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6种行为对孩子伤害极大!第3种行为99%的中国家长经常做!

 瑞思英语 2020-11-12

Bruce是一个开朗阳光的男孩,初次见面的人会很容易喜欢上他。但是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他的顽皮、淘气、不知轻重的毛病就渐渐凸显了出来——

有一次,Bruce和同学打闹,把另一位男同学推到,致使同学后脑淤血……老师家访后发现,Bruce在家里并不淘气,反而非常安静,甚至有些结巴。

那为什么Bruce在家中和家外判若两人呢?

Bruce奶奶说:孩子的父母对生活很不满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Bruce在家里很压抑,基本没有休息或者放松的时间,全都在学习。孩子妈妈脾气暴躁,一不如意就冲孩子扔东西,手边有什么就扔什么,这孩子过的很苦……

从Bruce奶奶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得知:Bruce的父母常常以强制型的方式,限制孩子的行为。束缚过大,压迫太大,所以一旦脱离父母的监控,Bruce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发疯一般的放纵自己,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宣泄。也正因如此,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形,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愈发乖戾无常,阴暗消沉……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在不知不觉间伤害到孩子,Professor总结了6种大部分父母都做过的行为,希望可以让大家引以为戒,努力改正以下行为。

冲着孩子大发雷霆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当然,有一些孩子实在调皮,会趁父母不注意时搞很多“小破坏”。爸爸妈妈不胜其扰,心烦意乱,忍不住发火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发火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件事——

孩子对人的情绪十分敏感。父母发脾气,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若动辄对孩子施以雷霆之怒,会让孩子时常处于恐慌之中,做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或者变成文章开头的Bruce一样——家长前听话,家长后胡闹。

一般而言,3-5岁的孩子虽然已经开始懂事,但心智尚未成熟,并无对错之分。所以,一旦孩子犯错,父母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不被允许的,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是非观,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后续的问题。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一个家庭中,肯定会存在分歧或是争吵。Professor相信所有人都明白,童话中的完美家庭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存在,油盐酱醋总免不了磕磕碰碰。

而家长之间的争执,有相当一部分和孩子有关。甚至,有些父母会把孩子当成吵架的筹码——“我和你爸离婚,你跟谁?”

家长或可通过吵架逞一时之快,但是夹在中间的孩子一定非常煎熬。两边都是最亲的人,无论选择支持哪一方,对另一方而言都是背叛,这种矛盾孩子又如何承担的起?

父母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从而引起了爸爸妈妈的争吵。孩子会因此产生无助、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严重的会对以后的婚姻产生极度的畏惧和抵触。

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相当重要。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懂得控制情绪,出现了矛盾和分歧要彼此讲道理、互相迁就、相互包容。让孩子明白分歧是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沟通解决的,争吵只是在互相伤害,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不懂得夸奖孩子

中国人都比较含蓄内敛,喜欢自谦。在传统的影响之下,使得很多中国父母不善于夸奖孩子,他们更喜欢用谦虚的方式甚至“贬低”自己的孩子向别人介绍自家的孩子。

大人们自己知道这是成年人的礼节,用于问候和寒暄,但是单纯的孩子并不一定会这样想。

一方面,孩子会怀疑在父母眼中,自己并不够优秀,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另一方面,孩子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值得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尊心遭受践踏。

正确的做法,是多表扬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明白在父母心中,他是很受重视的,父母以他为傲;即便孩子真的存在很多问题,面对外人时父母也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数落孩子的不是,这会让孩子感到窘迫和难堪!

对孩子没有耐心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耐心等待,Professor认为培养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成人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孩子确实很累,除了上学之外,周末也被各种辅导班填满。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给孩子压力,生怕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不确定未来的动向,内心焦躁不安,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缺失耐心,恨不得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学业、掌握各类技能,迅速成长为人人欣羡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凡事有其度,有其规律,拔苗助长或许从表面看来加快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但内里也对孩子造成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Professor认为,有的时候,父母需要耐下心来,等一等自己的孩子,多给他一些鼓励和拥抱,让他们慢慢成长,别给他们太多压力,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忽视孩子的优点

Professor曾经跟一群小朋友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你最不喜欢的人是谁”。

调查的结果很有趣,很多孩子最不喜欢的人恰好是父母常常称赞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是不是很多家长也是在“别人家孩子”的阴云里成长起来的呢?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拿来和邻居家的孩子对比——别人家的孩子考试得了100分、别人家的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别人家的孩子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别人家的孩子浑身都是优点,自己家的孩子怎么找不到一处闪光点!

实际上,父母对孩子不满意的根源,是源于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和现实的落差。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来“抗压”,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终究有限,若压力过大又找不到释放的渠道,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Professor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只是父母暂时还没有发现。家长应该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多和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了。

不信守承诺,对孩子撒谎

Professor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父母常用“承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坦白地说,这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妥协或敷衍的教育方式,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因为一旦未兑现承诺,即便是被工作或者其他事情耽搁了,孩子也会对家长的承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会被贴上“言而无信”的标签。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做承诺之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如果有问题或者力有不逮,一定不能轻易许诺!

做一个信守承诺的父母很重要,不仅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还能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有助于让孩子成长为一个重信守诺的人。

Professor点评:

在孩子的心智成熟期,父母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摹仿学习,久而久之就成为自己的处世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反之,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会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性格和消极行为,千万不能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