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博物院(下)

 hsgzlgg 2020-11-08

《瓷彩华章——吉林省陶瓷艺术馆》在三楼B座开馆,也是首次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与吉林区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更是陶瓷艺术在新领域的尝试和拓展。共展出瓷器作品146件(套)。集中展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吉林省地域文化的浓厚底蕴。

分为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古韵拾珠、瓷苑掇英四个主题单元,希望通过相互间的展示对比,让观众集中、系统的了解吉林省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民情、名人风采,以及浓具地方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现了文化与以景德镇陶瓷工艺为代表的中国陶瓷艺术的融合历程。

展厅布置大气高雅。

展厅局部。

长达十二米的巨幅青花瓷板《吉林圣迹图》由三块四米长的瓷板画拼合而成。据了解,该作品的长度之长在国内的陶瓷作品中实属罕见。时间为经,空间作纬,纵横交错,全景式地展现了白山黑水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各个历史时期,编织出吉林让人思慕追忆的古往今来。作品中还巧妙穿插了吉林的特色物产,如东北虎、丹顶鹤、海东青、梅花鹿、紫貂、红松、白桦、人参、金达莱花等,还有那些极具特色的民居、民族服饰等无不让人身临其境,目不睱接。

第一块刻画鸭绿江流域的景致,以高句丽好太王民富国殷和东北抗联抵御外族入侵吉林为主体。

第二块描绘松花江流域的面貌,以康熙东巡、乾隆祭山和辽帝春捺钵为核心。

第三块展示图们江流域的风采,以渤海国受封大唐和吴大徵捍卫国土为内容。

以“圣哉长白山”为题材的大型瓷板画,气势恢宏,笔触行云流水,着力于吉林长白山美丽风光与自然特色,色彩鲜丽而高雅,构图饱满而精致,用笔细腻洒脱,表现了大师们热爱自然、平和宁静的心境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人意趣。

 

 《圣哉长白山》

将军罐。

将军罐。

 吉剧  桃李梅人物像

 《人参》

《无尽夏》

《放爬犁》


《秋色》

展柜局部。

 《望岳》

 《人参姑娘》

  《关东三宝  人参  貂皮  鹿茸角》

《天宝福禄》


《鲟鳇鱼》


《松林小趣》

《情侣》


现代著名陶艺家周国贞教授的瓷雕。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动物是人的情感、情怀和精神的延续,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新彩  《万世升平》

广彩  《歌舞升平》

新彩  《凿冰捕鱼》

粉彩镶器  《快乐童年》

粉彩镶器  《快乐童年》

粉彩 《稚子戏冰猴》

珐琅彩  《东北民俗文化》

《掷嘎拉哈》

粉彩   《童子抽冰猴》

雕塑   《抽冰猴》

瓷板画   吉林三杰  宋小濂 徐鼐霖  成多禄

吉林三杰  宋小濂 徐鼐霖  成多禄简介

新彩  《完颜阿吉祥》

新彩  《春捺钵》

新彩  《春捺钵》简介

古彩 《辽帝巡游图》

粉彩   《海青戏鹅》

《瑞鹤呈祥》

《花开富贵》

瓷画。

《丸都山城清纯诱人》

古彩  《好太王碑》

 古彩  《好太王碑》简介

 《龙山烟云》

将军罐  《民族英雄吴大澂》

粉彩   《江城造船》

陶瓷书法作品   《松花江放船歌》

瓷雕  《御龙》

新彩瓷板  《渤海遣唐贡使图》

新彩瓷板  《渤海遣唐贡使图》简介

《仙鹤》

彩粉瓷板   《向海湿地》

《鼎》

青瓷  《年夜饭》

《朝鲜族舞蹈》

瓶。

瓶。 

粉彩  《霞映长白山》

青花瓷板画  《长白山之恋》

堆雕

堆雕  《长白山风情》

《四季》

新彩  《鸭绿江放排》

 《九都山城》

《高句丽民族风情》

 《长白遗珠——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精品展》

展出院藏宋元明清书画精品二十五件,其中包括著录于清宫《石渠宝笈》的书画作品四件,分别是宋代苏轼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元代张渥《九歌图》卷以及清代恽寿平的《鱼藻图》轴。

本次展览分为宋、元、明、清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宋(金)书画各一件;元代书画各一件;明代书法作品一件,绘画作品七件;清代书法作品五件,绘画作品八件。  

前言

北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卷

乾隆时入清内府,此前亦流传有绪,钤诸家鉴藏印数枚,录入《 石渠 宝笈续编》,溥仪出宫时携出,藏于 长春 伪宫。1945年伪满洲国覆亡,此件国宝下落不明。 吉林 省博物馆寻访三十多年,1982年在一位中学教师家里找到。

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其中《洞庭春色赋》32行,《中山松醪赋》35行,自记10行,全文共670余言,为东坡传世墨迹字数最多者。乾隆皇帝为《二赋》题跋。苏轼贬往岭南,途中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二赋述怀。自题:“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五十九岁。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金代 张瑀《文姬归汉图》

经郭沫若先生考证为金代画家张瑀所作,图绘东汉蔡文姬返回汉地的场景。画面不作背景,通过刻画随从畏寒的神态以及遮挡风沙的动作来表现行进的艰难,同时蔡文姬神情凝重,传达出她毅然回归汉地的决心。

之一。

之二。骑黑色骏马、衣饰华丽、容貌端庄者为蔡文姬。

之三。

之四。

元代 赵孟頫 《种松帖》

是致书友人所作,行草相间,通篇毫无无拘滞之感,自得书法真趣,信中提及田上账务,嘱托某处山上遍种松树、购买山地等事宜,款署“闰月十日,孟頫记事致。”文中有“东衡穴边地,望都与买了。”隐隐体现了他虽然出仕元朝,但内心依然打算返乡归隐的矛盾心理。

