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马自达操控好,你知道到底好在哪吗?

 hnwfc 2020-11-12

马自达是个技术宅,拥有很多了不起的黑科技,特别在自吸方面,绝对是世界级的水平。马自达的汽车理念绝对是以驾驶而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起来非常棒,简单直接,容易把控,给开车的人有足够的自信,让开车的人感觉非常爽。之所以将马自达成为东瀛宝马,是因为它跟宝马有一定的相似性。没错,就是重视操控,以至于有些地方会被消费者诟病,就像宝马的内饰廉价感一样。

谈到车子的操控性、舒适性是最难以说明白的属性,不同的人对于操控、舒适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传统意义下的操控性与普通消费者口碑相传的操控性是截然相反的,说到底就是车子好开并不代表操控性好!很多朋友按照惯性思维,认为开着得劲、顺畅的车子就等同于操控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而传统意义下操控越好的车,开着越难受,而接近于赛车般极致的操控会令人开起来无比难受,比方说普通人踩F1只会令车子不断打滑,而无法正常跑起来!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在转向的时候,我们是会下意识预判车辆行驶路线的,可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车型都会按照自己预设的路线行驶,于是我们在意识到车辆的行驶轨迹和预判有误差的时候,就会不得已进行修正,如此反复,好开与不好开之间便有了区别。

所以一套优秀的转向系统,应当是精准并且实时有回馈的,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也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包括方向盘的转向比例和力度标定、方向机齿条的设计位置、车辆重心的影响等等...

对于我们来说,判断一台车转向性能的好坏,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毕竟吃肉的不一定非得会杀生不是,但凡是在转向过程中不需要频繁修正方向,但又不是灵敏到“发贼”的转向系统,都是不赖的,如果再加上舒适的转向手感,那真的就夫复何求了。

同样的,如果你是老司机,那么你一定知道甚至体会过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感觉,因为动力布局的不同形式,导致不同驱动形式车型有不一样的转向特性,但在如今绝大部分都是前置前驱的动力布局形势下,大部分车型的转向特性都是趋同的,那就是容易转向不足,但是为什么马自达能做到比较高的转向特性呢?

一个词概括,车辆重心,一部重力均匀的车辆在过弯的时候,它的G值变化图应当是一条有规则的曲线,并且变化幅度不会太大,这样做带来的好处就是在转向的过程中,车厢内的人是不太容易因为G值的急剧变化而导致的不安定感。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马自达的车头会设计的比较长,在前置前驱重心靠前的既定条件下,通过驾驶舱的后移从而获得更加均匀的重心布置,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所以也无需再抱怨为什么马自达不愿意将车头的空间挪用到承载空间上了,因为一旦它真的开始改变,它就不是那个以操控著称的马自达了。

那么为什么称他为"东瀛宝马"呢?

也许是因为它和宝马一样,在车子的开发过程中始终把驾驶感受、操控性放在第一位,哪怕因此影响到其他方面(车内空间、隔音性等)也在所不惜,马自达的设计师都是一群顽固的疯子,执着的追求着zoom-zoom

不可否认,马自达在动力性、操控稳定性方面的造诣明显高于其他性能。但长期以来,马自达在NVH性能、内饰做工用料、空间实用性等用户体验的短板没有得到很好改善。专注于自然吸气而缺少新能源与增压技术,从而让马自达一如既往地成为了偏科生——优缺点分明的汽车。不全面的产品只能讨好一部分消费者,这便让自身市场有了局限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