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W360文档 2020-11-10

01

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在上世纪的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钢丝表演艺术家叫做卡尔·瓦伦达,他以精彩绝伦的高超演技闻名于世,从未发生过意外。

命运往往总是让人琢磨不透。

在他73岁那年,来到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市,要为自己的人生旅途留下历史意义的瞬间,同时宣布退休,也是作为告别演出,他决定在两座20层楼高的大厦之间表演走钢丝。

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他手里拿着近二十公斤的平衡杆,当时上空的风力已经近30千米每小时。

表演开始了,瓦伦达做了深呼吸,两手掂了掂平衡杆,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就在此时,一阵强风吹了过来,年老力衰的瓦伦达有点站不稳,他弯下腰,想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重心,但是,就在此时,悲剧发生了,他没能控制好平衡,一头从20层高的楼顶摔了下来,当场气绝身亡。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这是一场悲剧,事故发生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在出场前就不断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以前每一次成功的表演中,他都只是想着走好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而在最后一次的表演中,瓦伦达太想成功了,反而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变得患得患失。如果他不去想这么多走钢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经验和技能,是不会出事的。”

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在巨大心理压力之下,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又称“瓦伦达效应”。

这是外国的关于'瓦伦达效应'的故事,但其实,从古至今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国古代的典籍《庄子》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说,孔子说,拿瓦片当赌注的人,一定放松,但如果他拿黄金做赌注,那势必战战兢兢,犹豫再三。

所以,古语讲,'外重者内拙'。太过于关注外在的东西,很容易造成内在思维的笨拙,做起事情来也是患得患失。

我们有时会在比赛前紧张,考试时焦虑,这种状态就是典型的'瓦伦达效应'。

02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效应的出现跟我们自身的情绪心态,自身的机体运转以及对事情结果的动机而影响的。

1.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

在《钝感力》一书中,作者渡边纯一提到

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控制,两者作用相反。

交感神经随着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的加剧,会使血管变窄,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反,可以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放松情绪。

所以,要想让血液循环畅通,就需要使交感神经安静,让副交感神经活跃。

73岁的瓦伦达在紧张的情绪下,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又反作用于自己的情绪,相互叠加,及其容易引发事故。

记得我考驾驶证时,在科目二第一次的考试中,首先倒车入库我是按照教练在训练场上教的方法打方向盘,后视镜里看着车轮快要压线时,我猛的把方向盘打到底,结果还是失利了。

我一个人站在光秃秃的水泥地面上等待,那时候,我的情绪像陷入'瓦伦达效应'一般,紧张出汗,有些喘不过气来。

第二次考试,我调整好状态,舒缓了心情,摸了摸心跳也没那么快了,所以就顺利的通过了考试。

焦躁等不安情绪跟心血管系统是相互影响的,要放松,都放松,否则,就是雪上加霜。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2.白熊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过一个实验。

他招募了一些志愿者,要求志愿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这就是白熊效应,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其实我们的思绪又很快的飘回了,在《自控力》这本书也有类似的实验,叫做'讽刺性反弹'。

这跟瓦伦达效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再看一项研究。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

比如,一个高尔夫运动员击球时,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他的大脑就会出现球打到水里的假想画面,结果,打球时,大多数的情况真的就会掉进水里。

就像开头故事里的瓦伦达,他太渴望成功了,这次的表演不能失误,就是这样的画面刻在脑海里,不断的做心里暗示,即使你刻意不去想它,那个画面“嗖”的一下,又飞回了他的脑海,最终导致他的失败。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著名心理学家耶克斯(R.M 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就叫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研究还显示: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根据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来,动机水平越高,效率会随着u型线而降低,瓦伦达的高空走钢丝表演就是难度挺大的任务。

根据曲线我们很清楚,他的动机很强,也就是抱得期望很高,总是在心里暗示'这次太重要了,我不能失败。'最后顾此失彼,难以协调,内心不安定,他的潜能和实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最后惨败。

相似的场景,让我想起来国足,我们的国家足球队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一直都是输。

每次看着已经到门框边上的球,就差直直的一脚,偏偏我们的队员犹豫了,突然不知道往哪里踢,在试探着动作是否到位,角度是否合适,由此耽误了最佳的射门机会。

国足,在最简单的任务面前,抱着最低的动机,结果惨败……

03

我们如何克服瓦伦达效应,避免患得患失感呢?

