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和妈妈的关系,对婚姻的影响有多大?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在看”!!!

不是“妈宝男”,就一定更好吗?
 
我的一位朋友,对“妈宝男”高度警惕。
 
她告诉我:因为批判“妈宝男”的言论特别多,所以,在她找老公的时候,非常警惕和妈妈“太好”的“妈宝男”。所以,她的几任男朋友,包括现在的老公,都是和妈妈关系很疏离的。
 
她认为,这样,在结婚后,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隐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三角关系”,从根源上少一个竞争者,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她告诉我,她错了。
 
因为,她发现,他们确实和他们的妈妈关系不紧密,但是,让人遗憾的是,他们对她也同样冷漠。
 
他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仇女症”,但是,他们对她的好,似乎只是昙花一现般的转瞬即逝。随后,就表现出了对她的疏离和冷漠。
  
男人对家的依恋,就是对母亲的依恋
 
这一点都不意外。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恋爱和结婚,是最重要的事件。这意味着,男人将自己对母亲的依恋,明确转向了另一个异性。

《三十而已》中,一开始,陈屿之所以被全网骂,是因为他说了一句话:自己和钟晓芹结婚,是为了找一个避风的港湾。

因为,陈屿认为,钟晓芹家里没有像他家里一样,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破事”。所谓“乱七八糟的破事”,无非是爸爸离开,妈妈不容易且偏心,自己在家庭中错位,在自己都需要母亲照顾的年纪,母爱体验感极差,还要帮助母亲照顾弟弟。
 
于是,陈屿所幻想的婚姻是一个“温暖的港湾”的意思,就像是,婚姻像是一个房子,老婆钟晓芹需要稳定且单纯地在那里爱着她,不作、不找事、不给他添麻烦,像极了一个理想中妈妈。
 
既然,男人对另一半的依恋,是对母亲依恋的重现,那么,他和母亲的依恋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你可能不会希望这个男人和母亲的关系“太好”,而你也一定也不希望他和母亲的关系不好。
  
健康的母子关系到底怎么样
 
真正好的母子关系,指的是母亲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和照顾,并且,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彼此的关系,在长大后,尊重孩子边界,建立两个独立个体之间健康的依恋关系。
 

我的一位男性来访,他的体验也从男性角度给了我们一个交叉验证的机会。
 
他说结婚时,想找一位温柔的女性。因为,他的妈妈“不温柔”。来访对母亲的感情非常矛盾,母亲很控制,但是又在情感上忽略他。所以,一方面,他非常希望得到母亲的肯定,另外一方面,又对母亲的控制极其厌恶。

因此,在婚姻里,他的老婆最好不要提任何意见。因为,每当老婆对他做的事情提出意见的时候,这两点都会被触发:他既感受到了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得到肯定,又感觉老婆过于控制。
 
这种经历不断强化了他的一个感受:自己的老婆简直和妈妈一模一样。
 
这也使得,他对妈妈的情感模式,几乎平行复制到了老婆身上。
 
所以,如果说,走入婚姻,意味着一个男人明确将自己的依恋关系转移到了另一个异性身上,那么,曾经不够好的母子的依恋关系,很可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寻找一个理想化的父母?理想常常破灭
 
如果男性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并不好。那么,他意识上就很有动力想去寻找一个理想化的妈妈,重建好的依恋关系,但是,出于强迫性重复的模式不断上演,潜意识往往体验到了相反的东西。
 
这样一来,理想几乎注定破灭。
 
找一个“好妈妈”的理想一旦破灭,会有什么结果?
 
男人和女人不同。女人的幻想破灭,更多的会选择“说出来”;而男人是典型的“讷于言,敏于行”:一旦幻想破灭,男人会直接作出很多动作。
 
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见诸行动”。
 
见诸行动指的是,在潜意识动力的推动下,我们做了很多的行为。甚至,直接跳过了言语化的层面。

 
这就是为什么,你很少看到一个男人跟你不依不饶。他们不喜欢表达,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反应,只是,“说出来”不是他们的首选反应,他们直接会在行为上做出很多动作,比如:从家里消失,应酬增多,加班增多,更加沉默,回避沟通,甚至是出轨。
 
虽然,出轨因为其足够“敏感”而被一再讨论,但是,事实上,婚姻中,真正会走到出轨那一步的,并不多。然而,即便是不出轨,当一个男人开始从家庭中消失,只是停留在“搭伙过日子”的功能层面,伴侣也会很不爽。
 
这就像极我们多数人的婚姻:幻想破灭,非常不满,考虑到现实的各个层面,夫妻双方默契又各有盘算地不会结束这段婚姻,但是,婚姻质量不高,我们生命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请停止“找伴侣要父母之爱”
 
所以,当女性在寻找一位伴侣的时候,最好先看看这个男人和母亲的依恋关系,我们要找的是: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这会为后续省去很多麻烦。
 
而如果我们的伴侣本来就没有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我们要怎么办?
 
首先,切忌看到这里,忍不住从身后拿出工具,准备大刀阔斧地改变对方。我们要放弃“改变对方”的想法。一个人很难被动改变,只能主动改变。黄仕明老师说: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爱;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很多的尊重;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允许不改变也是可以的。
 
其次,我们要警醒的是:无论男女,都不要找伴侣要父母之爱。
   
我的一位朋友,在和我讨论两性关系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很精辟的观点:我们都对伴侣的要求太高了,我们恨不得把毕生的爱的期待,都放到伴侣身上,要的太多,但是,伴侣不过是一个凡人。我们却误以为TA会是一个理想化完美的父母。
 
找伴侣要父母之爱,这多半不会成功。不说这是一种错位,更何况,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对方不愿给,是对方不能给。

请记住,对方不是你的父母,是伴侣。

参考文献:
1、曾奇峰,《男人对婚姻的幻想,绝不少于女人》
2、沃尔夫冈·林登著,王建平译《临床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郝伟,路林,《精神病学》,人们卫生出版社,2018
4、南希·麦克威廉姆斯,《理解人格结构》 
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6、南希·麦克威廉姆斯,《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主播 | 一朵花,电台主播,在海边的城市用声音温暖每个角落。
插图 | 韩剧《Oh My Baby》剧照
策划 | 辛怼怼     编辑 | 王大拿

 



今日话题

你认为男人和母亲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