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东方赴港二次上市,俞敏洪三次敲钟

 新用户6646Rwa6 2020-11-10

第三次敲钟,俞敏洪的新战争才刚刚开始,前路艰险,吉凶未卜。


文/ 黎帅


“早出晚归”,2006年,新东方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公司,14年后回港上市,俞敏洪面对的是一场新战争。

11月9日,新东方(09901.HK)正式回归港股正式上市,开盘价报1381港元/股,较发行价1190港元上涨16.05%。截止至11月10日发稿,新东方股价报1340港元,总市值为2263.1亿港元(292亿美元)。


受疫情影响,11月9日上午,新东方当天在北京集团总部举行了云上市仪式。
新东方以每股1190港元发行价,成为港股历史上首支“千元股”,也超过腾讯成为“最贵港股”,目前腾讯股价600港元上下浮动。


新东方也成为国内最早回归港股的大型教育企业。

据悉,此次赴港上市,新东方总募资净额约117亿港元(未行使超额配股权),将用于技术投资(包括大数据分析及AI技术)、改善OMO系统的功能及效率及其他学习平台、战略投资及收购以及一般企业运营资金需求。

“此次我们在港股的股份代号选择了9901,有九九归一之意,这个‘一’就是新东方做教育的初心和信念。”在上市仪式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表示,新东方选择在港股二次上市是顺应时代大势,综合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做出的战略性部署。
 
 

1

 
“早出晚归”,14年再回首



这是俞敏洪近两年,第二次为公司港股上市敲钟。

2019年3月28日,新东方在线在香港上市,俞敏洪当时新东方在线的上市仪式公开表示,之所以会选择在香港上市,是因为香港虽背靠内陆,但也面向世界。

新东方在线是新东方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旗下有三大核心在线教育业务,分别面向大学、K12及学前三个学龄段。

此次上市仪式中,俞敏洪再次提到回港上市的意义:“此次新东方回港二次上市,再次体现了我们对于香港作为全球资本中心、金融中心的信心,以及对香港长久繁荣稳定的信心和期待。在这个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金融平台上,我们觉得新东方可以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作为最早登陆美股市场的中国教育公司,时隔十四年之后,新东方成为首家回归港股市场的教育企业。

新东方财务数据

新东方目前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同时也是一个以语言培训为核心,拥有短期培训系统、基础教育系统、文化传播系统、科技产业系统、咨询服务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

据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截至2020年5月31日,新东方已为超过5540万名学生人次提供服务,公司线下业务网络覆盖91个城市,拥有104所学校、1361个学习中心及12家书店。


新东方在招股书中指出,线上、线下教育的整合,将有助于其在保持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迅速扩张并进一步渗透到新城市中、通过提升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教室的利用率及满足低线城市的过剩需求。

根据招股书数据,2018-2020财年,新东方的营收分别为24.5亿美元、30.0亿美元和3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1%;净利润分别为3亿美元、2.4亿美元和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


因为疫情影响,新东方营收出现放缓,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0年6月至8月),新东方的净营收为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较少8%。


 

2

 
二次上市,加大投入加速转型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新东方指出将在以下5个方面发力:


1、利用先发优势和成功经验,增加当前经营所处城市的实力,并进入尚未对学生提供我们教育服务或服务不足的新城市;

2、丰富综合课程及产品设置,侧重增加K-12校外辅导课程的科目,以实现为学生的生命各阶段及在不同线级城市提供差异化服务;

3、通过严格挑选的社会招聘以及与知名大学的合作关系来招聘新的教师,并在OMO战略继续确保一流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对个别教师的依赖;

4、继续增强AI及大数据功能,以利用学生的行为数据开发定制化课程,并进一步优化营运效率,并将教学方法及课程开发系统化,以实现规模经济;

5、投资可补充现有业务及产生协同效益的各教育子领域,以及可合作的技术公司及内容服务提供商,以提升自己的技术及内容开发能力。

从资金分配比例来看,推进OMO战略依旧会是新东方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东方业务模式

