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aspar David Friedrich

 森雅艺术馆 2020-11-11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年-1840年),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他出生于瑞典波美拉尼亚的格赖夫斯瓦尔德镇,这里也是他开始学习艺术的起点。1798年起开始在哥本哈根学习,学成之后一直在德累斯顿定居。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主要兴趣是寄情自然,他往往通过象征性和反传统的创作来传达对自然世界主观情感化的反应。1920年代,他的画作被表现主义者重新发掘。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超现实主义者和存在主义者经常从他的画中汲取灵感。 他同菲利普·奥托·龙格一样对德国浪漫主义画派有重要的影响(奠基人之一), 他是德国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代表, 在绘画界与英国的威廉·特纳和法国的欧仁·德拉克罗瓦齐名。大量有关的著作和展览呈现出弗里德里希作品所散发的经久不衰的魅力。他一生都以浪漫、情怀、灵性追求的方式来表现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与歌德的小说、贝多芬的音乐,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佼佼者。


弗里德里希的前半生可谓是悲惨至极。妹妹在他6岁时丧生,一年后他又失去了亲爱的母亲,随后各种不幸接踵而来;13岁时,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去世,17岁时,姐姐自杀身亡。13岁时弟弟的离世对弗里德里希影响极大,原本在滑冰的弟弟为了救助溺水的弗里德里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沉重负罪感的折磨下,生性忧郁的弗里德里希几近崩溃。他的心灵和生活一直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下,并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弗里德里希的家庭信仰新教,是虔诚派信徒,他也受到家庭的强烈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他作品所散发出的神秘宗教气息。

1798年春天,他迁居到德雷斯顿。这里的艺术学院吸引着艺术家纷至沓来,所以有着很浓郁的艺术氛围。从这时起到1808年是弗里德里希绘画风格的形成阶段,他在 1801年展出的波西米亚祭坛板油画《山上的十字架》标志着他的风格已经成熟,他基本上告别了单色画,领略到了色彩与光的魅力。

他常常是先对自然景物勾画出轮廓,然后再进行高度个人化的演绎。他的画粗略看去似乎平常无奇,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极丰富的奇特内涵。他的艺术思想是与德国的民族情感和宗教相连的。既带有浓厚的唯心思想,又带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正是他作品的精髓所在。

1810年开始是弗里德里希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年 ,他在柏林美术学院展出了《海边修士》和 《橡树林的修道院》,画面浓郁的阴沉忧郁气息震动了观众。这两幅画是他的艺术进一步成熟的标志,也是感情基调继续沉降的显示。

1816年,德雷斯顿艺术学院推选他为学院院士,标志着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学术上的承认,他多年悬浮不定的心终于踏实下来,画作也开始被藏家青睐。1818年,他与克里斯蒂安·卡洛琳·邦梅尔结婚,从此,他的画中多了一分温馨和幸福。

1810-1834 年是弗里德里希的黄金时期,到了1835年,他中风瘫痪,再也没有画油画,而是创作一些小幅的墨水壁画。这些画的内容更直接描绘死亡等永恒话题,作品中的物像包括乌鸦、猫头鹰、坟场、棺材、十字架等。 1840年5月7日,弗里德里希在德雷斯顿去世。

他去世后很快被人们所遗忘,对他的艺术成就很少给予肯定。直到20世纪初,他的价值才重新引起艺术界的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