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爆发后,22岁女大学生参军入伍,28年后在美国被认出

 轻历史 2022-03-14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由于语言不通,志愿军急需翻译人员,很多精通外语的大学生纷纷响应号召走上了战场,其中包括很多女性,比如说刘禄曾。

刘禄曾出生于192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精通英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抓捕了许多联合国军俘虏,由于语言不通,沟通起来非常麻烦,因此急需一批翻译入朝协助志愿军。

刘禄曾听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报名参军入伍,奔赴朝鲜战场。当时很多人想不通,一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跑到异国他乡、环境恶劣的朝鲜战场上去?刘禄增回答说,自己母亲去世了,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所以没什么牵挂,所以就想着为国家出一份力。

1950年底,刘禄增进入朝鲜战场,被安排到第九兵团政治部敌工部工作,主要负责翻译一些志愿军缴获的敌军文件和审问战俘,多数是美军俘虏。虽然不用上前线,但当时美军飞机一直在志愿军头顶盘旋,有时候刘禄增她们在屋里审俘虏,美军的炮弹就在外面炸个不停,情况十分危险。

刘禄增对待战俘非常有耐心,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落实得很好,充分尊重每一位俘虏,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给那些美军俘虏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除了翻译和审问战俘外,刘禄增有时候还在前线对美军进行广播,播放一些美国人的经典歌曲,或者念一些美国战俘写给家人的信,以此来瓦解美军斗志。

一开始志愿军广播响起的时候,美军总是会立刻进行炮击,到了战争后期刘禄增再进行广播时,美军阵地上就会安静地听着,厌战情绪越来越高。战争结束后,刘禄增跟着部队回到了祖国,本以为和那些战俘再也不会有交集,没想到时隔多年后在异国他乡他们竟然再次相遇了。

1979年春天,刘禄增跟着吴贻芳博士赴美访问时,在纽约的一次聚会上,餐厅老板见到刘禄增后主动上前热情打招呼。原来这位老板名叫詹姆斯·伯特纳,曾经在美军美陆战一师服役,1951年他刚到朝鲜战场不久就被志愿军俘虏了。

原本詹姆斯·伯特纳以为等待他的会是非人待遇,甚至是死亡,但志愿军给了他最好的待遇,吃的甚至比志愿军战士还好。当时负责审问他的就是刘禄增,这也是詹姆斯·伯特纳在战俘营时交流最多的中国人,所以对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28年后,虽然两人身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詹姆斯·伯特纳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刘禄增,再次相见两人都不禁感慨万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