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重现华夏文明的惊天炸雷

 garyhyz 2020-11-10

探甲金密碼   尋人類根魂

助民族復興   現華夏文明

文|张上余

图|源于网络

引言:如果说甲骨文所示真实义为天道文化是空口无凭,那么,本文所示实证定会让诸位无可辩驳,请做朋友们好心理准备......


甲金文明之神光乍现(六)

第一章  文明探源之第六节  拨云见日


中国人虽然都在讲汉语、写汉字,并深知汉字是人类仅存可追溯的象形文,但大多国人对汉字源头甲骨文所示天道文化却不明就里,实质是从未涉足。


事实上我们所用白话文同其它民族所用字母文一样皆是表音文,以致当前汉字只有象形之名,毫无象形之实。

如前文所述,表音文的重要特征是“约定俗成”,亦即只要大众认可,字义就可随意设定。

白话文字义即是源于《康熙字典》的约定俗成,堪称新版满清文化。毋庸置疑,现已是当前国人默认的文字选项。

不可否定,白话文作为成熟语言,正在为我们思想的呈现和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且有超强的与时俱进能力,可以说是受用不尽。

问题是,先祖们在参照甲骨文字形造字后隐匿甲骨文并丢弃其真实义,进而耗费巨量资源重设表音文式汉字系统有何用意?想必是有许多不被大众所知的深层原因。后文会尝试讨论。

透过甲骨文真实义,天道文化的高深莫测我们可见一斑。显然,当汉字脱离象形文本质后,即让探究天道文化少了许多可能,进而让重现华夏文明变得希望渺茫。原因即是在表音文约定俗成的文化碎片中,我们无法从源头开始就正确检视华夏文化的核心要义。

论汉字所现表音文约定俗成的本质,即是刻意隐藏甲骨文所含重要信息,再罔顾事实地系统性编造字义并将其认定为真。

这一操作成功使人类精神、思想和文化脱离了天道系统,让人类变成了无根浮萍,时常随波逐流而难成参天大树。恰如幼儿被遗弃荒野,在孤独和无助下终成狼孩。

华夏文明的陨落不仅为华夏民族留下了太多伤痛,更是让全人类陷入了集体迷茫。

在罔顾事实的大背景下,人类选择用谎言建立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就像是给狼孩编造其与狼族关系的渊源,以此来减少狼孩莫名的疑惑。

谎言就像麻醉剂,它让我们远离真知,以致无视关键问题所在而长期处于虚耗状态。这是对人类思想实施降维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们务必要阻止谎言对身心的麻痹作用,从而确知伤痛所在,然后才能做到治病救人。

 谎言作为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辨析谎言就要解构历史,就必须正视当前所知历史的虚妄以正本清源,如此才能在历史废墟中重建人类文明。

虽然解构的过程痛苦不堪,但明智之举一定是长痛不如短痛。我们唯有承受疗伤带来的痛楚,才能让华夏民族身心痊愈,以喜迎民族的伟大复兴。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连带模式,而是集体觉醒并实现言思划一的群体行为。

全体族人唯有万众一心才能摧枯拉朽地破除谎言对世人的蛊惑,才能对抗暗黑力量以重建光明世界。这也是华夏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使命所在。

所谓光明世界,即是让人类研习天道文化以在实像中自然无欺,进而在天道思想指引下使人类有序、良性及可持续地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和谐状态。

基于真知所建瑰丽的光明世界正是我们竭力重现华夏文明的根本原因,朋友们也可理解为我们志在地球上创建出真正的极乐世界或人间天堂。

前文之所以再三提示读者朋友们要努力思考人类三大终极疑问,原因就是三大终极疑问的正确答案直指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天然道理。

虽天道思想已就三大终极疑问给出了明确答案,但远离天道文化的现代人却依然一头雾水。因此,人类只有在代表华夏文明的甲骨文所示天道文化中才能洞见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

然而,在被谎言控制的世界中想要讨论并传播真知往往是让世人难以接受或无暇顾及,这种情况极其尴尬。主因即是华夏文化所示真知有悖于谎言所示“常识”,总让世人感觉异样。

若要大众识受甲骨文真实义,就必须破除谎言对大众思想的麻痹和束缚,而唤醒世人昏沉的大脑绝非只言片语可以达成,实需一颗惊天炸雷。

或有人以为甲骨文真实义即是惊天炸雷,但事实上甲骨文真实义只算雷管或导火索。

如前文所示像形类甲骨文真实义,对善思者而言,定会有万般理由去质疑和否定。比如“以”字,形状虽与精子轮廓相似,但为什么不是蝌蚪?再比如“月”字,虽不代表满月,但与弦月也有几分相似,又为什么不能是弓箭?

