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宗元: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吃过了苦人生才有意义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1-12

我们翻开唐朝诗人柳宗元的诗集会发现,他的作品大多笔调阴冷,无非是在诉说人生的悲苦,还有对于现实的最深情的描写。他之所以会那么悲伤,正是由于中年之后一直是被贬到外地,这对于一位有志向,有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那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为此柳宗元的诗:伤感、孤独、寂寞、不甘;可是又无能为力,毕竟他是被贬之人,也意味着他不会再受到重用,一辈子只能生活在偏远之地了此残生。

柳宗元的被贬其实说到底,还是由于唐宪宗心胸不够宽广,为的就是打击那些改革派。柳宗元原本是一介书生,但是他在结识了改革派的领军人物王叔文之后,则是积极地参与改革变法。唐宪宗对于他们的改革,从他后来的做法来看,并没有直接反对,毕竟他继位之后没有全面废除,所以说他认为改革还是有道理。但是他之所以要对改革派做文章,还是由于当年柳宗元等人在太子的问题上左右摇摆,没有明确支持唐宪宗。

说到底还是柳宗元等人不太成熟,才导致最后的悲剧,在唐宪宗继位之后,他被贬到湖南永州。当时的永州地处偏远之地,各方面都很落后,地广人稀,生活上很不便,柳宗元到达永州的第一年,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寄宿在寺庙里,直到第二年才在当地盖了茅草屋。在那样的环境下,对于柳宗元来说,他的内心是很悲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为未来的生活所担忧,所以那一时期,他的诗阴冷充满了孤独。

从公元805年到815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柳宗元一直是生活在永州,可谓是受尽了折磨,也吃尽了无数的苦头。直到公元815年年底,唐宪宗才下令将柳宗元召回长安,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不已,连夜收拾行装,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还在路上写下了《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一诗,可见当时的柳宗元是很开心,总算是可以回家了。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唐代: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这首诗不像柳宗元此前的作品,带有很明显的色彩,正是由于可以回家了,已经结束了那种漂泊的生活,所以一路上他很快乐。对于一位受苦受难的人来说,熬了十一年总算是是熬到头了,所以这首诗也是他平生唯一的欢乐之作,每一句都流露出了一丝喜悦,在柳宗元众多的作品中是比较少见。

开篇就交代了在永州生活的经历,还有当时的心情,我在永州生活了十一年,自从被贬到这个地方开始,我就没有离开过这里,一直是生活在永州,成为了这里的客人,现在我终于可以回去了,北归的路途很遥远,从这里到长安有四千里,可谓是山高水远,可是我很快乐,毕竟是终于可以回家了。

最后两句写得就更加欢快,也足以说明当时的柳宗元是真的很快乐,在永州吃尽了苦头,现在可以回家了,对于他来说最值得庆祝;“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已经下诏书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家,在回去的路上,两旁的花开得艳丽无比,看了让人更加的快乐,熬了十一年总算是熬到了头。

柳宗元留下来的诗有150多首,大多都是感伤之作,写得不仅伤感,同时还非常的孤独,只有这一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与他此前的作品不太一样,写得比较欢快,这也说明了他当时是真的很快乐,总算是熬出了头,在十一年之后,可以回到长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