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让微小的火焰在善与恶中产生 | Neo Rauch

 森雅艺术馆 2020-11-11

「要说艺术有什么任务的话,那就是要让微小的火焰在善与恶中产生。」

——尼奥·劳赫



尼奥·劳赫纪录片预告

「当我们思考时,我们是乞丐;当我们做梦时,我们就是国王。」

当被问到如何形容自己的创作风格,尼奥·劳赫借用了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的这句话,并表示它十分贴切。


这位成长于东德,默默无闻直至千禧年前,才被国际艺术界发现并追捧的艺术家,保持着和他作品一样的「高度的含蓄」。流畅灵活的笔触是他流淌的意识,社会主义写实和超现实是他转换自如的语言,光怪陆离的画面是他逃离现实的舞台,不擅于面对媒体镜头的劳赫总是用作品一次次引领观者游弋于梦境边缘。

对于一个出生仅五个星期,双亲就因火车事故意外身亡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容貌是模糊甚至遗忘的,但延续父母的志业和梦想,则是他拼搏的原动力。

尼奥沿着父亲的轨迹,与父亲求学于同一所艺术学院;拾着父亲蒙尘未竟的画笔,描绘出另一番艺术景象。在大半世纪后,他亦整理出父亲遗作,推出父子联展,还把母亲仅存泛黄的慈蔼清影,高挂画室墙隅。

记忆,从未断裂;挚爱,不曾远离。

曾经的悲剧深深印在孤儿的脑海,从此他厌恶乘坐火车,只要能不坐就绝对会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因为隆隆火车的巨轮声响,会唤起他不堪回首的襁褓记忆。

这就是德国新莱比锡画派的领军人物尼奥·劳赫的人生故事,尘封内心的伤疤早已结痂,在爱的探寻和呼唤中,他得到了逆生的力量。与生俱来的天赋助他承袭衣钵,更是青出蓝而胜于蓝。

劳赫出生于1960年代的东德第二大城市莱比锡,他成长于社会主义政权统治下的东德,成年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西方的影响。在莱比锡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沿袭着社会主义写实派的具象风格。尽管这种早已“过时”的画风让同辈嗤之以鼻,更不被艺术界和策展人认可,然而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社会文化环境备受冲击与挑战,艺术上也涌现出更多的开放与自由。

劳赫1993年举办第一次个展,被称为完全商业性的灾难,作品无人问津,直到千禧年前的纽约军械库艺博会,劳赫作品的价值才展现在世人面前,继而在短时间内引起艺术界和收藏界广泛的关注。

劳赫的绘画作品以不可思议的图像组合和奇异的色彩而闻名。在描绘工业与自然景观时,空间关系被肆意打破;虽然劳赫本人对外界将他的画作归为超现实主义显得举棋不定,但他从不否认幻想与想象力对他创作的影响。

上世纪60年代,欧洲传统具象绘画首先在德国复苏,当时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充满艺术反叛意识和精神的“莱比锡画派”成为艺术界的主流画派;以伯恩哈德·海斯等为代表的这一画派,是以表现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为方向,在当时环境的影响下,劳赫不仅把握了扎实的基础技艺以及传统丰富的训练领域,而且在表现主义基础上,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参照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的绘画语言,加上对德国社会历史的丰富感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虽然新莱比锡画派具有社会主义学院派特征,但是在他们的崭新的绘画语言中,波普化、日常化、丰富的图案和凌乱的空间相互交错,产生了一种美妙的荒诞冲突感,现实与超现实的图像叙事相混杂。劳赫作品中那些让人觉得疏远和陌生的场景,正是最吸引人之处。

劳赫在90年代末期的绘画中,逐渐用彩色取代了早年的十分克制的黑色绘画,并创造了独特的褪色效果。他以精湛的技巧和精妙的构思,并带着些许讽刺和率性,游刃有余地分割着画面空间,同时又通过近似版画色的轮廓控制画面效果,他还常常在画布上插入文字框和破碎的词汇,更是将广告设计和社会现实主义的连环画元素结合。在他日后的创作中,人物逐渐增多,叙事日益丰富多元,时常将阴郁的色调渗入到欢快的画面气氛之中。

劳赫的作品尺寸也逐年变大,这些打破常规的处理看上去充满诱惑和令人兴奋。这些具象作品对我们而言略感陌生,但对于特定时代的人们,会令他们想起前民主德国的时期,是失去家园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悲怆余音。

在劳赫的画作中,门槛通常意味着险恶或凶险。进出门,穿越维度,数字被夹在通过的时刻之间,充斥着梦想的脱节,非理性空间。劳赫仿佛在用绘画的方式上演着宏大的世界戏剧。

劳赫复杂多变的画作将观众引领至一个看似熟悉的世界,仔细观察后熟悉的感觉又迅速消失而被混乱怪诞荒谬和可怖不安的气息所取代。劳赫的艺术实践始终在警示人们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将绘画提升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无法取代。

尼奥·劳赫作品












































































































































































































































劳赫工作室











商品详情

ISBN:9783775743808
出版社:Hatje Cantz
尺寸:23.6 x 2 x 29.9 cm
语言:英语
页数:144
装帧:精装
作者:Harald Kunde Klaus Werne
出版日期:2018-01-30


当尼奥·劳赫还是莱比锡图形与书籍艺术大学阿诺·林克学院的学生时,德国还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柏林墙倒塌后,他的大型、神秘的绘画作品以风暴征服了艺术界,劳赫成为新莱比锡学派的开拓者,也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他的绘画为人物画增添了波普艺术、漫画和广告图形的元素。《新劳赫·德罗莫斯绘画》(Neo Rauch Dromos Painting 1993-2017)是劳赫多方面作品的综述。它始于1993年他在莱比锡著名的Galerie Eigen+Art的首次个人画展,并以国际著名收藏的绘画作品为例,详细追溯了他作品发展至今的发展历程。


商品详情

ISBN:9781848222939
出版社:Lund Humphries
尺寸:24.13 x 1.78 x 28.58 cm
语言:英语
页数:144
装帧:精装
作者:Michael Glover
出版日期:2019-04-01


这本综合性的专著提供了一个关于著名的德国画家新劳赫(生于1960年)的绘画的详细检查。劳赫的画作巧妙地融合了他在民主德国时代莱比锡的成长和艺术学校训练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肖像画与巴洛克风格和浪漫主义过去的风格手法,使人联想到人口稠密、骚乱和复杂的地点,显著地没有借助于初步的绘画。他的作品和他们神秘莫测的人物有丰富的参考和典故,但他们讲述的故事是模糊的,不知何故过时了。它们具有古老的现代性,或者说是更新的古代的新鲜感。迈克尔格洛弗揭示了劳赫的工作方法,揭示了艺术家如何处理他的作品,他的图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单词及其词源对艺术作品创作或破坏的重要性。这些作品质问艺术冲动的真正含义;以历史绘画为幌子的沉思,实际上是在质疑一个画家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能够和应该创作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