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声悠扬

 流星雨刘鑫 2022-01-29

钟声悠扬

   每当听到学校的钟声、电铃声,就会想起学校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从一所山村小学,到一所几个村联办的小学,到一个镇的中心小学,从一所村初中,到一所镇初中,再到一所中学。布局调整,使学校从分散到集中,从小型化走向规模化。钟声悠悠,悠悠钟声,让人们畅想,让人们留恋,让人们悟出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关怀,对教育的重视。

我于1963年出生于一个山村教师家庭。7虚岁时,就在本村甘溪公社刘家大队刘家小学读书。那个时候的学校就设在一个名叫光裕堂的大厅内,此厅分上、下两层,上层3间,下层3间,上下层之间设有9个台阶,并设有天井。上层设有1个教师办公室,1个学生教师。下层边上设有1个教师。光裕堂左边有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是一个教室。通过这个教室,又是一个大厅,上层住着人家,下层中间是过道,两边各是一个教室,门口是一个不算小的操场。高丼、刘家两个大队5个自然村的学生都在这里读书。那时的学校十分简陋,上、下课是用铁锤敲打碾粉机上用的旧磨盘。但那清脆的钟声,老是在我耳边回响。

读了5年半的小学,迈上了初中的行列。那时,我才12岁。甘溪初中就设在甘溪村甘溪小学的四合院内,但我们的班级离甘溪小学间隔一个操场,是7间人字架的泥胚房,中间是教师的办公室,两边分设两个教室。而这个操场是常常用来开批斗大会的。为了与小学打钟的钟声相区别,那时值班老师就摇着那像拨浪鼓一样的铃铛。上、下课时,值班老师就来到教室门口“叮铃……叮铃……叮铃……”地摇起那个铃铛来。那清脆的“叮铃”声,还是那么记忆犹新。

仅在甘溪初中读了一个学期,我就随父亲的调动来到了厚仁中学初中部。当时的厚仁中学都是些低矮的平房,但在兰溪范围内学校条件还算较好的。父亲因患眼病,调到厚仁中学担任传达室教师,负责接电话、敲钟、报刊信件的发行及材料打印工作。那时厚仁中学有一块大铁板,就吊在传达室门口。

那是在文革时期,“批林批孔”,学校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学生上课乱糟糟,与老师打架的事常有发生。但上、下课的钟声始终没有动摇过。

由于受父亲影响,学校敲钟怎么敲,我也由此学会了几招。比如:打上课的钟要急促,“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三个三下。打下课的钟要缓慢,“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也是三个三下。起床、早、中、晚饭的钟声需“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急促而悠扬。初中一过,就上高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1977年实行了高考制度改革,厚仁中学的教风、学风也起了大变样。原先的大字报不见了,改头换面的是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埋头教学。而那钟声依旧悠扬,却奏响着学校面貌变化的序曲。

1980年高中毕业,父亲退休,我由此顶了职。人生第一站,就来到了甘溪乡社溪小学。社溪小学只有4个班,我第一年就教一个复式班,后来基本上教毕业班。学校设在离社溪村足有300米的院子里,有三排教室,“工“字型,可以谈得上小巧玲珑。上下课的钟是吊着的一块铁板条,敲起来清脆响亮。

过不了纪念,学校条件稍有好转,也逐步时兴起用电铃作为上下课的钟声。

那时,甘溪乡13个行政村,村村有小学,还有许多的自然村都建有村小,如:上金、东坞、夏唐村小。

在社溪小学一晃8年,调任到高丼小学。在高丼小学任教三年。在这几年间,学校布局调整的步子加快,上金、东坞、夏唐这些村小陆续并入相关的小学,上包村小、清塘何村小并入下包小学。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甘溪乡与黄店乡合并。原在露源的甘溪乡中心小学已经撤除,更名为露源联小,原甘溪中心小学更名为黄店镇中心小学。当时在甘溪乡时就在甘溪小学建起了一幢三层可容纳12个班级的教学楼。下辖黄店辅导完小、山背小学、三联小学、刘高联小、下包小学、露源联小、大坞陈小学。在原甘溪乡的刘高联小、下包小学、露源联小、大坞陈小学4所小学的五、六年级都并入到黄店镇中心小学读书,甘溪初中并入到黄店初中。就在这一年,我调入露源联小人小学负责人,上课的钟依然是电铃。

到了1996年,我调任黄店镇中心小学任副校长。学校当时有12个班。一至四年级各为1个班,五、六年级各为4个班. 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为甘溪、社溪村以及毛堰行政村陈家自然村的学生, 五、六年级除原甘溪乡的13个行政村的学生外,还招收兰甘公路外的肥皂、都心、徐村、长连4个行政村的学生。

教学用的电铃也起了变化,要数字输入,一到上下课,就会自动打铃,而那清脆的铃声却发射出学校秩序井然的信息。

2004年,进一步进行区域调整,将朱家乡、芝堰乡并入黄店镇,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朱家初中并入黄店初中,事隔几年,芝堰初中也并入黄店初中。同时,黄店镇开展了黄店中心小学的异地搬迁征地工作,征地40亩,开始新的建设,2008年8月迁入新校址。学校建有教学综合楼、食堂及塑胶跑道,可容纳27个班级,并设有各种活动室、实验室,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全镇由10多所小学,调整为黄店、芝堰、朱家3所中心小学,1所初中。学校的电铃声也随之变化,变成了会说清脆语言的电铃了。“同学们,上课时间到了,请按秩序回教室”,你听,是多么的亲切。

去年4月,我召集了1980届厚仁中学(1)班的同学回到母校,向阔别30年的母校献上了价值5000元的两张乒乓球台。原先的平房不见了,崛起的是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学校的面积比以前扩大了1倍。母校的钟声不再是打铁板,而是语音提醒。母校30年的变化令我们赞叹,真是今非昔比呀!

钟声悠然,从打钟、电铃,到数控,到语音提醒,数说着学校面貌的巨大变化,数说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怀,数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光辉历程。  

                            2011年5月2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