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财害命!又有人用「固体饮料」冒充婴儿「特医食品」!

 新用户84259150 2020-11-09


本文19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 目录 -

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会得佝偻病?
为什么用这种产品是谋财害命?
普通人可以怎么办?

        


发生了什么事?

 
湖南经视报道,湖南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湿疹、体重下降、头骨畸形等类似“大头娃娃“的症状。去医院就诊之后,这些孩子被诊断为“佝偻病”。
       图片来源:湖南电视台《经视焦点》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患儿之前都吃过号称针对过敏的“特医奶粉”,而这个产品实际上只是一款“固体饮料”。[1]
       图片来源:见水印
 

第一次发生吗?


让我气愤的是,2019年就曾经有过相关的报道。[2]
 
当时记者暗访发现,有医院内的商店堂而皇之把固体饮料作为所谓的“配方粉”售卖。

据相关企业负责人的介绍,这些产品都是在缴纳了一定的进门费之后进入医院内商店的,甚至医生每成功推荐一款产品,可以拿到60元左右的提成。
 

为什么会得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全称是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不仅仅和钙、骨骼肌肉有关,甚至还会影响到癌症、代谢综合征、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系统。
 

有什么症状?


最典型的是骨骼方面的症状,比如这次案例中的方颅。

         图片来源:见水印
 
维生素D缺乏早期还可能常见于一些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多汗、枕秃、夜间惊醒等等。还可能出现抽搐、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家长要留意这些问题,必要时及时就医
 
但并不是说只要有这些症状就一定是缺维生素D,它们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疾病所导致,甚至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要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佝偻病的判断。[3]

       

 

为什么会有这种病?


天然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的食材比较少 ( 深海鱼类、部分肝脏中有一些,鸡蛋中有少量 ) ,就算是均衡饮食的成年人都可能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更何况是吃不了多少食物的婴幼儿。
 
晒太阳可以让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宝宝往往户外活动不够,难以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因此在3~18个月,常常高发这种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
       

 

如何防治?

 
婴幼儿可以通过补充剂和强化奶粉来补充,现在很多正规的配方奶粉中都会添加维生素D,这种强化奶粉对佝偻病有预防的作用。
 
甚至对于一般的足月婴儿,只要你的配方奶摄入不足900毫升,一般也建议每天服用400IU的维生素D(成年人按这个剂量日常补充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这种产品是谋财害命?

 

“特医产品”是什么?

 
像我们这样的临床营养师,在医院里给患者用的往往不是普通的预包装食品,而是有着严格准入门槛的“特医食品”。
 
它的全称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包装上一定会有这样的明确标识。
        图片来源:京东产品页面
 
“特医食品”专门用于那些吃饭受到限制,或者有消化吸收问题、代谢紊乱等特定疾病的人群。这种食品它的营养成分有特殊的配方,甚至特殊的加工方式。
 
对于一岁以下的孩子,有部分水解、深度水解、氨基酸奶粉,还有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没有乳糖的配方等等。
 
这类产品一般都应当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

 

固体饮料哪里不好?

 

然而在这起案例中,患者使用的产品,属于普通食品类别中的“固体饮料“。

 
固体饮料说白了就是加完水之后,可以形成饮料的这类食品,比如速溶奶茶、速溶咖啡,包装上也应标明“固体饮料”这四个字。
            
市面上的目前流行的代餐产品,大部分也属于这一类,然而它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差别在于里边的营养素添加标准不同,很可能并不适合患者使用
 
如果是普通成年人,每天用来代一餐,你随便吃一吃不会有什么危害。
 
但是对于婴儿来说,把它作为唯一的食物,显然很危险。
 
市场监管总局早已明确规定,这种固体饮料不能当作医学功能的婴儿奶粉


普通人可以怎么办?

 

主动学习医学知识

 
如果孩子有湿疹或者过敏症状,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做好保湿等正规局部护理,如果确实是对牛奶蛋白过敏,应当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可以从产检的时候就开始留意一下医院的一些孕期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的宣教活动,还可以关注一些靠谱的科普账号,比如说丁香妈妈冀连梅药师等等。

 

注意标签

 
按照相关规定,产品的类别是应当在包装上标明的,要注意看食品的标签,区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固体饮料」。

婴幼儿使用的奶粉会有相应儿配方”、“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相关标识,而普通成年人喝的奶粉属于「调制乳粉」。 
       

 

选择靠谱的购买渠道


给宝宝买奶粉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商场、大型超市,起码资质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网购也最好选择天猫、京东平台上的旗舰店,而不是通过微商等渠道购买。

 

考虑举报


要不要举报这个问题,也得具体对待
 
比如我之前就遇到有患者需要买婴儿用铁剂,但是事实上很难通过医院渠道买到比较适合的产品。

真的站在患者角度,最合理的产品很可能按照法规也是属于普通食品类别。这时医生、临床营养师推荐具体产品既没有好处,反而要担风险。

 
但也确实可能有医生为了赚取回扣,违规推荐产品,所以需要患者自己擦亮眼睛,去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发生类似事件后相关部门除了处罚企业,也应当严惩违法的医生,以儆效尤。

 

参考资料:(更新日期2020年5月13日)

[1]: 湖南郴州再现“大头娃娃”:疑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官方介入调查 https://view.inews.qq.com/a/20200512A0PDZU00
[2]: 澎湃:“特医食品”乱象 婴幼儿食品安全不容失守|食品安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19-06-10/doc-ihvhiews7887889.shtml
[3]: 特医食品“特”在哪?婴幼儿人群、重疾患者成“刚需一族” https://xw.qq.com/cmsid/20180928B0SS66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