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叶古村导游词

 mrb8 2016-08-16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新叶古村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新叶古村参观游览。我是景区导游,叫XXX,今天我将带领各位朋友穿越时光隧道,到具有八百年悠久历史的新叶古村游历,体会一番古代的“耕读文化”。

[游客服务中心]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幢徽派建筑,就是新叶古村的游客服务中心。墙上的“新叶古村”四字,是著名古建筑专家谢辰生老先生题写的。谢辰生先生是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顾问,他对新叶古村情有独钟,他认为:“新叶是中国古村落的活标本”。大门的匾额是徐永清上将所题。

上联是:遵祖宗一派真传,克勤克俭;

下联是:教子孙两行正道,惟读惟耕。

这一对联揭示了:“克勤克俭”是新叶人的持家古训,“耕读持家”是新叶古村的传家宝。现在各位朋友随我进入游客服务中心。在这里,我把新叶古村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新叶村始建于南宋的嘉定年间(1208 一1224 ) ,距今已有800 年的历史。整个村庄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全村人口700 余人,其中95%是姓叶的。叶氏祖先叶坤在南宋嘉定年间从寿昌湖岑畈入赘这里的娘舅家,他娘舅姓夏。后来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却繁衍起来,至今已传31代,并形成全国村落中罕见的“十世同堂”现象。因叶氏人口繁多,名称多次更改,最初称白夏叶,到新中国成立时,最终改名为新叶。也许是由于血缘亲情的关系,叶氏后人不愿轻易地拆掉祖上留下来的房屋,这就使这个村落的格局和古代建筑大多得以保留。

请大家看这一幅模型图,了解一下新叶村整个建筑设计布局情况。新叶村选址很讲究风水,村落是由宋朝大理学家金仁山先生设计的。从这幅模型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左

边是祖山玉华山,右边是朝山道峰山,村子位于二山之间峡谷的东南口上,正是“山起西北,水聚东南”好风水。从玉华山来的一条溪和道峰山来的溪水会合形成一个水口, 左有象山,右有狮山,象山和狮山把新叶村的水口锁的像葫芦颈一般,这样就可以“聚止内气”,致使村落兴旺发达,财运也不外流。

新叶村的建筑设计布局是以阴阳九宫卦象之数设计布局的,把村中的近百条巷、弄纵横交错地将户与户、房与房连成一个有机有序的建筑群体,构成一组体现东方神秘文化的立体图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中华传统文化、民间乡上文化的活化石,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目前新叶村还保留有16 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阁、古寺庙和158 幢明清古民居建筑,这在全国实属罕见,故被誉为“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由于这些古建筑研究价值极高,所以新叶古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最近又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这是《建德新叶共识》,是第二届中国乡土建筑抢救与保护研讨会全体代表在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于中国浙江省建德市签署的。这是一份古建筑古村落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叶村古建筑保护的宣言。

游客服务中心墙壁四周悬挂着许多照片。这是首届中国农耕文化节期间举办新叶村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大家可以浏览一下,增添对新叶古村的了解。

现在让我们随着游步道,进人一座乡土文化的神秘宫殿。在这座宫殿里,你将会亲眼目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享受和体味乡土文化的无穷乐趣,一饱你的眼福和口福,为你的人生增添一页难忘的记忆。

【 抟云塔--文昌阁】

各位游客,这一组建筑是新叶村的标志性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个村落里,塔、阁、祠一组相联的建筑是十分罕见的,这是新叶村的一大特色。原来,这是新叶古村按古代传统风水学的要求建设这一组建筑物的。请大家来看,新叶村背后是雄伟的玉华山,村的对面是秀丽的道峰山,村庄就像停泊在一块土地上的船,从地势来看,后面高,前面低,水流急。这艘船随时有被急流漂走的危险。再说,水就是财,水急往外流,意味着村里财气不旺。根据风水上的这一特点,新叶村先祖们在水口上建一塔,代表着一根竹篙,将这艘船永远固定牢,再建一祠一阁像一道大坝把往外流的水拦住。

大家再来看,玉华山、道峰山在村庄的两侧,像一对伟人守护着村庄,但在村庄前

面就显得低矮、空空荡荡,有了这座雄伟的塔,就形成了“三峰鼎立”,使这整座村庄前后左右平衡起来,从宏观上增加了村落的气势,使人有一种非常美的享受。

这座塔叫“抟云塔”,又称“文峰塔”。始建于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当时用堆土法建塔,塔建好后要把土挑掉,所以工程浩大,造塔总共用了八年多时间。塔为砖砌,每块砖有24斤重,七层六面,塔高38.8米,围长13.8米,直径4.4米。底层有三个门,从二层以上各层有三个窗洞,为求塔体坚固,相互错开排列,层高逐渐降低。 塔外用砖牙叠涩腰檐,檐角微微挑起,塔刹由五个圆形的石盘层叠,第三个最大,上面的逐渐收小,外形如枣核。塔身体上下无任何雕饰,造型端庄秀丽,周围衬着起伏的山峦,异常挺拔精神,向上的动势感很强。

