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4种伤害孩子的教育方法,99%的家长都做过!尤其是第2种

 瑞思英语 2020-11-12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调整。

如果遇到问题,家长依然像孩子小时候那样不分场合的吼叫、打骂,有可能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滋生出更多的问题。

下面这4种教育方式都存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很多父母都在用。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众打骂、羞辱孩子

古人言:人前教子。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前阵子《儿子弄丢5块钱地铁票,妈妈急得动手》的新闻刷爆各大网络平台:在南昌地铁一号线上,一位年轻妈妈大声打骂自己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把地铁票弄丢了。

这位妈妈一边打还一边呵斥:“叫你不要玩,你就不听。”

一旁的路人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前劝解:“一张票就5块钱而已,你再买一个就好了啊。”

但这位妈妈却留下了泪水。原来,她和丈夫分居,自己一个人养孩子。她一个月才能赚900元,有时候连900都赚不到,还要养自己生病的妈妈……

生活不易,这位妈妈可能是一时心急,才动手打了孩子。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点:生气抱怨解决不了现状,反而会让自己最亲的人受伤害。

当众打骂孩子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很多父母认为这样做可以改善孩子的行为,却认识不到打骂孩子的危害——

在别人注目下被打骂,孩子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还会留下心理阴影,做事畏手畏脚,悲观厌世,与父母生成隔阂,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一味强调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电影《奇迹男孩》中的小男主奥吉是一个天生脸部畸形的小男孩,他喜欢带着太空头盔幻想太空梦。

在奥吉10岁的时候,妈妈决定送他去学校。这对于奥吉而言,是一件比做20多次手术更加恐怖的事,因为他的不寻常长相会吓到小朋友,让他成为同学们取笑、排挤的对象。

但是,勇敢坚强的奥吉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努力感染到了他人,融入到了校园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豆瓣电影下最热的一条评论说道:“在这样的家庭中做一条狗都是幸福的。”是的,奥吉之所以能创造奇迹,与父母爱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在被同学挖苦后,奥吉向家人发脾气,责怪妈妈强迫他去上学才会遭遇这些不开心的事情,而妈妈却温柔的告诉他:“你不丑,奥吉。”

奥吉哭着说:“因为你是我妈妈,所以才会这么说。”妈妈坚定地回答道:“我是你妈妈,我的话才最重要,因为我最了解你。”奥吉的妈妈通过这种方式让奥吉摆脱了自卑,有了克服偏见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父母不肯花时间去了解孩子、鼓励孩子,还会将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无限放大、反复强调,这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重重撒盐,也非常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

有这么一种家长,他们的夸奖和赞叹都放在了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张口闭口都是“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一到自己孩子这里就怎么都不满意。

诚然,与他人比较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是父母不应该只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家孩子的优秀上面。优秀的得来有多方面原因,或天赋、或努力、或资源,每个人的起点和境遇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孩子之间要比较的,是如何变得优秀,绝非优秀本身。

晚清的大神级人物曾国藩,历史地位崇高,完成了立功(成就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

但是,曾国藩却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这虽然有自谦的成分,但是也确实说明了曾国藩自身的一些问题。而且,与曾国藩同代的名臣左宗棠一向看不上他,连他的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他太过“儒缓”。

曾国藩在13岁那年曾有过这样一件“趣事”:晚上,曾国藩在屋内背课文,有个小偷趴在他家房梁上,打算等他背完睡觉后再下去偷东西。谁知曾国藩背了半夜,一篇《岳阳楼记》就是背不下来。在房梁上睡了一夜的小偷眼见天光大亮,忍无可忍,跳下屋梁指着曾国藩骂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随口将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虽然是个“笨小孩”,却不是个“傻小孩”,他虚心好学,谦卑处世,不断的精进自我,提升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才从一个“笨小孩”成为了近代儒家宗师。

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其实都是普通的孩子,没有特别的天赋,也没有优渥的家境,若要出人头地必须努力耕耘,寻找出路。家长们在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时,不妨探寻一下对方为什么这么优秀,找到背后的原因,并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引导和教育,这才是真正对孩子好的做法。

嘲笑孩子

前一段时间,北大高才生王猛12年不回家并写万言文控诉父母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在万字长文中,王猛提到了一件事:小学时他因为不会剥鸡蛋,遭到同学的取笑,后来传到家里亲戚耳里,又一次遭到了亲戚的取笑,但他的父母却觉得这没什么。

很多年后,亲戚依然拿这件事情反复嘲笑他,而父母就在一旁随声附和。这是王猛怨恨父母的原因之一。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不代表他们可以随意被嘲笑。嘲笑会滋生孩子的自卑心理,还会扭曲孩子的交流方式,让他们丧失正确表达自身情感和自身需求的能力。

对于孩子的隐私、囧事、丑事,父母应当予以保护,不要随便把孩子的隐私当谈资,公之于众,取笑逗趣儿,这不仅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感觉受到了父母的背叛,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遭到嘲笑时,父母不能置之不理,要耐心倾听,让孩子感觉到有心理依托,并开导、鼓励孩子尝试找到解决的方法。

Professor点评:

英国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成年人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语言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父母、老师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以及心理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就像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获得一个健康的心理,父母首先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取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