化的代表,个人之最爱的三鲜豆皮则是稻米文化的标志了,尤以老通城为佳。脱壳绿豆配上精制米浆构成了豆皮之壳,内里的馅料则以当地特产糯米为主,混以鲜肉,香菇,竹笋,更讲究的还要加入鸡蛋,虾仁,故有三鲜豆皮之说。一个直径近米的大铁盘,里面的豆皮被师傅动作麻利的划为一个个长方形小块,盛入小盘中,色泽金黄,香气没有热干面那么霸道,但是荤中有素,素中有荤,却更加鲜活。

迫不及待的用竹签插起一块,一口咬下去,皮脆馅绵,不仅有韧劲,还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张力,有点类似在扬州炒饭的外面包裹了一层焦脆酥皮,各色馅料在口中翻滚着,混合着豆皮特有的爽脆口感,让人欲罢不能,一口一块,竟是停也停不下来。当地人讲究的是吃豆皮要配清汤,也就是外人通常所说的馄饨,大概图的是干稀搭配,我倒是喜欢来碗当地特色的蛋酒,用孝感特产的醇香米酒煮熟之后,混以鸡蛋花,有点类似北方的醪糟,但是味道却要香甜了许多,正好可以中和豆皮下肚之后的饱腹感,顺便为下一站做好准备。

武汉的女人

之所以把江城的女人放在最后来写,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女人实在是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好的方面。聪明,漂亮,讲义气。大概是我运气比较好,遇到武汉女人大多具备以上三种特质,算是我和这个城市不一样的缘分吧。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武汉的女孩子总给人一种明艳的感觉,明是明眸善睐的明,艳是艳压群芳的艳,比起苏杭,多了几分凌厉,比起北地,却又多了几分似水柔情,当然这个水是滚滚长江水。

聪明,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武汉女人自然也不会例外。说话快算账快反应快做什么都快,和她们搭档做事,绝对属于可以完全信赖的另一半。不过,如果她们是你的谈判对手,那就有的头痛了,毕竟俗话说的好,炮弹不可怕,糖衣炮弹才可可怕。如果说聪明漂亮的女人不少见,聪明漂亮还很讲义气的女人就是宝贝了。和她们相处,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以至于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忽略她们的性别,而把它们当成哥们儿。

坏的方面,只有一条。

脾气实在是太臭了!可以使用以下形容词来形容:爆竹,炮仗,竹筒子沾火就炸,每炸必响,且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威力极大!务必要小心从事,切记切记。

武汉,于我而言,是一座乍见不喜,日久生情,越看越喜欢的城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