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新用户6516h3hB 2020-11-10

艺述史官方原创

在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著《传习录》当中,有这样两个字,读来很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自古以来,很多圣贤名人也都做到了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想做”。

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行合一了。王阳明曾经说过,“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是说啊,学习、咨询、思考、辨别,这些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光学不做是不可能达成成就的。看王阳明的一生 ,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都会去做。在刚上学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立志好好学习,将来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王阳明偏不,他并没有把眼光放在科举考试上,而是要当一名圣人。真是一出场就注定不平凡。他就四处去寻找老师,虽然经常会碰壁,但是并没有放弃。

而我们现在呢?总是会说,“我要做什么,我要去干嘛”,总是把“我要”放在嘴边。很少会说一句“我做”,其实这样的做法在月涵看来呢,就是浪费口舌,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帮助。

王阳明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这句话呢,是上一句的升华。说啊,当我们已经能够分辨清楚,思考得很缜密,打听得也面面俱到了,甚至是学会了基本功,这样就算达成成就了吗?并不,还需要不断地用功,这叫做笃行,这才是达成成就的必要前提。

在王阳明二十岁的时候呢,他打算和同学一起去格竹子。什么是格竹子呢?在当时呢,以朱熹为核心的思想认为,人世间的真理是存在于万事万物当中的。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他们的格竹子方法就是挑选了一片竹林,在竹子面前铺上了毯子,每天都看竹林的变化。过了几天之后,他的同学撑不住了。而王阳明又在这个基础上又呆了一个星期,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格身外物,是徒劳无功的。真正的道理,应该是在每个人的内心当中。舍内求外,就是南辕北辙。

想和做,这两个字很简单。但是对于男人来书,更重要。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需要保护最爱的女人们的,所以这份担当和行动更应该做到“知行合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