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兰溪】芝堰古村概述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芝堰古村概述

兰溪市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属金华市,自古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美称。兰溪位于钱塘江的中上游。钱塘江的中游叫富春江。溯江而上,富春江在梅城古镇分为兰江和新安江。著名的千岛湖风景区就在新安江这一带。沿兰江而上,便到兰溪城,兰江自南流来,古称瀫水。在兰溪城兰江上游分为婺江和衢江。两江相汇于兰溪的东侧。婺江与富春江之间隔着龙门山;婺江与衢江之间隔着仙霞岭,衢江与新安江之间隔着的是从安徽南部黄山山脉迤俪而来的千里岗山脉,兰溪就处在这三道山脉交会之处的浙中丘陵盆地里,风光绮丽,山清水秀。被人们誉为华夏名神的黄大仙就出生在兰溪,故兰溪更是仙风浩荡,道气呈祥。兰溪又是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李渔的故乡,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著名的白露山——芝堰风景名胜区就在兰溪范围内。

千里岗山脉由浙赣边境的玉华山延伸入浙。北支自建德新岭伸入兰溪市境西北,主峰尖坞山977.3米,其次是三峰尖、蟠山、白露山,余脉延至兰阴山(又名横山,140.7米),横亘兰江边。南支自建德天池山入境,主峰砚山333.7米,山巅平整,有池如砚。延伸有大山、郭偲寺岭、大岩山、明堂山,尽于衢江北岸游埠镇与龙游县交界处。白露山,属浙西千里岗山的余脉。




尖坞山(977.3米)在兰溪市黄店镇芝堰下慈坞村北,山垅间有兰溪市蓄水量最大的芝堰水库。南下2.6千米有界址坞(551米)。西南1千米为菜坞尖(503米)。又南2千米为大尖(776米)相连有三峰尖(627.5米),峰巅有岩高10余米,白岩尖(730米)。北1.3千米为天雷尖(740米),毛竹尖(670米),蟠山(621.5米)均在黄店镇朱家。山巅有二石岩,云气腾起即雨。旧志载此即《唐书》所记望云山。自尖坞山沿建德市边界向西南5.5千米,有岩峒山(728米)。附近山径曲折,亦名十二曲山。折南2.2千米为飞桥顶(651米),又南2.2千米为芝堰村的凉亭坞(564米)。
 

白露山又名白露峰,海拔445米,位于兰城西北部,距市区15千米,在黄店镇之东,女埠街道之西,山域面积5平方千米。原有大小景点17处,有待开发达42处,景区面积达13.63平方千米,是兰溪市内历史悠久、寺庙规模宏伟、人文景观丰富的风景旅游胜地。

 白露山——芝堰风景名胜区位于兰溪市西北部,以山水自然风光与古村田园风情相融合著称。2006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新增的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至此,全省已拥有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白露山——芝堰旅游风景区通过省级旅游风景区规划,其规划的空间结构为:一线两片六区。一线是指兰芝公路主游线;两片是指以白露山自然山体为主,并蕴涵浓郁历史人文底蕴的景观片区和以芝堰明清古建筑群及坝头风光为主的景观片区;六区是指虹霓景区、慧教景区、忠隐景区、三相坟景区、三峰尖生态农业观光区与芝堰明清古建筑及凉亭坞旅游度假区,是一个集农家文化、佛教文化、孝道文化、建筑文化、书院文化、名人文化于一体的旅游风景胜地。

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民居位于兰溪市西北部,在兰溪建德交界的芝山脚下,距兰溪市区18千米。古建筑远近闻名,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6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6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兰溪市芝堰村建筑群入选新“国保”。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080处,是国务院核定后由温家宝总理于2006525日签发的。这是国务院公布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国务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据悉,前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271处。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评审工作始于2004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荐了1641处报送国家文物局,由来自中宣部、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60多位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分类评审。在充分尊重专家和各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推荐名单。

芝堰村建筑群为明朝至民国时期,入选新“国保”,极大地提升了芝堰古村落建筑群文物的价值,对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管理和利用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促进芝堰景区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芝堰,旧名芝溪、芝水,因溪涧山峦多有灵芝生长,故名。发源于建德马目溪,汇流入甘溪。古时此间曾筑有小堰以灌田,因此而得名。

