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球肘----中医世家

 程宇宏 2020-11-12

(二)药物调养法

急性期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者,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消肿。处方:老桑枝30克,路路通30克,羚羊骨18克,地骨皮30克,忍冬藤30克,威灵仙18克,云苓皮30克,川萆薢30克,炒山甲12克,蜈蚣3条。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2.三棱针刺拔罐法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

方法:选准压痛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对准穴位用三棱针迅速刺入约半分至1分,随即迅速退出,以出血为度。动作要求快速、灵活。然后用闪火法拔罐,留罐3~5分钟,拔出少量黑血为佳。每3~5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3次即可。

(五)熏洗调养法

处方:艾叶、透骨草、秦艽、桑枝、五加皮、赤芍、防风、刘寄奴各15克。装入纱布药袋内。

用法:用脸盆加适量水,煮沸药物3~5分钟,将患肘悬置盆上方,以热气熏蒸患处周围数分钟,取下脸盆,边熏边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肘浸于药液中揉擦洗浴,每次30分钟左右。药液变凉时可重新加热。每日1~2次。每剂药可用2~3日。

(六)贴敷调养法

取穴:曲池、肘髎、阿是穴。

方法:制取葱汁、蒜汁和生姜汁各300毫升,米醋300毫升,灰面60克,牛皮胶120克,风仙花汁100毫升。先将前4种汁液混合加热,熬至极浓时,加入牛皮胶溶化,再入灰面搅匀,加风仙花汁,略熬成膏,取下待凉。再取约8平方厘米大小胶布数块,将膏摊于胶布中央,分别贴敷于穴位上。1日1换。必要时可再加固定。 

【中药外洗治疗】:桃仁15克,红花15克,酒大黄20克,泽泻15克,茯苓20克,赤芍15克,桂枝1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生甘草6克,路路通30克。将药放入沙锅中,加入水,刚好淹没草药,浸泡约30分钟,置火上煮沸20分钟后熄火,将患肘置于锅上以热气熏之,待水温降至约50℃时带药渣熏洗患处。每日1剂,熏洗2次,每次约20~30分钟。若水温过低可再加热熏洗,注意勿烫伤。

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网球肘

□ 郭六雷 耿初伟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笔者采用多针丛刺阿是穴配合中药外敷,取得良效。

针刺治疗:选取1寸一次性毫针5支,丛刺阿是穴至骨面,留针15分钟,5分钟行针一次,只针一次。

外敷处方:白芥子5克,血竭10克,当归10克,三七粉5克,羌活10克,大黄10克,冰片3克。上药共打碎成粉,75%酒精调如膏状,外敷阿是穴外贴伤湿止痛膏。每日一次,每次10小时,10天一疗程。治疗期间尽量减少肘关节活动,勿提重物,有利于该病恢复。

医案--肘痛(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蔡×,男,57岁。

右肘酸痛年余,持重物则疼痛加剧,伸屈不便,肘端按痛,脉弦细,舌苔薄腻。劳伤筋膜,风寒入络,气血凝滞。拟宣通气血,疏散风寒。

针灸方法:曲池(右) 天应穴(右肘端痛点)用合谷刺法,均捻旋泻法。间隔1天,针治1次。

外用中药熏洗方:生香附12g 威灵仙12g 透骨草12g 薄荷头9g 煎汤熏洗患处,日3~4次,共4帖。每帖可熏洗2天。

经治后疼痛即减轻,依上法共治4次,即告痊愈。所列洗方是较好的辅助疗法,此例系劳伤筋膜,风寒入络,故用薄荷以疏泄;如局部灼热者,可加苦参,桑枝以清热;为明显压痛拒按者,可加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如局部畏冷者,可加水浮萍,生姜以祛寒。外治熏洗药物.亦寓有辨证施治法则。临诊可斟酌用之。此乃杨氏外用中药熏洗方法之一。是60年临床行之有效的经验良方。

【石氏“消散膏”治疗网球肘炎临床观察】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8年第5期 21页

摘要:石氏祖传经验方“消散膏”(又名“痰核膏”)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效。我们对肱骨上髁炎(俗称“网球肘炎”)50例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

“消散膏”组成:生麻黄180 生半夏180g 生南星180g 白芥子240g 甘遂180g 大戟240g 僵蚕240g 泽漆草2500g 生菜油7500g。

用法:“消散膏”制成后,贮放荫凉处。用时按量多少,使其烊化至糊状,视其患处部位大小,摊在布或牛皮纸上敷贴患处。待用时在炭炉上稍加热温化,使其柔软,再敷贴患处。一般每隔3~5天更换。

50例中,用药1次5例,2~3次25例,5次以上10例。

“消散膏”方取生麻黄之辛散功效,用生半夏、生南星起散结、消肿定痛作用,加入白芥子搜皮里膜外或筋骨之间得痰湿,僵蚕化痰散结消炎,甘遂、大戟消肿破结,鲜泽漆清热解毒。全方有消肿、散结、止痛作用。

(1)滑囊炎散

组成 穿山甲三十克、天南星二十克、生半夏二十克、茯苓二十克、防已二十克、龙骨十五克、牡蛎十五克。

功效 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制法与用法 药共为细末,混合均匀;再用温水、热醋各半,将药粉调匀,外敷患部。

(2)熏洗药

组成 伸筋草、透骨草、香樟木五十克,甘松、山奈各九克。

功效 有滑利关节,温经通络,活血祛风作用。适用于四肢损伤。

方法 把上药放入瓷器内,煮沸后熏洗伤处。每次二十五分钟,

每日2次,每疗程1周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3-23

2.药物治疗

治宜宣痹通络、养血荣筋,内服小活络丸合舒筋汤(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力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加减。或用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熏洗。

3.针灸治疗

取阿是穴、曲池及手三里、手五里等穴,或用温针,或用梅花针叩打患处,再加拔火罐,3~4天一次。

4.封闭疗法

用醋酸强的松龙一毫升加2%利多卡因一毫升,或当归注射液两毫升做痛点注射,封闭要紧贴骨膜,过浅疗效不佳,以痛点为中心注射。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