这里是一座土地祠。它紧连文昌阁,里面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神像,两位老人慈眉善目,就像两位保护神日夜保佑着村民的平安。

紧靠土地祠的是文昌阁。文昌,顾名思义就是:“文运昌盛”。文昌阁供奉的主神就是“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就是执掌文运功名的神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魁星”。在文昌阁二层楼上供奉着四尊神像,文昌帝君居中,右侧为掌管文运簿的天聋,左侧为掌印玺的地哑,此二神是文昌帝君的侍从。在文昌帝君像上方是魁星,魁星像略小些,其造型活泼有趣。新叶一带每逢地方戏开演,总有“点魁星”一段。由于古代是允许读书人祭拜文昌帝君其身,故阁楼与底层楼梯相连一处设一覆门,平时上锁,旁人只能在楼梯下望阁瞻仰,焚香祭拜。在古代,读书人考试之前都会来这里拜魁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魁星的护佑,考得好功名。

文昌阁门口有一对联:“抟云甲族擅书香 文昌草堂关野意”。意思是说:草野之人也要读书重视文化。 走进阁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古代私塾的布置。在古代时,新叶村曾经办过一座书院叫重乐书院,始建于元初,初名叫“重乐精舍”,是由玉华叶氏三世祖东谷公叶克诚创办的。创办初期,叶克诚延请了当时著名理学家金履祥的学生许谦、柳贯等一批著名文人会集在重乐书院,研习儒学,吟诗唱和,不以功名为务,因此声名远播,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后来,繁衍成儒源村。叶克诚仿效王羲之三月三兰亭雅集之风,也于每年三月三在重乐书院一带结交社友,吟诗赏景,后来形成了新叶古村特有的民俗——“三月三”祭祖。新叶家族“耕读传家”之风也是从此开始代代相传的。

堂前悬挂着儒教学派的创始人----孔圣人像,在两侧分别悬挂着与这所私塾相关的

教师像,主要有:叶克诚、金履祥、许谦、章懋、刘贯、叶元锡等。这些先生的简历,大家可以看一下。

各位游客朋友参观完文昌阁,就随我到村中心去看看村落里原真的农耕生活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牌坊,上有“耕读传家”四字,这标明了新叶村的立世之本。“耕读传家”的意思是“耕可富家,读可荣身”,这是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崇高的生活要求。

【进士第——四方塘】

从这里走进新叶古村,左边的这个墓是革命烈士墓,烈士名叫叶真修,新叶村人,早期的共产党员。1928年新叶村有22名共产党员,成立了村党支部。叶真修父亲叫叶玉铭,字中华,是黉门秀才,知书达理,写的一手好字,1928年春,时年65岁的叶玉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介绍自己的两个儿子加入共产党。叶真修是1928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九)农民革命运动(从寿昌南部攻打兰溪永昌)的时候牺牲的。这个墓是寿昌县人民政府1953年立的,新叶村在解放前有两个革命烈士。

各位朋友,在走进村子里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注意事项,那就是请大家跟紧队伍,千万不要掉队,否则会迷路的。因为新叶古村是按九宫八卦布局的,村里小巷子有两百多条,四周建筑物看上去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迷路。如果真的迷路了,请大家按照我教大家的两个方法做,也可以走出村子。第一种办法是一直沿着青石板路走。大家低头看脚下的路,在我们的主游干线上中间都有青石板铺着,只要沿着青石板走,就能走出迷宫一样的村子了;第二种办法是沿着路边的水渠走。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人往高处走,这样也能走出村子的。说到这个水渠,这在新叶村是十分重要的。新叶村外围有一小溪,叫外溪,那是灌溉农田用的;在村内有二条人工挖浚的渠道,叫“内溪”或叫“内渠”,这是新叶村重要的供水和排水通道。这两条作为村子命脉的水渠,因为重要,又成了村落的边界。宗祠规定,叶姓本族成员,房子都造在双溪之内,不允许造在双溪之外。叶姓族人,凡死于双溪之外的不能入祠,归葬祖莹。另一方面,外姓人,除了剃头匠和铁匠外,一律不允许定居在双溪之内。这个界线,保护着宗法制度下血缘村落的单纯性。因此有点神圣的意味。