比赛前我们都会有紧张的情绪,在关键的考试面前,我们也难免会有焦虑不安,那么如何缓解这种患得患失的情况呢?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1.专注于事情本身

我们先看看毛泽东的例子。

年轻时的毛泽东特别爱看书,尤其是古书,他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就跑到大街上去读书,而且丝毫不受嘈杂的闹市影响。

专注于事情本身,不在乎结果的得与失,只是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设定计划

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做事前,注意做好安排部署,一步一步的记录在纸上,哪怕特别微小的步骤。

·减少谈话

在比赛或是紧急场合中,周围人难免有紧张等负面情绪,这种情况下就减少谈话,防止消极情绪影响到自己。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我只想做这件事,只能做这件事,别人有没有失误等等这些情况都与我无关,给自己心里暗示和鼓励,增强自信。

有句古话讲'尽人事,听天命。'我们拼尽全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其他的那就随他去的吧,成功不是最不重要,成长才是。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2.抵抗外界的干扰

瓦伦达效应的发生,很容易收到其他外界因素所干扰,如果脑子里都是成功的喜悦,或是失败后的沮丧,等等这些问题,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做不好的。

所以我们要增强抗干扰能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时注意练习。

·想像一个舒服的环境

比如,在大海,喜欢听海浪声,喜欢一个有淡蓝色墙壁的房子。打开窗户,阳光照进来,海的味道和房前花香一齐扑鼻而来。我们就坐在窗台上,闭上眼睛,听海浪声。

·冥想术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平复心绪,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呼吸变慢,大概到每15秒一次呼气,15秒一次吸气,进行5分钟,很容易能够让你静下来。

·睡前泡泡脚

别看这个建议挺普通的,但是很管用,我们的脚底有很多穴位,每天的温热刺激,血液循环加快,会给你疲惫的一天带来很好的缓解作用,当然睡觉也会很香甜。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3.拥有一颗平常心

我们对于事情的态度决定了最终能否成功,拥有一颗平常心,就像在平时工作一样,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获得正能量。

看看约翰的故事吧。

那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约翰·琼斯参加一个演讲比赛。

这场比赛是迈阿密大学组织的,选手来自全美的名校。他一路稳扎稳打 ,过关斩将进入半决赛的时候,琼斯感到非常紧张。

首先是因为这场比赛对他来说很重要,他希望能借此进入演讲界的圈子中;其次,在经过一系列搏杀后,对手的实力也让他感觉有些胆怯。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琼斯一拿起演讲稿,就感觉心跳加速,他甚至开始大段大段地忘词。 眼看着比赛日期临近,琼斯的状态却越来越差,他几乎就要放弃了。

当放弃的念头在脑海中闪过时,琼斯振作起精神,暗暗地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即使最终被淘汰出局,也不能主动放弃!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琼斯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在比赛中被淘汰的可能性,他在心里预期了自己淘汰的结局,奇怪的是,他反倒不紧张了。 他拥有了平常心,就像平时一样的练习演讲。

最后比赛的时候,没有了心理负担的琼斯完全放开了,他那声情并茂的演讲征服了评委,也让对手佩服有加。随后,他成功地闯进了决赛。

这一次的经历,让约翰·琼斯不仅顺利进入演讲圈,还具备了一个演讲家最重要的能力,带着平常心去演讲。

古语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拥有平常心,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瓦伦达效应:一场走钢丝的惨剧

04

结语

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想的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凡事都想赢想成功。

法拉利说,'拼命去换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成功。'

瓦伦达效应让我们看到紧张焦虑,患得患失等情绪的危害,只有多学习,锻炼自己的专注力,提高抗干扰能力,拥有一颗平常心,只有那些真正做事,着眼事情本身的人才会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