元代 张渥《临李公麟九歌图卷》

此卷《九歌图》根据《九歌》内容,卷首先绘屈原画像,然后依次绘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共计十一段画面。此图临仿宋代人物画大家李公麟,采用白描技法,线条如行云流水,极其飘逸;人物皆有神采,体现出作者在人物画方面的高深造诣,堪称是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代表作。每段画面后均由元代书家吴叡以篆书题名、隶书书写相对应的《九歌》原文,并在《国殇》后加书《礼魂》篇。虽说该卷是临李公麟,实际上是再创造。所画人物状貌各异,生动自然。把屈原那种忧国忧民、憔悴枯槁的精神气质再现出来。全卷忠实地表现了《九歌》的辞意,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精品。当时著名书法家吴睿书辞。可谓书画合壁,相得益彰。

屈原画像。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清代赵之谦楹联:“飞龙凤凰相追逐,玉玦环佩靡从容”

清代邓石如的《龙虎之山篆书》(轴),作用长锋羊毫,创造性的将隶书笔法糅合到篆书中,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或转折处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或用顿折之法,而收方整之效,极大的丰富了篆书的用笔。此作曾经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吴让之收藏。

刘墉《论书轴》,无年款,分为两段,前段为草书,后段为楷书,内容为评论历代名家书法。作品初看似乎笨拙软弱,全无法度,但细细品味,则其用笔举重若轻,筋骨内含,全从古法中来,形成一种雍容、静谧、精华内敛的书法风格。

清代金农书:“异书自得作者意,长剑不借时人看”

石涛《竹石图轴》

明代 文征明 《树下听泉图轴》

此件文征明青绿山水,笔墨、设色语汇兼有文人、院体两种体式,是与其所谓“作家士气咸备”的观念相对应的,呈现出鲜明的院体青绿类型画风。山石用淡墨略加皴擦,用笔轻松灵动,以赭石为底,薄施青绿;树木刻画精致,尤见功力;风格雅致独特,气格在宋元之间,属于文氏山水画中的精品。

明代 陈洪绶 《白衣罗汉》。该图所绘白衣罗汉闲坐于贝叶之上,宽袍大袖,左手执扇,以左膝略撑,右手微微举起欲语,造型夸张,有高古之气,线描如春蚕吐丝,连绵不绝,高色以清淡为主,肤色以及人物结构微染赭石,而三青染扇面,朱染扇柄,色彩对比鲜明而无火气。画面上方以行书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明代 蓝瑛 《乔岳松年图轴》。乔岳本指泰山,后引指高山,松年代指长寿。此作品是用于祝寿。图中远景写崇山峻岭,山石采用荷叶皴法,行书有顿挫,用秃笔点苔,以疏秀苍劲取胜;中景写松林茂密,树木的画法更加曲屈苍老和类型化,切合主题。构图上,巍峨雄伟的山体以棱角分明的几何体组成并繁复堆积,占据画面的大部分且多偏向一侧,山顶突出,纵横厅古,风格秀润,平和而又旷达。

明代 周之冕 《芙蓉鹡鸰图扇面》

明代 沈周 《枇杷图》

明代 董其昌 《疏林远岫图轴》纯用水墨写出,用笔温润恬静,淡墨起笔,层层叠加,虚和雅致,意境清远。

清代 王原祁 《荷亭柳岸图轴》

清代 徐渭 《双清图轴》。以意笔写竹与水仙,纯以水墨,虽着墨不多,但笔简意赅,以少胜多,虚实相生,神采飞动,再加上题款书法的潇洒灵动,书画相得益彰,是徐渭精品之作。

清代 吴历 《晓窗雪霁图页》

清代 王翚《江南春词意图卷》

此作构图采用平远法,描写一片江南春色,湖山胜景,水口坡石,薄雾中小舟若隐若现,引人入胜,以草绿点染丛树,时时见笔。树木坡石用笔时见老辣,苔点尖笔斜点,信为晚年精心之作。81岁作品,三百年的画,新得跟昨天刚画好似的。隶书题签是伊秉绶之子伊念曾写的。

之一。

之二。

之三。 

清代 龚贤 《湖滨草阁图轴》

清代 恽寿平《鱼藻图》轴。

此图画的是池塘的一隅,碧绿的浮萍和水藻在半透明的水塘中随波漂转招摇,一群鱼儿在水藻中畅游嬉逐,为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意趣。 图上有作者题款:“甲寅秋八月泛艇北郭外,狄港蒲滩,绿堤花岸。于此流连,高歌采菱,俯玩游鱼,不减濠梁风趣,因制斯图。青蓑钓徒南井抱瓮客恽寿平在静啸东轩戏作。”

清代 髡残《寒林待客图轴》

清代 王时敏 《山居图页》。有吴湖帆题跋,右边还有他那枚藏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清代 徐渭 《杜甫诗轴》

此作为行书杜甫诗一首,字字行行有磊落之气,奔放恣肆,用笔如走龙蛇,线条厚重不失灵动,结体舒展大方,徐渭的书法是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先锋,在用笔、结字、章法上大胆创新,行成了对传统书学的强烈冲击。

刘墉《论书轴》,无年款,分为两段,前段为草书,后段为楷书,内容为评论历代名家书法。擅用浓墨,人称“浓墨宰相”,其书法用笔肥厚,有如绵里裹铁。作品初看似乎笨拙软弱,全无法度,但细细品味,则其用笔举重若轻,筋骨内含,全从古法中来,形成一种雍容、静谧、精华内敛的书法风格。

清代 傅山 《崔国辅魏宫词草书轴》“朝日点红妆 拟上铜雀台 画眉犹未竟 魏帝使人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