这组建筑叫进士第,也叫荣寿堂,是崇智派的分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荣寿堂出过一个进士,叫叶元锡,是清朝康熙(公元1691年)辛未科进士,后来在湖广应城、河南阳武县做县官,是一个清官。在位时被人用毒药毒死。祠堂里还有一块捷报的牌匾,上面清楚的记载着他在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时,以浙江省

易经科弟37名考出去的。他留有一篇诗文叫(勉儿曹):

四时不息轮流转,恳恳勤勤惟念典;养就头角得峥嵘,男儿立志当早办;鲰生所畏在临场,风檐寸晷难使展;人到忙时我独闲,看题立意如抽茧;精神直与圣贤通,踌躇满志莫轻演;思入云梦气偏豪,百万貔貅何足喘;抉尽蔓草楠梓荣,鑿破浑沌光耀显;九天咳唾落珠玑,三峡激湍骇心眼;贾之醇,董之茂,韩之潮,苏之海;千变万化总无端,要在一一能合款;自古文章有定评,针芥相投如印板;刺绣何烦倚市忙,若个青钱不中选;熙朝所重在真才,壮学幼行宜自勉。

叶元锡是新叶村唯一参加殿试而中举的正科进士。自然有参加考试的经验。在此文中,既传授临场该保持冷静、强化审题、调动所学知识等经验,又勉励后学者起步要高,追贾董、赶苏韩。一鸣惊人是目标,打动“评委”是关键。即一次没考中,切莫松懈多自责,国家重视的是拥有真才实学的人。

荣寿堂坐西朝东,门前有一口四方塘,塘里水是活水,水质很好。这一景致与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所作的“四方塘诗”十分相似。“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水塘正正方方像个砚台,再看水里,村口的抟云塔刚好倒影在水里,像不像一支正在醮墨的毛笔呢?四方塘旁有一排低矮的房屋,以前是茅厕,共有五间,所以叫“五连厕”。古代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五个茅房连在一起,集中让肥水流在自己田里。这也是古代村落建造过程中极其普遍的。

从这里进巷道,我们就将进入新叶古村的核心区域了。新叶古村现在还完整保存了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庙、古阁及200多幢明清建筑。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对此赞赏有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陈志华教授认为:“新叶是中国东南部最典型的农耕文化村落”、 “中国最大的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顾问谢辰生教授评价更高,他认为;“新叶是中国古村落的活标本”。当然,也许有游客朋友会问,新叶古村为什么能保留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群呢?这一问题,陈志华教授在他的专著《新叶村》作了回答。他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原因。因为新叶村太偏僻,太封闭,对外面的世界变化了解不多;二是宗法制度森严。新叶村是按血缘聚落的村落,宗法观念很强。认为:祖宗留下的房屋是不能随便拆掉的。即使自然倒塌或水、火灾害毁坏了,也要在原基地上重新建造;三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住宅更新的速度很慢。正是这三个原因,使新叶古村能保留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群,并成为现代的宝贝。

篇二:建德新叶古村篇火热开播

《爸爸去哪儿2》建德新叶古村篇火热开播,煮沸800余年的“乡愁”

(口播:)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旅游节目《今天去哪儿》。大家都知道自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播出了咱们建德新叶古村站的电视节目之后,新叶古村的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均创了历史新高。

新叶村位于我市大慈岩镇,已有800年的历史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叶氏居住村。我呢作为旅游节目的小主持人,也有幸跟着节目组一道探访了新叶古村。告诉大家,新叶古村原有的文昌阁、双美塘等景点,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拍摄,那些原汁原味的拍摄场景及道具都保留了下来,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与此同时呢,大家还与超级明星“姚明”的画像合影、穿着明星穿过的汉服体验了国学课、在影视明星吴镇宇落水过的南塘划了木桶、也在世界冠军杨威父子住过的“水云间”感受了别样风情呢。

新叶村还有好多家农家乐哦,味道都很棒呢。如果爸爸妈妈的时间充裕,我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在新叶住一晚,这样可以玩得更开心一些呢。好了,本期的节目就是这样,在下期的节目中我们将前往大慈岩风景区,希望同学们能与我们一同前往。再见!

