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古镇】游埠古镇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游埠古镇

明万历《兰溪县志》载:“古者日中为市而所不迁,亦以名镇也。”

游埠镇位于市境西南部,地处衢江和游埠溪交汇口,其因是龙游县下游的一个埠头而得名。据出土文物及古遗址考证,游埠成为埠头,至迟当在东晋兰溪建县之前,明万历年间已经为"镇",以后建制多变。清末民初为游埠自治区。由于位于金(金华)、龙(龙游)、汤(汤溪)要冲,是金衢一带农副产品的集散地。1950年1月建立游埠镇人民政府,1958年9月建立政社合一体制的游埠人民公社,1959年9月恢复游埠镇建制。1961年10月调整公社规模,原游埠大公社分设游埠、金湖、圣山、水亭、孟湖、钱村、下王、中洲等8个人民公社,划归游埠区管辖,游埠镇只辖2个居委会。1983年8月将原游埠乡所辖的三个靠集镇的村划归游埠镇,1985年12月撤消游埠乡,所辖村全部并入游埠镇。1992年5月将中洲、下王、金湖3个乡并入游埠镇。1998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列为浙江省中心镇。唐代已是邑西的一个集市,建县后属太平乡。

游埠古镇是浙江省四大古镇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文化活动盛名,文物古迹颇多。龙灯、花灯舞狮等村村都有,宗祠、庙宇、牌坊、鼓楼等多数保存完好。横贯镇内的游埠溪上有清代所建的"太平桥"、"永安桥"、"永济桥"、"永福桥"、"潦溪桥",总称"五马归槽",堪称一绝。

镇内还有老街和潦溪桥明清建筑群2处,并有东晋义熙二年(406)建造的和安寺遗址、唐代建造的石壁寺遗址、衢江古河道、郎静山故居郎六里等人文古迹。又是晚唐高僧贯休、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和著名天文学家曹谟的故里。

据史料记载,游埠为钱塘江上游第一埠,有“西重镇”之美誉。自东晋以来,地处金华、兰溪、龙游交界的游埠便成了水陆交通的枢纽,上溯可达衢江,顺流可抵苏杭,是商贾云集之地。抗战时期,杭州、绍兴及兰溪县城沦陷,商民纷纷来到游埠避难,开店设摊,游埠的工商业迎来了又一次的繁荣。时至今日,当你游走在这里的河岸边时,依然能感觉到热闹的商贸气息,如果要追溯这些游埠商贩经商的家史,恐怕个个都要好几百年了。

在古镇的郎六里至中山街、解放街、游埠溪一带的核心范围内,曾经商号密集,民国初年时有店号数百家,不乏振源茧行、赵同昌烟店、祝裕隆棉布号、协通大当铺等大商号。建国后由于公路交通发达,水运衰落,商业中心西移,郎六里一带的商号店铺大多废弃不用或改为民居,古镇遗存下来的大致格局便成了由郎六里古街、郎家路横贯东西,游埠溪、中山街、解放街纵列南北,形成二横、三纵的“世”字形,游埠溪呈“L”形转向东南汇入衢江,河边的不少古码头,现在还保留着大体的模样。

和其它江南古镇的清静不同的是,游埠人喜欢喝早茶。每天一大早,混杂着商贩叫卖声的大街小巷总是熙熙攘攘,等到9点多钟来到这里,茶客们却已经散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