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说“秋养阴”、“秋养燥”,不过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0-11-10
说起秋天,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丰收?秋高气爽?但对咱们注重养生的人来说,“秋养肺”,“秋养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不过,你知道秋天为什么要养肺?又为什么要养阴呢?

那就说来话长了。

秋养肺 其实这得从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谈起。说起五行,大家想到的多半是金木水火土,但是在中医理论看来,木火土金水才是五行正确的排列顺序。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尚书》,然后《黄帝内经》将五行的概念与医学联系起来,被后世总结成了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包含了时间、空间、人体结构、自然事物与现象等内容,它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上的应用,生病的原因也可以用它来解释。所以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心肺脾肝肾,或者是风寒暑湿燥,都可以用五行归个类。不信你看下面这个表,

五行归类表

五行

五季

五脏

五气

五化

长夏

湿

这表是一行一行对应,橙色那一行就是秋天的对应归类。可看到五行中秋属金,故也叫金秋,又因金的特性是“变革”,“变革”引申的意思是清洁、肃降、收敛,故秋天又有个形容词:肃杀。秋对应的脏器是肺,这也是秋养肺的由来;秋主气是燥,故才有了秋燥说法,而燥又有两个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燥伤津液,可以想象成“燥”这个邪气把人体内的津液赶跑了,所以人们会出现口干、鼻干、喉咙干、皮肤干等一系列干的症状。补充说明:津液指的是人体内正常的水液,包括唾液、胃液、肠液、关节液等。

另一个特性是燥伤肺,肺喜欢湿润一点的环境,讨厌干燥。

因此秋燥会让肺很不舒服,然后产生咳嗽、喘的症状。

加上秋季天气寒冷,正气不足的人容易被感冒、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找上门。

秋养阴 的养生理念是来源于《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唐代药王孙思邈也很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其根本矣。肝心为阳,脾肺肾为阴,逆其根则伐其本”,这里强调的是顺应季节调养脏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秋冬季节人们的饮食偏温热,而温热性的食物容易伤阴气,所以需要养阴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肺和阴该怎么养 说完了为什么要养肺和养阴,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秋天应该如何养肺和养阴?

秋季燥肺又娇嫩,故秋天时候燥邪很易侵犯肺导致人咳嗽。这时候就需把燥邪从人体内赶出去,除去燥邪用中医的说法就是润燥润燥,首先需要多喝水,当然,光喝水可不行,还需要适当吃一些润燥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山药、蜂蜜、雪梨、红枣、枸杞,或者其他滋阴润燥的药物如地黄、玉竹、黄精、天冬、麦冬等。

养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调节自身情绪和生活起居,因秋主收敛,故顺应季节的变化,人的情绪应保持内敛平和,不要过激。起居上应早睡早起,起的和鸡一样早,如《内经》所说的“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另一方面是饮食上,多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莲藕、南瓜、胡萝卜、梨、葡萄、石榴、柿子等,因为应季果蔬是顺应当季的阴阳气候生长的,更适合我们身体的需求。

不过,除了调节饮食起居,我们还可以通过艾灸来调理身体,使身体趋向阴阳平衡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