篇三:建德新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建德新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是在2001年10月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新叶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建设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2002年1月22日和 2002年12月27日,由建德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就规划名称、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范围和设计深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调整建议。根据专家意见,我们对原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报有关职能部门审批。

2004年7月在杭州召开了省级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再次对该规划进行论证。会议在肯定了保护原则、总体框架层次和基本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本次规划文本作为报批成果,针对专家和职能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在如下几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

1、对规划名称规范为《建德新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2、 明确了保护区的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的保护范围和具体四至界线,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调整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规范保护区的保护层次;

3、 对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和风貌协调区的保护与整治内容进行了细化;

4、 增加了近期建设资金投入估算的内容;

5、 进一步完善了利用与展示规划的内容。

《建德新叶省级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项目组

二○○五年元月

建德新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JIANDE XINYE SHENGJI LISHI WENHUA BAOHUQU BAOHU GUIHUA

文 本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化价值………………………………..3

第二章 总则………………………………………………………………..4

第三章 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格局和风貌特色…………..7

第四章 文物古迹的保护…………………………………………………17

第五章 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区优秀的文化传统…………………18

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18

第七章 保护规划实施措施………………………………………………19

第八章 附则………………………………………………………………20

附件: 1、《批转省文物局、省建设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报告的通知》。

2、《建德新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专家论证意见》 2002.1.22

3、《新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专家论证会》纪要 2002.12.27

第一章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条 建德新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悠远的村庄,保持完整的近缘聚居地

新叶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距今已有793年的历史。从玉华叶氏第一代叶坤到此安居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发展到第36代,一直没有间断地保持着近缘聚居地,他们排斥了各种外界干扰和战乱灾祸,世世代代在这块并不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而他们建造的村落和房屋,将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完整地记录下来。

(二)深厚的乡土文化积淀

经过近八百年稳定而不间断的发展,新叶村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并反映在乡土建筑、乡土生活、宗族道德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如数量多、等级层次分明的祠堂记述着近缘聚居地的发展变迁、兴旺与衰败;各类书院、文昌阁、文峰塔等文化建筑的遗存反映了宗族崇尚读书的劝学传统;已有600余年历史的―三月三‖庙会将传统民风民俗、传统地方文化流传至今而不衰……,这种朴实、真率、最富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化为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江浙风情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三)堪舆风水的保护区选址,独具特色的格局

新叶村从选址到重要建筑布局均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整个保护区取阴阳九宫之象,置于道峰山正南、玉华山正东及两山之间峡谷的东南口上,正是―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好风水,并形成道峰山为朝山,玉华山为祖山,以两条内渠做为―左辅右弼‖,整体朝向北方的格局,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布局上,也受到风水和利于文运的思想影响,如村北口的南塘选址、村东南抟云塔的建造都是为了有利于科甲;抟云塔、有序堂和玉泉寺连成一条直线,正好是道峰山与玉华山两主峰连线的中分线等等。这种环境布局,与很大范围里的自然环境构成了简洁的几何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格局。

(四)宜人的环境,别致的风貌

从新叶村的祖先选择在这里成为他们繁衍生息的场所的那一天起,世世代代都遵循着将村庄建设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原则。远远望去,在重重叠叠的山峦映衬下,小山村宁静而安详地坐落于山脚下,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似乎向人们细诉着她的久远历史;抟云塔拔地而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村中小巷多而曲折,水塘与溪流构成了新叶村环境的主要部分,村外溪水潺潺,村内沟渠纵横,它们相互沟通、贯穿,成为村民生活的命脉。

(五)隽美的建筑,精细的雕刻

由于叶氏家族对传统、历史、文化、生活和生产的重视,使新叶村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也决定了其建筑类型的多样性,包括祠堂、住宅、庙、塔、桥梁、学堂等,它们与新叶的山、水、田、园、人协调共生,展示了中国乡土建筑的朴实、率真和人情味,体现着乡土文化的深厚和瑰丽。

新叶村的建筑装修和装饰精细、考究,从构架、梁、柱、斗拱和牛腿、举架和侧脚等大木装修,到窗、樘板、地板与楼面等小木装修,甚至到地面与墙面、天井、屋面与檐口的做法都十分到位,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第二章 总则

第二条 为保护新叶村完整的村落格局,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充满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及浙江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三条 本规划是新叶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的依据,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四部分组成,经批准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

3、《浙江省实施城市规划办法》(1992年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3年5月18日公布,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通过)

6、《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88年11月)。

7、《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1999年7月)。

8、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年9月)

9、《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10、浙江省人民政府[2000]27号《批转省文物局、省建设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报告的通知》。

11、《檀村镇新叶村规划》(文本)、建德市建筑规划设计院编制(1999年5月)。

12、国家,省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相关文件。

第五条 规划指导思想

(一)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保护观,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展示、利用和旅游的关系;

(二)拥有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多角度审视历史文化保护区变革的全局观,将历史文化保护区与周围环境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三)抓住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环境特色,将保护区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具有文化品位的明清建筑艺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历史遗存及乡土文化等作为重点加以保护,强化新叶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色感染力。