自2014年起,新东方已重点发力OMO(线上与线下融合)战略,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
OMO系统,即线上与线下融合,是将其线上教育系统进和线下教学专业知识、资料进行一个结合,以便更好地完善教育服务产品。

招股书中的信息显示,新东方此次全球发售募集所得款项净额,约40%将用于持续创新及技术投资、改善OMO系统的功能及效率以及其他学习平台。以此估算,新东方未来投入约46亿港元,继续推进OMO等战略。

 10月13日,新东方在其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中也提到,在该季度,新东方在大约 20个现有城市推出了OMO在线课程,并吸引了数量可观的新客户。
新东方首席执行官周成刚也表示,“未来,新东方还会重点投入更多资源来推进具备高增长力的OMO战略,把服务覆盖范围扩展至更多的城市和学生。”

俞敏洪也在多个场合强调OMO模式对新东方的重要性。今年6月,新东方留学考试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新OMO融合态教学产品及学习平台。

俞敏洪在发布会现场表示,疫情让教育机构加快了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的步伐。而从长远来看,OMO这种新模式将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三次敲钟:俞敏洪的新战争

上市云敲钟之际,俞敏洪说,新东方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是顺应时代大势,综合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中外政治经济等因素做出的战略性部署。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OMO成为了教培界的热词。OMO是教育行业的未来,也是俞敏洪的新战争。

老牌线下机构高思教育、京翰教育、精锐教育、朴新教育等多家教育企业均宣布将OMO模式作为公司发展的主要战略。在线教育赛道,不少公司也正在为进攻线下而作准备。

作为老牌教育机构的新东方也在重注加码OMO。今年9月份,新东方披露了“双平台、双引擎、双支持”的最新发展战略,把OMO战略在企业内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那时只是家英语培训学校,如今覆盖全国逾90个城市、为全年龄段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及产品,年培训人次超千万,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公司;2019年,新东方旗下新东方在线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

新东方的成功,缘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国门开放,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出国热席卷全国,传统教育机构,比如大学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满足不了这一需求,新东方填补了这有空白。

教育行业掘金,那是第一波机会,发展到今天,出国英语培训还是新东方最赚钱的业务。在第一波浪潮中,俞敏洪是最大的赢家。

第一波浪潮已成前浪,现在的机会是第二波浪潮,第一波浪潮是需求推动的,填补市场空白,第二波浪潮是技术推动的,提高的资源配置与运营的效率。

在第二波浪潮中,胜负未分,俞敏洪也不是最领先的。疫情让行业看到了教育行业的未来形态,更加速了新业态的形成,让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除了新东方外,已经上市的公司包括学而思、跟谁学等,其中学而思市值高于新东方、跟谁学与新东方不相上下;未上市的公司包括猿题库、作业邦等,猿题库刚刚获得22亿美元,估值达155亿美元,作业邦最新估值已达72.5亿美元。

十多年前,俞敏洪成为教父级的企业家时,猿辅导创始人李勇还在网易打工,与前浪俞敏洪相比,后浪汹涌。

俞敏洪说:“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实现新东方新的突破和发展,为学员提供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为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均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俞敏洪来说,在线教育是一个新的战场,第一次敲钟,俞敏洪站到了行业巅峰,第三次敲钟,俞敏洪的新战争才刚刚开始,前路艰险,吉凶未卜。




【人物】

马云 | 李彦宏 | 张勇 | 陆奇 | 雷军 |  陈天桥
王小川 | 刘强东 | 贾跃亭 | 蔡文胜 | 邹胜龙 
俞永福 | 姚劲波 | 杨元庆 | 孙宏斌 | 井贤栋 
何小鹏 | 王功权 | 周鸿祎 | 史玉柱 | 胡胜利
龚宇 | 傅盛 | 冯鑫 | 康庄  | 张瑞敏 | 张一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