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兰溪】芝堰古村古建筑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芝堰古村古建筑

芝堰古村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境内,占地面积.6.6公顷,居住人口约1500人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90-977米,属半山区,北部为山区,东南为丘陵谷地,占地约为60%,整个古村面芝溪,背东山,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村中文物建筑集中,以“九堂一街”为主,包括73幢明清建筑,徽派风格,马头墙错落有致,九堂即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济美堂、光裕堂、成志堂、世德堂、世泽堂、善述堂;一街即严婺古驿道,原是金华到建德的驿道。古村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有环绕全村、绕经每条街道和家家户户门口的水道。

芝堰村古建筑群,整个古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却十分平整。村落东头,桃峰耸峙,芝山起伏,宛如一条青龙奔腾跳跃而来;村落两面,青峰壁立,山峦逶迤,有形神兼备的虎、狮两山雄踞村之西面;北面的陈陀山,背靠千峰万峦,像一把庄严高大的“金交椅”,把整个村落环抱其中。加上南面村口象征“朱雀”的半月塘,使整个村落形成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风水生态环境。以其“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最富有特色。据志载:宋高宗南渡,有一姓陈名大经的睦州郡守杖策选胜,留次子陈滴迁居此处,乃营建村落,所以芝堰建村有850多年历史了。在此村共居的1700多人口中,其中1650余人姓陈的都是大经公的子孙。陈氏的后裔经过850多年的苦心经营,不仅拥有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等古建筑近百座,其中衍德堂为元代建筑,孝思堂最大,占地1600平方米,而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体,像一座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街道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街面上明、清和民国期间的店面楼堂比比皆是,其中有安寓客栈、银楼当铺、骑街木屋、碧水一径跨墙而过。以占地16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以整座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面的“半月塘”象征砚台。半月形水塘上浮白鹅,冬日的阳光下儿童绕水塘嬉戏,老人晒太阳,谈天说地悠闲之间呈露百年古朴民风。

芝堰村又一个特点就是半边路半边渠。走进村中和街巷,几乎家家门口都有一块已磨得发亮的青石埠,用来洗衣、洗菜,一跨出门槛就行,溪水常年流动,能见到水底的石子和游鱼。

芝堰村整个古村落更像一张带格子的稿签,方框是明清古宅,线条是弄堂沿的路和水渠。爬上后山看,又像一张撒出去的网,网里挤满黑乎乎的鱼,呈一个大大的网形弧状,村里人说:“孩子们读书考出去了,就是逃生的鱼,远游外面的世界。”

芝堰村古建筑,今存元、明、清三代房屋甚多,而有代表性的,约有三十七八座,以街道为中轴线,在东西一百三十米,南北二百二十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元代及明代建筑十七座,清初建筑十六七座,所以博物馆余立军同志为芝堰村撰写一篇文章,登载在兰溪日报上,题为《芝堰奇观,明清一条街》,高度赞扬了芝堰村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并预言必将闻名全中国。后又定名为“九堂一条街”,因为在这些古建筑中,比较典型的有九堂:衍德堂、世泽堂、光裕堂、孝思堂、济美堂、世德堂、成志堂、善述堂、承显堂(按建筑先后排列)等,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孝思堂占地1600平方米,这些古建筑,气势宏伟,雕刻精湛。兰溪电视台、金华电视台、江苏卫视、东方明珠台等曾来芝堰村拍摄电视播放,也充分肯定芝堰村古建筑必将走出兰溪。

近年来,外地机关团体单位和国内外专家,来芝堰村参观考察的,络绎不绝,国内有故宫博物院扬伯达先生,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士伦先生,华东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元鼎先生,台湾成功大学古建筑研究所卢国华先生,以及浙江省文物局,东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机关学校,国外有日本及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等专家学者,都一致肯定芝堰村古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实属国内罕见,1985年获准公布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芝堰村民居,以村中一条长300米古街(中间石板、两侧铺卵石)为中轴线,两侧分布公共建筑、药店、客栈、商铺等30余座古建筑和五个骑街楼,以明代建筑为主,占地面积达25000平方米,代表建筑有孝思堂、衍德堂、济美堂、成志堂、世德堂、善述堂、光裕堂、承显堂、楼上厅1#、荣褒五代、斗室乾坤、积厚流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