(四)以准确把握文化内涵与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依据,以历史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从完整的风水格局、村落空间、文物建筑到乡土文化等多个层面保持传统历史环境氛围的原汁原味。

(五)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古建筑美学、历史和形体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的基础上进行保护。

第六条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原则和保护工作重点

(一)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注重对濒临破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努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保存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二)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大新叶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切实做好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在保护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努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

(三)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村庄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既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适应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四)与村庄规划相协调。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是村庄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应当与村庄总体布局协调统一,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村庄规划;同时村庄建设规划应当在发展方向、性质、总体功能布局等方面充分体现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要求。

(五)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街巷空间和自然环境特色,还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

(六)既要保护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要继承和弘扬无形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保护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七)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除依法切实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外,对其他现有建筑物的保护、整治和利用应实行―重点保护、普通改善、大力整治、合理利用‖的方针。 (八)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方法重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历史风貌的协调性。对已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

(九)编制保护规划要突出保护重点。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予以重点保护。

第七条 规划期限和保护目标

近期:2002—2005年。对新叶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自然风貌、环境特色、总体格局的保护、改善和整治初见成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历史建筑本身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破坏历史格局和整体历史风貌的建设活动得到遏制。

中期:2006—2010年。新叶

建德新叶古村导游词

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得到有明显成效的保护、改善和整治;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周围,和重点保护区外围与之不协调的环境进行逐步整治,使保护区在风格、色彩、材料、体量上形成统一的风貌特色。

远期2011—2020年。历史文化保护区本身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并形成和谐、有序的整体环境氛围。

第八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新叶村村镇规划确定的规划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具体为西至檀儒公路西100米内的玉华山脚,东、南至规划环村公路,北至新兰公路以北200米的道峰山山脚和环村公路以东现状外宅的居住用地,新兰公路北的檀儒公路两侧至山脚的用地,总面积41.36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范围为由新兰公路、檀儒公路与两条内溪所夹的古建筑集中区域,用地面积约11公顷;其余为风貌协调区范围,面积约30.36公顷。

第九条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总体框架

(一)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体系,继承和延续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特色。

―点‖:即包括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祠堂结合水塘构成的村内公共中心,颇具地方特色的古老民居的保护等;

―线‖:主要为―一网,二线,三溪‖,即保护由东西向曲折横过全村的老街与多而密的南北巷道构成的街巷网;保护道峰山—有序堂—西山祠堂的村落发展主轴线和玉泉寺—有序堂—文昌阁的空间景观轴线;保护横穿保护区的两条内溪与蜿蜒于村东的外溪。

―面‖:将新叶历史文化保护区做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保护以抟云塔为标志点,一、二层传统民居为主构成的依偎于道峰、玉华两山脚下的村落空间形态和粉墙黛瓦的色彩基调。

(二)实行重点保护与一般保护相结合。

在规划期内,重点对11公顷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历史风貌进行保护,保护以黑、白、灰为特点的浙西地区徽派民居特有的色彩基调,与自然环境构成简洁的几何关系的村落格局,对保护区入口、溪水沟渠、水塘、公共中心以及保护区内大量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进行重点整治,对村庄规划确定的中心村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采取一般保护和环境协调控制相结合的保护模式。

(三)构筑系统,全面展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化氛围。

新叶村依玉华山势而建,面朝道峰山,村内外溪水潺潺,环境优美。村中大小街巷纵横,民居粗犷、古朴,是浙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建筑群落。与之相映,新叶村在饮食、居住、节庆、婚嫁、丧葬、禁忌、信仰、戏曲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不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中国乡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因此,规划将重点抓住地域环境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乡土建筑特色三方面内容,全面展示历史文化保护区浓郁的乡土文化。

地域环境特色:不仅要保护依山傍水的村庄内部环境,更要注重对村庄外围大量田园风光和自然山体的保护,保持村庄纯净的背景。

民俗风情特色:充分利用三月三庙会、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或集会,多层面、多视角地展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地方社会文化。

乡土建筑特色:进一步发掘地方文化,利用传统厅堂、民居建筑开辟体现浓郁地方特色的展示馆、民俗馆、社戏茶馆等,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展示融合起来,结合旅游开发,将部分传统民居开辟为民居旅馆,在直接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对新叶村的各类建筑有深刻的认识了解,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第三章 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格局和风貌特色

第十条 保护新叶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格局与风貌特色

(一)历史格局

新叶历史文化保护区在总体上形成―一村横卧、两山夹峙、三溪环抱‖的历史格局,具体表现在外围环境和内部结构布局两个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