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村】走进建德西坞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走进建德西坞

建德市大洋镇,我曾去过多次。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是与我的家乡兰溪市黄店镇相邻,二是与新源村西坞自然村的范国良有着相同的爱好,与之建立的友情这一纽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大洋镇与我的家乡兰溪黄店镇只隔一座山,年青时候,大约是19岁吧,跟着父亲、哥哥走过上山的驿道,跨过坦坦岭,来到一个名叫张山的小村,到现在这个村我也只能叫出个名儿来,但不知它怎么写,是樟山,还是姜山,还是江山等等,不一而终。那时候,我的感觉那里山美、水美,驿道是像模像样的石子路,石子路旁边是清清的山泉水。我到姜山是为家中造新房,没有椽木,就到远房亲戚家那边去买椽木,那时候没有大道,只能靠肩膀,挑着长长的椽木,从张山这座山,挑到那座山坦坦岭,来到坦坦岭下的岭脚村,然后用手推车将椽木运回家。那时候,自朱家到坦坦岭10华里的路只能容纳一辆手推车。而自朱家到兰溪是一条充满砂石的公路。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朱家到大洋这从兰溪的大山走向建德的大山,又回到建德富庶美丽的大洋集镇,这是我们黄店镇十三都(包括原甘溪乡部分村、朱家乡全部)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终于实现了。

由于研究兰溪范氏以及研究范钟的原因,我这个流着范氏家族血的外甥以及外孙,在一次到坞口村龙门的祭祖典礼上,我遇到了西坞的范国良先生,自那时起,我们经常通电话,我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成了知心朋友。

2012年阳春三月,我第一次来到西坞,为的是我刘家村人曾经有人居住在西坞。

西坞村在大洋镇的最西端,有尖坞山、白岩尖、天雷尖三座高山,其中尖坞山最高,海拔997米,山形地貌独特,怪石嶙峋、植被丰富,涧水一泻数丈,跌宕在沟壑乱石丛中,循山形转了几道弯,出没在谷底,形成溪流,当地人叫它“范溪”,因这里有一个宁静美丽、范仲淹后裔聚居地西坞而得名。

西坞,有90多户380余人,目前留守在村里的不足百人,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村里70%的人姓范,据《龙门范氏家谱》记载,他们尊北宋名臣范仲淹为宗,原居住在兰溪龙门上竺坞村,于明朝天顺年间迁居徐坞,不久移居徐坞的西面,故名西坞,世代繁衍至今,已经是范仲淹之后的第36代了。

我打电话给范国良,并由刘伯尧开车前往,同行的有刘志兴、刘国威两个老人。范国良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找到了居住在西坞的刘家村人的后裔,他们都说已经改姓,都改为西坞村主姓范姓了。

不管如何,我们这次来到西坞,印象很深,山村改变很大,公路通起来了,运木料也不用肩扛手推了。在西坞村村前,祖先营建的环境美,确实令人赞叹。一条沿山而环的绿化带,看上去是多么自然,将西坞村整个村落掩映其中。一条自村中流出的小溪,溪流淙淙,蜿蜒向前。一条由石子铺成的村中主道沿着小溪蜿蜒至村后。村中民房林立,大多为泥墙瓦房,房屋参差有致。

最为宝贵的是范氏家庙,西坞范氏先祖范初一为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17代孙,而范仲淹虽然在睦州任上时间不足一年,但为睦州做了很多实事,深得睦州百姓爱戴,他扩建龙山书院,修严先生祠,并留下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绝唱。

在西坞源范氏家庙(馀芳堂)内留有这样的楹联:

八字门(对联)忠贤留芳功列青史;华嵩品格江海文章。上层:虎丘大学留芳远;龙门宰相在忠贤。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出将入相文武兼备;足智重德千古名扬。当代名流翕然崇尚;夫惟大雅卓尔不群。汉史著清流卓卓鸿猷标八顾;宋朝摧硕彦扬扬骏誉播千秋。 

中层:春祀秋尝圣贤祀乐;左昭右穆世代源流。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常怀祖恩贻泽远;祈原世代永承昌。绳其祖武唯耕唯读;贻厥孙谋在俭在勤。下层:(戏台)谁为袖手旁观客,

衆亦逢场作戏人。

西坞村里有范氏家庙、徐公庙、云峰庙、古桥、古树等。范氏后裔俸范仲淹为神明,祠堂以“范氏家庙”为名,馀芳堂为龙门三十六厅堂之一,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古桥古庙大多建于明、清、民国。

2014年年初,受远房亲戚表弟之邀,我和同学胡志均、陈水河、潘宏林一起到姜山村,范国良也从梅城赶到了姜山。姜山也从村下的公路连接到村前,只不过是机耕路,但车子可以开到村前。比我青年时期到过的路要好多了。

随后,我们跟随范国良一同来到西坞村,西坞村依旧在那深邃的古老的山垅里,依旧是那么清新自然,春天的溪水依旧淙淙,但山上的岩石又是那么突兀峻峭范国良约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探险,去看那诱人的瀑布。我走到一半就退却了,路陡且滑,我因为胖乎乎的,只是直喘气。胡志均他们一往无前,一直爬到了山腰的瀑布间,把瀑布拍了下来。

回家后,给我看,瀑布真得很秀美呀!我只是叹息自己没有这般本领,从小不爱锻炼,这就是锻炼给予人们美好的赏赐。

我的朋友刘先尧经过这次历险后,一个劲的赞叹,西坞好,西坞好,要是兰溪人能够到西坞开发旅游那多好啊!

这一下,激发了一群朋友到西坞看看的积极性,时隔一周,我们和金森华、刘先尧以及一些朋友一行10多人,再次来到西坞村,大家同样领略到西坞村的自然美,空气的清新美,以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度假之地,养生之地。

西坞范氏由坞口龙门迁居至此的西坞,同是范仲淹后裔,说的都是兰溪方言,也有“牛斗牛”的民俗。云峰古刹肃穆,村里古樟、小桥、流水、黑瓦黄泥房,隐匿于群山翠谷之中,古风犹存。范国良说,西坞祠堂以“范氏家庙”为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文化”影响深远。每年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前,范氏家家户户都必须先到范氏家庙集中祭祖,持烛台祭品虔诚祭祀。

然而,不久之后,从建德那边传出好消息,西坞要开发啦。大洋镇将建高铁站,自大洋镇里黄至村新源村是“美丽大洋”建设的重点地段,十几公里山源两边青山叠翠,溪流清澈见底,是不可多得的生态绿谷。我想,这是一种对大山的回报,也是对我们与之相邻的黄店镇十三都人的福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