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水韵会衰落?甚至消失?中华新韵会覆盖平水韵?》:张中央/沧海云翥。

 新用户83226EQy 2020-11-11



《浅谈平水韵与中华新韵》
诗,有很多种体裁,韵书也是如此。择韵,一直保持各取其材的态度。


今晚,有一个老乡与我一席讨论,问我对中华新韵有什么看法?并举了某些诗社使用新韵带来状大队伍的效果,因为,新韵不存在今平古仄字等等的局限,全凭现代声调即可得到很好的发挥,用他的话:容易上手,有利于队伍的强大。


老乡说:平水韵使用老者居多,老人都逐渐老去,年轻人都接受并支持新韵。
言下之意,无不对中华新韵的未来有着大而美好的憧憬


有人为写诗而写诗。有人为强大队伍,迎合群众个个都能写诗,继而推行新韵?
我是个凡事追求极致的人,我宁可小而精致。


诗词,这样发展下去,古韵,会逐渐离我们远去?


始终相信: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越远古的东西,越引人深究,愈发沉浸其中。


今晚,一翻讨论之后,突生唏嘘。


如果硬要我表态,诗词,好比是一场文化大宴,有高档的,有中档的,有低档迎合大众口味的,按本身条件各取所需吧。



我刚开始接触诗词时,便知道有:平水韵与中华新韵。


当年,诗,如果使用新韵,就会注明新韵。如果,没有注明新韵的,默认为:平水韵。


一直以来,平水韵使用者居多。


以前,平水韵使用者,瞧不起使用新韵的。


诗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主倡平水韵者,便成为守古不化?


走访了一下诗坛,连夜,发一个这样的贴子吧,顺便表个态:我是主倡平水韵使用者。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


中华新韵:《中华诗词》编辑部根据中华诗词学会在济阳工作会议上由中华诗词学会长孙铁青所作的主题报告编写。


主要区别:
读音依据不同:平水韵主要以中古唐音为依据,中华新韵以普通话为依据。现今普通话没有入声,并且也无法分辨平水韵表中一东与二冬的区别。


执行力不同:因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曾经有考作诗这一项,而且所作诗必须是格律诗,如果你写个梨花体,那只能给考官垫纸篓用。


格律诗是有严格的平仄以及押韵要求,而唐朝各地人的口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统一的标准,因此官方以平水韵为标准,不符合即为出韵。


中华新韵是民间倡议,号称是为解决当今诗坛的混乱以及推广使用普通话。


李琢文老师认为,中华新韵难以推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当代诗词体裁混乱
当代诗坛相当混乱,用乌烟瘴气形容也可以,是个文人就往诗人圈里扎,当然不是文人也往诗人圈里扎,写的东西根本就没有韵,更谈不上使用哪种韵了。有不少把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断成几行也叫诗,连什么样是诗歌都难以定义,谈用韵的问题就更是空谈了。


二、 新韵缺乏强制力
中华新韵只是民间倡导,缺乏强制使用的效力。在北方广泛使用普通话的地区,不需要特别使用中华新韵的归类。而在南方中华新韵是需要单独记忆的,这无疑增添了负担。在当今诗歌用韵逐渐宽泛或者说淡化的时代,让诗人为了写诗单独记忆一种用韵的归类,显然不很现实。


三、 尚缺历史的考验
平水韵经过了将近千年的使用,在文学界已经有深厚的基础,庞大的古典诗词可以作为范例供学习者学习。而新体诗歌很多本身还未经过足够的时间考验,无法作为典范供人学习,所以依附新体诗的中华新韵的生命力则更为薄弱。


由以上几点,我认为,如果想学习写诗,还是从格律诗开始,从背平水韵开始,这既是一种文化 的传承,因为古人已经经过上千年对发音规律的总结,发现了具有音韵美的格律与音韵,这一瑰宝舍弃实在可惜。


新韵,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偷懒的行为,既然已经有了经过历史检验的好东西,拿来就用多好,何必再发明一种前途没谱的东西呢?


如果只是想作为一种感情的抒发,又不想依据什么格律,那么我觉得您也没必要考虑用什么韵的问题了,即使您不用韵,别人也管不着,不是么?

希望此贴,能听到诗坛各界人士的声音。


      :沧海云翥。


2017年3月16号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