诸如此类的疑问多到不胜枚举。其中部分疑问可通过逻辑推导做解释说明,但更多甲骨文单字的真实义很难在脱离天道文化系统后还能找出令人信服的逻辑自洽而避免争执。

幸运的是,我们面临的困难早就被华夏智者所预见。因此,智者们精心设计的文明圣典横空出世,并巧妙地将其隐身于“满清文化”核心部位从而流传至今。其手段之高明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这部文明圣典即是国人熟悉又陌生的传统文化经典《诗经》。

《诗经》,正是能让世人警醒并让族人重拾文化自信的惊天炸雷,国之重器。

近四百年来,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已成大众公认的民族精神、思想和文化所在,很少有人思量过四书五经间的关系并对此产生过疑问。

经查,常识指出四书五经问世时间是七前八后,也就是说《诗经》与《大学》、《中庸》、《论语》等典籍皆可归为孔子时代的文学作品。传言还明确指出《诗经》最早是由孔子整理编订。

然而,经过对比定会发现《大学》、《中庸》和《论语》等书籍只要读者具备一定文化程度均可顺利阅读且少有困难,甚至更早期作品《道德经》也是如此。

例如『道德经』中“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及“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将这些语句套用白话文字意直读时,其大意基本可以理解。但《诗经》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现代人却很难顺利通读,即便通读也是难知其意,原因就是诗句太过绕口和晦涩。主要症结即是大多数诗句在套用白话文字意后根本无解。

例如『诗经.国风.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曐,维以不永怀”;再如『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又如『诗经.国风.鄘风.柏风』中“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等。

奇怪是《诗经》与《大学》、《中庸》、《论语》或《道德经》既然是相近时代的文学作品,其用字、造词和写句等语法结构为什么存在巨大差异?

或有人言『诗经』毕竟是地方民谣或祭祀文,绕口又晦涩也有可能。但纵观任何时代任何文史哲作品,亦或诗、词、戏曲、散文及流行歌曲等,它们绝不会背离当时的通用语境而自言自语。因为每当人类有意识地对文字进行组织时,必是要向外界传递特定思想,也就是说所述内容必须让人听得清、看得懂。

下面我们就以现代诗人海子的遗作为例,如:《祖国,或以梦为马》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

 这虽然极像病人的呻吟,但此呻吟我们完全能看得懂、听得清。

再看千年前“诗仙李白”的佳作,如:《早发白啼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再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将这两首诗用白话文字义解读时,居然如此直白,甚至比海子的遗作更易于理解。但细算海子和李白所处时空相距少说也有1200年,为什么他们所撰诗歌套用当代白话文字义皆可直懂?

众所周知,白话文字义源于《康熙字典》,难道李白所用字义也是源于《康熙字典》?事实是连《康熙字典》的前身《说文解字》也与李白没有半点交集,并确知在《说文解字》前华夏大地上根本没有《字典》传世,更不用说与《康熙字典》内容接近或相似的《字典》。诸位对此可有疑惑?

论唐诗的盛行之势,理应有诸多文豪去编撰并不断丰富《字典》内容以让唐诗更盛一时,但奇怪是唐朝诗人在没有任何《字典》的约定俗成下,撰写唐诗时对字义的调用却是出奇的统一,原因何在?当时是谁在向世人教授和规范汉字字义?

再说数千年前的《大学》、《中庸》、《论语》或《道德经》,其所用字义为什么和当代白话文字义也是如出一辙?难道《康熙字典》会穿越时空?

当有人说《康熙字典》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时,诸位不妨对比一下《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的出入是有多大。事实是《说文解字》所述字义没有几人能懂,原因是其根本任务不是定字义,而是造文字这些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后文会继续讨论。

另有一奇怪现象也是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诗经》虽然晦涩又绕口,但在所谓传统文化典籍中,十有八九都要引用《诗经》为其背书。如『孟子』、『大学』、『中庸』等,文中左一个诗云,右一个诗曰,几乎是无《诗》不成书。

这完全可以说明《诗经》必是超级文豪所撰,且有清庭统治者强力为其背书,并将其规定为满清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进而对满清文化系统性的构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其在文字狱盛行期成了不可触碰的禁区。但世人对此却视而不见,甚至还将《诗经》明确地指向了无趣打油诗。

通过上述内容,从理论上说是足以引发世人对当前传统文化所谓数千年的传承时间产生质疑,进而对已知人类历史的真伪产生质疑,而后还应对《诗经》产生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诗经》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诗,是华夏文明圣典,是《甲骨文字典》,亦是《人类生存手册》。其所述内容可谓惊天动地。

透过《诗经》所示内容不仅能让我们有效避免甲骨文释读中出现太多分歧,更重要是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到华夏文明原貌。

 所以,甲骨文版《诗经》才是华夏民族真正的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