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道相传】琅邪王氏才人多

 禅艺会 2020-11-08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七言绝句《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朱雀桥,是六朝时都城建康(现南京)南门外的大桥 ; 乌衣巷,则是东晋贵族王氏与谢氏等族人所居住的区域。前后两位宰相王导与谢安都曾居住在秦淮河畔,这里也是三国时代孙权旧部乌衣部队的驻地,故称乌衣巷。

乌衣巷先作为王导的私邸,后来谢安也在此购买房产,谢安和他的孙辈谢混都经常在乌衣巷的府邸里活动。过去读《乌衣巷》 这首诗时,知道王谢两大东晋家族在当时很有势力,是权贵人家, 但世事变幻,最终如同“朱雀桥边野草花”,两大家宅门前的燕子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可见沧海桑田,人间多变。但是, 在研究雅道后再来读这首诗,却有了一个惊人发现 :原来王谢两大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雅道人家的典范。

《三国志 · 蜀志 · 庞统传》云 :“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 善人少而恶人多。”说明在三国前,大约在周朝至秦汉时期,雅道很受重视,培养与熏陶了一批文雅之士。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活跃时期,当时的贵族士大夫大多风流潇洒,特立独行,思想与行为都极为自信,颇喜雅集,雅道之风大行。魏晋风流中的竹林七贤是那个时期玄学和清谈的代表人物,七贤之一的嵇康在被押到刑场时,还从容不迫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大家族。

史料记载 :“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为庶人,其子敬宗为司徒, 时人号曰: 王家, 因以为氏。”此为王氏来源。王家的第十八世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初立下过汗马功劳。秦始皇去世后,天下再次大乱,王贲的儿子王离奉命前往山东镇压诸强,结果被项羽俘虏。其间,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威和王元先 后出逃,王威逃到太原后落户定居,王元由咸阳迁至琅邪虞城(今山东即墨)定居,从此王氏便分为了太原王氏和琅邪王氏两大分支。王元即东晋宰相王导的第十九世祖,也是王羲之的第二十世祖。

魏晋时代,世家大族兴起,他们或朝朝为官,或世代儒门。琅邪王氏就是这样一个既出高官,又出名儒的大家族。王导(276— 339),字茂弘,家世显赫。祖父王览官至光禄大夫,是二十四悌之一“王览争鸩”典故的主人翁,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 的主人翁西晋太保王祥的同父异母弟弟 ;父亲王裁担任过镇军司 马。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

永嘉元年(307),西晋岌岌可危,在族长王导的带领下,琅邪王氏族人举家南迁,落户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随同此次南迁的西晋望族数以万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在此“衣 冠”特指士以上的服装,代称缙绅、士大夫,由此借指文明与礼教。

永嘉元年,司马睿与王导等人一起南渡到江左建康(今南京)。当时王导堂兄王敦在扬州担任刺史,王导对他说,现在你威名天下,应该去匡扶司马睿。因在帮助司马睿成为东晋元帝的过程中劳苦功高,司马睿为此尊称王导为“仲父”。司马睿后在建康称帝, 建立东晋。在举行皇帝登基时,司马睿要王导与他一起坐在御床上,但被王导谢绝了。当时的百姓知道“王与马,共天下”,元帝任命王导为尚书令,太子太傅,王导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从而使琅邪王氏很快上升为东晋第一望族。王导与司马睿则保持着一种“素相亲善”“雅相器重,契同友挚”的关系。

当时的东晋实权都在琅邪王氏家族手中,王导任宰相,其堂兄王敦管理江、扬、荆、湘、交、广六州的军事,控制着东晋的军事大权,其他重要官职大多也被王氏家族成员占有。永昌元年( 322 ), 王敦在武昌起兵; 太宁元年 (323), 王敦与其兄王含还准备一起夺取帝位,但陈郡谢氏中的谢鲲(谢安的大伯)时任长史, 是当时的史士,劝王敦尊重皇帝,不要谋反。结果谋反失败,王敦病亡,王含被杀 ;王导幸免,留朝中仍录尚书事,依官名是统辖一切的宰相,但实权已转到与其共同辅政的中书令庾亮手中, 庾亮是明帝庾皇后之兄。

在琅邪王氏中早就有擅长书法的氛围,王导本身擅长行书和草书,“晋元、明二帝并攻书,皆推难于导,故当世尤所贵重”。南朝的王僧虔在《论书》中对王导的书法评论说 :“亦甚有楷法, 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藏衣带中。过江后,在右军处。”说他在战乱逃难中还不忘携带钟繇《尚书宣示贴》来学习,可见王导对书法的认真态度,之后才有他的书法威望不在其权势之下的美誉。王导传世的书法作品有《省示帖》和《改朔帖》,其中《改朔帖》是今草书中的佳作之一。王敦(266—324)也好书法,据文献记载说,王敦“初以工书得家传之学,其笔势雄健,如对武帝击鼓,振袖扬袍,旁若无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也是王羲之的堂伯父,从小就被称为“神童”, 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时人称其为“所造渊深,一出便在人上”。王廙(276—322)是王羲之的叔叔,“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是一位会六艺的通才,主要成就在书画方面,善画人物、故事、鸟兽、鱼龙,当时的镇军谢尚在武昌昌乐寺建造东寺, 戴若思建造西塔,都请王廙去画画。张彦选在《论画 · 叙师资传 授南北时代》中评论王廙为江东“书画第一”。张彦选在《历代名 画记》中曾提到,王廙曾画一幅《孔子十弟子图》,并勉励王羲之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 ;学画可以知师弟子知己之道。”王廙书法极佳,在王羲之书法出名之前,王廙称得上是当时的“书法之 最”,后人有“右军之前,唯廙为最”的评价。王廙还是一位书画 理论家,是继蔡邕之后又一位将书法和绘画融为一体的人,他对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影响是最大的。王廙的书法作品主要有楷书《两 表帖》、草书《二月十六日帖》以及《嫂何如帖》等 ;绘画作品有《异兽图》《列女传仁智图》《狮子图》《吴楚放牧图》《鱼龙相戏图》 《贞观公私画史》等。

王旷 (274—? ),字世弘,历官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 也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尤擅隶书、行书,他就是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与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还是姨表兄关系,因为王旷的母亲正是司马睿母亲的亲姐姐。当年(306)也是王旷给司马睿谋划出路: 朝廷不稳,北方不保,是时想要有所作为,必谋镇建邺。后来(310), 掌握朝政的司马越派王旷去救壶关,王旷率三万军与刘聪战于上 党,全军覆没,王旷下落不明。以王旷的深谋远虑,公元 309 年 以前,他的地位名望还在王导之上,可惜突然失踪,或死于乱箭, 或莫名而去。时年,王羲之 7 岁。

在东晋时,已经有人把王导与谢安进行比较,称他们是江左两位“风流宰相”,不过谢安要更“文雅”。但到了南齐,差不多 一百五十年后,王导的后代尚书仆射王俭却说 :“江左风流宰相, 唯谢安一人而已。”江左是指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南朝人专称东晋为江左,这里是东晋的政治权力中心。南宋思想家陈亮在分析王导与谢安时指出 :“导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弥缝辅赞, 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在琅邪王氏的杰出人物中,除了王导之外,还有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一批文人墨客,后面还有释智永,成为佛门伟器。琅邪王氏家族中的不少人,大多能诗文,还擅长丹青,而书法、 绘画、诗词则是后世雅道的核心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