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疏导孩子的坏情绪?仅需4招,孩子再也不和你对着干!

 瑞思英语 2020-11-12
 

Anna从小活泼可爱,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带给妈妈很多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Anna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明明放学时还开开心心,到家后会因为妈妈一句不经意的话而暴跳如雷、痛哭流涕,这样过激的情绪让Anna的妈妈非常不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段情绪阴晴不定的时期,孩子会变得“时而天使,时而恶魔”,难以捉摸。

当孩子的坏情绪肆虐时,就会出现哭泣、闹腾、喊叫、把自己锁到屋里等种种过激行为,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们也因为工作的疲劳或生活的压力而导致心情不佳,一场亲子间的争吵和矛盾就有可能爆发,甚至会因为言语间的冲突升级,而引发身体上的摩擦,出现家长打骂孩子的情况……

那么,当孩子出现坏情绪时,作为家长,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下面这4招,相信可以帮到大家……

尽可能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有一期,四位明星妈妈正带着宝贝们吃饭。

面对丰盛大餐,胡可的儿子——小鱼儿心心念念的却是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妈妈现在、立刻、马上把新玩具组装成“机器人”。

在遭到妈妈的反对后,小鱼儿立马送上了“鱼式怒目”,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临。

看着发脾气的儿子,胡可温和而坚定地说:“我知道你很想让玩具“变身”,你很想让它变成拿着武器的机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饭以后,这是规则,你要遵守规则。”

在节目中,当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而崩溃大哭时,胡可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是这是规则……”

当小鱼儿从水堡里出来因害怕而哭泣时,胡可说:“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

在整档节目里,但凡小鱼儿闹情绪,胡可必定第一时间送上“我知道”句式。简单的一句话,代表着妈妈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内心正在想着什么。

“我知道”三个字,意味着接纳和共情。

一个好的家长不是在孩子情绪爆发时责备他,或用更大的音量压制他,而是应该第一时间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而后再引导孩子矫正自己的行为。

用沟通解决问题

对于大人来说,沟通就是指语言上的交流,也就是“听”和“说”。然而,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绝对不限于此。因为,当父母真正坐下来和孩子谈话的时候,孩子常常一言不发。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要跟父母沟通,而是他们跟父母沟通的方式并不限于语言。

他们一般会通过“做”一些行为,或者表达一些情绪来与父母沟通。例如,不给买东西就哭,其实哭就是在告诉你“我要买!我喜欢这个东西。”

所以,父母千万别忽略这些,这是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方式。

Hebe家是一个二胎家庭。有一天,天气挺凉的,早上姐姐要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穿一件印有小猴子的T恤。大哭大闹,怎么也说服不了。

开始,Hebe很苦恼,因为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但慢慢地,她意识到女儿的哭泣肯定在向她传达什么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她这么执意要穿T恤的原因。

在Hebe耐心的询问原因之后,女儿终于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她是怕自己如果不穿,衣服就会给弟弟。

女儿的行为,传递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她害怕弟弟与她抢夺父母的关爱。

这时,Hebe忽然意识到,自从儿子出生以来,她和丈夫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在弟弟身上,不觉间冷落了女儿……这件事后,Hebe开始注意平衡两个孩子的爱,力求公平,不再专宠弟弟。

由此可以看到,父母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一定不要错过与孩子的沟通,否则就会错过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错过解决更多问题的方法,甚至会错过孩子心中的需求。

所以,当孩子有坏情绪时,不要为孩子的情绪多变而感到头痛,也不要再回避孩子的情绪问题了。换个角度看,其中就有通往沟通之门的钥匙。

在接触陌生环境前,父母要和孩子商量好

在亲子节目《童言有计》里,影星张庭也带着儿子安东尼参与了节目录制。

可是,没想到节目刚开始录制,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安东尼在车上,显得非常抗拒,根本不配合录制。

妈妈张庭哄骗他:“妈妈想上厕所,你陪我去。”才让他第一次下车。

下车以后,安东尼被妈妈带到了夏令营门口。当安东尼发现妈妈骗他上厕所其实就是要来录制时,安东尼愈发焦躁不安,高喊一声:“我不要去!”

随后,安东尼转身就跑,跑的时候还用手挡住镜头不让拍摄。张庭跟在后面一路喊他名字,而安东尼根本不回应,头也不回地往前跑。

说起这段尴尬的经历,张庭陷入了困惑当中:为什么向来性格外向的孩子,会突然就变得这么情绪化呢?

事后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张庭在带孩子去参加节目之前,没有事先和安东尼沟通,这才让安东尼产生了抗拒心理。

其实,孩子天生就对陌生环境有抗拒性,而且安东尼本身想法就比较独立,无法接受妈妈的强制要求,这才会产生坏情绪。

因此,在让孩子接触陌生环境时,家长一定要尝试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事先对新环境有一个心理准备。

否则,如果把孩子毫无征兆的扔进一个新环境,一些想法独立的孩子,如安东尼,就会和父母产生冲突,激发负面情绪;而性格相对内向一点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格外惊慌失措,对周边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抗拒。

事先沟通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

永远保持和孩子站在一起的姿态

作为父母,需要具备一种能力:能够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帮助孩子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和孩子共情:

“我知道你没有考好,你也很生气……”

“我知道你的朋友离开了,你有点难过……”

“老师今天的评价并不准确,你很委屈吧……”

孩子首先要学会认识情绪,然后才能正确地表达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无法排解时,父母要充当孩子的“情绪管理师”,陪孩子一起打打球,看场电影,听听孩子喜欢的音乐,和孩子一起寻找适合他的宣泄方式。

所有不伤人伤己的宣泄方式其实都是可行的,在引导和陪伴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密。

当然,父母在安抚和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也别忘了一个词:温柔的坚持。

这里的温柔,指的是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要温柔以待,充分接纳;但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必须坚持原则,不能妥协。

为人父母,都曾对身边的小天使许下过“永远爱你”的誓言。

永远有多远?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跨度,更重要的考验是,当自己的“小天使”转身变成“小恶魔”时,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纳那个“不可爱”的他,永远保持和孩子站在一起的姿态。

Professor点评: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蹲下来,以接纳的姿态,耐心地看看孩子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并告诉他:

孩子,在爸妈这里你是可以犯错的,你的委屈是可以流露的,你的感受我们正在尝试体会。你的内心我们能懂,我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