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欣赏书法?

 052D到055 2020-11-10

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点画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

如“多”字的四个“撇”画。

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 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看重心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重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





三、看字势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

不必勉强方通神。 

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章法美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计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到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个性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看情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

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看意象



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划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 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

如王羲之把“横”、“竖”两划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渚” ,“若春笋之抽寒谷”。

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在没有深入接触书法的朋友的认知当中,总会以为好的书法就是工工整整,写得像“印刷体”一样,这才算好书法。而草书或者部分行书,写的一般人都看不懂,这样的字便没有存在的意义。其实书法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贵族艺术”或者说是一种“士大夫”的艺术,因为只有在“士大夫”阶层的人才有机会接触到并能够学习真正的书法我们纵观历代书法大家,除了清代个别的碑学大师来自底层之外,其余不是高官厚禄者,便是达官显贵者,我们几乎找不出一个从平民阶层出来的书法家,这是书法本身的独特属性所决定的。在魏晋时期,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字体,乃是草书,所以作为一种通行的字体,在读书人的群体当中,几乎无人不通,无人不晓,而对于当代人来讲,已经没有了这种交流环境,人们日常接触到最多的书体乃是“电脑体”以及“印刷体”,所以会在潜意识当中认为,优秀的书法其实应该如此。这自然是大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