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无论你如何挣扎,你终将成为自己命中注定的样子

 谢耳朵馆长 2020-11-09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面是最基础的生理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生活的基本所需,例如水、食物、呼吸、睡眠、分泌等等;第二层面是安全上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例如健康的保障、道德保障、工作职位的保障、财产的保障、家庭的安全保障等等。
第三层面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例如亲情爱情友情,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关心,所以情感和归属是非常重要的;第四层面是尊重的需要,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例如,成就、名声、地位。
第五层面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包括道德、创造力、个人理想、抱负、接受现实能力。

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取决于他的需求是怎样的,他想要做一个仅限于满足生活需求的人还是想要在自我实现的层面得到满足。
我们都是在不断审视自我和期望中成长的,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总是会产生兴趣,想要去探寻它。
成长的过程就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探寻。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在哪里,再到清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从不知道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进步为清晰感知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后,大部分人会先找一个优秀的榜样去学习,那么该如何找榜样呢?

先不要想着成为远方的某个优秀的人,先想想身边的人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习和观察,我们的行为方式也会越来越像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开始得到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知识阅历越来越多,想法变得也会越来越靠近现实,不再沉迷于幻想之中,做到每一步都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就必须成为什么,是什么心理现象?
当一个人去思考自己能够成为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对自己做心理暗示了。

在婴儿时期,父母就让孩子“抓阄”想看看孩子以后会做什么。假设孩子抓了一本书,那么亲戚朋友都会说,“这孩子长大后肯定是当老师的。”
然后孩子从小就听父母说小时候抓阄的事情,并给孩子灌输当老师的好处,慢慢地,孩子就会暗示自己未来的职业就是当老师,而最终就选择了当老师。
另一个例子就是,从小父母老师都会让孩子写作文——梦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孩子说梦想成为善良的人又或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相当警察、老师、医生等等,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会不停提醒孩子,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也会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努力了,自己梦想的是当医生,要好好学习才能够实现梦想,成就自己。

上面两个例子都在解释心理暗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由此看来,当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就必须成为什么。
将每一件事都做好就是最好的准备。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就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
将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做好,这样的话,当我们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就可以有足够的资本成为那样的人,我们永远都要满怀希望,逐梦前行,梦想着成为自己所期待的那样。

哲学心理学表明:自我实现是人最大的需求之一,一个人想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样,不论最终是否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将是他一生的追求。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这也是忠于本性的一种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