芝堰村,旧名芝溪村,坐落在兰溪市西北20千米处,毗邻建德,碧水环村,山峦叠翠。现全村有450多户人家,1700多人口。这里地处山区,站在村前起凤桥上眺望,村后高耸入云的山峰是三峰尖,白云缭绕处有三小峰排列,如三子之奉母,俗称三子拜母山,海拔627.5米。

芝堰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却十分平整。村落东头,桃峰耸峙,芝山起伏,宛如一条青龙奔腾跳跃而来;村落两面,青峰壁立,山峦逶迤,有形神兼备的虎、狮两山雄踞村之西面;北面的陈陀山,背靠千峰万峦,像一把庄严高大的“金交椅”,把整个村落环抱其中。加上南面村口象征“朱雀”的半月塘,使整个村落形成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风水生态环境。

芝堰村古建筑群,以其“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最富有特色。据志载:宋高宗南渡,有一姓陈名大经的睦州郡守杖策选胜,留次子陈滴迁居此处,乃营建村落,所以芝堰建村有850多年历史了。在此村共居的1700多人口中,其中1650余人姓陈的都是大经公的子孙。陈氏的后裔经过800多年的苦心经营,不仅拥有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等古建筑近百座,其中衍德堂为元代建筑,孝思堂最大,占地1300平方米,而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体,像一座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街道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街面上明、清和民国期间的店面楼堂比比皆是,其中有安寓客栈、银楼当铺、骑街木屋、碧水一径跨墙而过。以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以整座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面的“半月塘”象征砚台。半月形水塘上浮白鹅,冬日的阳光下儿童绕水塘嬉戏,老人晒太阳谈天说地悠闲之间呈露百年古朴民风。

芝堰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村落,其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实属国内之罕见。保存完整的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成了名副其实的、具有突特文化象征意义的“文房四宝村”,它不愧为是古建筑研究的“活化石”、“活古董”。当然更是集古朴典雅和青山、绿水、白云于一体的生态古文化旅游胜地。

芝堰古村:浙江省历史文物保护区,芝堰“九堂一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堰古村座落在一个长长的山谷之口,村后芝山发脉于桃峰,奔腾起伏而来,像一条龙,村前有龙门山,发脉于羊岩,有虎形狮形两峰,两山东西对峙,山脉绵延,中间流过一条小溪谓芝溪,水源丰富,从风水观点来看,后山来龙健壮,至此落脉结穴,面前山环水绕,龙门高耸,藏风聚气,也是阳宅佳地,从以上方面来看,确是建村的好地方。

芝堰古村以“九堂一街”和独特的村落布局为特色,始建于南宋,现有70余幢元明清各个不同时代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整个村落形态如鱼、棱型,风水布局象征“文房四宝”,整体性强。其中衍德堂、孝思堂等用材硕大,雕刻精湛、制作考究,气势宏伟。古街——月亮街为严、婺古驿站。其300余米古街贯穿南北,开合有度,半边路半边渠沟,家家门口小堰流水,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是明清时期封建文化、驿站、商栈、山区民间风俗相互交融揉合的典型小镇,是严、婺州过往商旅的必宿之地。

芝堰的名头是越来越响了。2006年6月2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它的新身份;“江南小丽江”则是人们赠给它的美称。这个处于兰溪和建德交界处的古村落,曾是从古严州到金华古道的一个驿站,繁华一时。此后,和所有被交通改变命运的村庄一样,因为公路贯通,古道湮没,芝堰变得沉寂。也正因这沉寂,古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许多年后,城市里的人们厌倦了高楼大厦,希望在一处未被现代化浪潮侵袭的地方,寻回农耕年代的一些温暖回忆。于是,芝堰以古老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寂寞了许久的村庄又迎来了它的热闹春天。

在兰溪城区,不时能看到“江南小丽江”的广告牌,不禁让人对它充满期待。车行18千米,到青山掩映、小溪欢腾处,就是芝堰。青山的那一头是建德
 

“江南小丽江”,得名如此,人们猜测是因为这里的水。和丽江一样,芝堰家家户户门前流水蜿蜒,却比丽江的水清澈许多。走在村里的巷弄间,哗哗的水声一直不绝于耳。人们在门前水渠边濯衣洗菜,难得的是水仍然如此清澈,让人忍不住想把脚丫子伸进去戏耍。原来,引的是村边芝溪的活水。这水的利用,在古建筑专家看来,是非常巧妙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