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古道】 游走严婺古道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游走严婺古道

我的老家在黄店镇刘家村,刘家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往南是一条通往黄店集镇及兰溪城里与金华(古称婺州)的大道,往北经过塔坦岭便到建德大洋镇(古属严州),因此,在古代自都心一直到塔坦岭,都属于十三都。这十三都在一条长长的山垅之间,足有26华里。

春季,我们自兰溪开车一路边开车,边游走。

我们开车来到甘溪村。甘溪是三溪交汇之处。从芝堰下来的一条溪叫芝溪,从朱家下来的溪叫朱家溪。汇合而成甘溪。“水有二源,一出严州塔坦岭,谓之社溪朱家溪、庐溪汇合后为社溪,村座落于社溪西岸,以溪得名;一出严州马目源,谓之芝溪。皆延流数十里,会于白露山下,又十余里至泉湖而入兰”因常遇干旱,故名干溪。1920年前后,兴建干溪五孔石拱桥时,请当时知名人士唐望君题写桥名,他说干流无水,何需建桥?不如以水如甘露,遂题桥名为“甘溪桥”,由此干溪亦改为甘溪。

    过了社溪村,便是刘家。刘家辖刘家、唐、新唐3个自然村,1300多人口。也是一个留有较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地方。村中有进士牌楼、宝训堂、光堂、敬胜堂、燕翼堂、义报祠及400年古樟等文化古迹。村民大多数外出打工,村里大厅上,成了劳作后老年人休息与娱乐的主要场所,这里被确定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家村口朱家溪上还有一座平桥,名叫群乐桥,上面建有当年从这里走出,落脚于台湾的族人刘雪龙投资兴建的桥上亭,额曰“慈恩亭”,可以想见出资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再往里走可以看到一个村,村口有水口庙,也有一座古桥。桥的设计和该村的村名都很有意思。仿佛是有预见似的,那有点岁数,那时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桥,在村坊的这一头,并不是自然的直伸设计它的磴步,而是在桥头结合堤岸设计上桥面的阶步。如今与公路正好形成一个自然的衔接。而很有意思的村名,是由谐音叫作高丼[音dun,是面积较小的水孔,当有很小的泉流存在]。相传是村后的山上高处,有一生长茭白的水丼,因地势较高,谐称高丼。

    骑行的路也几乎是或左或右沿着朱家溪向源里。过了高丼,再到一座公路桥前,路牌很明确地告诉你这里就是太平桥村了。村边朱家溪上架有石桥一座,名曰太平桥,村以桥名。兴许是人们常处饥荒与战乱,对于太平盛世有着强烈的憧景,所以,“太平天国”、“太平祝”、“太平桥”等与“太平”连用的名头也常有所见。农夫的故里,在水口上,早年有两座经堂、一个总祠、还有一座太平桥。

太平村里的太平桥,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路遇的舒姓村人说,他的爷爷是与民国一同“出世”。等他爷爷长到了18岁,也该是出力的时候了,村人在这个类似于桃花源的山垅里生活着,为了方便里人劳作的出入、过往行人的方便,便集资集劳造桥,并命之以“太平”。造桥所用的红石,都出自于桥位置以上三四百米临溪的一个石塘。太平桥造得很考究。由溪两边的农田到桥面分两段阶步,在正桥面上,中空两米宽,远够两个挑担的农人交会。桥面的正中,还刻有一只小鹿,仿佛因桥的建成,祈求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两边护以高约80厘米、长约120厘米、上宽20厘米下宽25厘米的梯形块石,相接的口子上凿有榫卯槽。据说,最早的时候是镶有铁件的。如今天风雨侵蚀,只留下了凹槽。在桥拱下,你还可以看到十分整齐而细小的筑砌缝,还有缝道里光洁、坚硬的糯米汁石灰胶。按太平桥的造法,可以想见当年朱家溪是有一定的水量、水深的,很有可能包括刘家村大厅上所用的红石、老房子墙根上的红石,都是当年走水路运到目的地的。

过了太平桥,前面就是百步岩村。村在朱家溪东面,原名百小岭,因村地形如台级,外出下坡台级有70余步,俗称百步,清朝中叶便改称百步岩。再溯溪而上,溪西近溪有个黄岱桥村。黄岱桥跨于村中朱家溪之上,桥全长17米,分两段用5块长条石铺筑,桥面宽1米左右。单墩,迎水面出一分水尖,桥墩背面嵌有一石板,阴刻正楷“清光绪戊寅年(1894)建”。桥的两端,有两块外伸的菱形的条石横插其中,支撑起了桥上石板的力量。据该村家谱记载,黄岱桥系当年由刘家村民刘文嵩之妻、棉纱纺织农妇舒氏出资捐建,为出入朱家溪两岸劳作的村民提供方便。在最近一次的文物普查中,兰溪市文物部门发现了它,并作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相比较,太平桥没有入列保护对象有些遗憾]。

之前,在朱家设有乡政府。撤乡后,这里的公建设施只留下了黄店镇敬老院和中心学校、镇卫生院朱家分院。还好有差不多二十分钟一班的城乡公交从市区到达这里,让人们感觉还不算是十分地闭塞。

过了朱家往塔坦岭走,最后一村就是坞口村,分坞口、岭脚、龙门3个自然村。相传明朝时,这里原有竹林,有小路可通龙门自然村[亦叫上祝坞、上竺坞],路口有桥,便叫坞口桥头。村落于此,故名坞口。再向里2里就是坦达岭脚自然村。村位于建德、兰溪交界的分水岭——塔弹岭山脚,故名。龙门村古名上朱坞,离坞口3里,位于毛尖山脚。按光绪十五年《兰溪县志》记载,山脉“由三县尖[注:兰溪、建德、寿昌三县,即黄洞山]经干岭、冯岭、旧岭、新岭、章岭逶迤而来,入兰溪县界曰石蚁尖,东北经塔坦岭,南下到白岩龙门山、茆竹尖。”龙门村东靠长岗来龙山,西有朱溪发源地,故称龙门。

古道分水岭下的两个源,住着勤劳朴实的农人,两源也都分布有范仲淹的后裔,建德大洋镇新源村西坞源范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他们在范仲淹文化的研究方面,因为拥有保存完好的族谱资料,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引来了各地范氏后人的关注。

不论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还是火红的秋柿,加上它独特的山水,这古道都会让你对它产生怀旧的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