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晶晶儿子上“天价”幼儿园: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培养孩子这3项能力!

 瑞思英语 2020-11-12

不久前,“跳水女皇”郭晶晶在接受专访时,不小心透露了儿子所在的幼儿园———香港宝山幼儿园。

据说该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中的哈佛“,而令不少网友惊讶的是,这所幼儿园一年的学费高达14万元。

很多家长在感叹之余,不由焦虑起来: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孩子的成长就真的要输在起跑线了吗?

关于这一点,Professor此前在很多文章中表示过:所谓的“起跑线”,只适用于短跑竞速,而每个人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

就像布伦达·加里森说的那样: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自然的时间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人生这条跑道上,我们可能一开始看到别人家孩子有飞机超跑,有一身好装备,而自己家孩子可能只有一辆自行车,乃至是徒步,两相比较下,心中就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和焦虑。

诚然,优渥的物质条件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便捷,但是这些便捷只是一种强力的辅助,而最终能否达成自己的目标,仍然要靠自己的能力。那些所谓的“精英教育”,本质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能力。

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爸爸妈妈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非物质层面的培养,比如培养好孩子的内驱力、成长型思维、好的情绪掌控力,这些都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强大底牌。







在有限的条件下,带给孩子坚韧的自我驱动力

近日,在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发生了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双胞胎兄弟赵稞、赵棣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赵稞、赵棣两兄弟的父亲赵忠其了,因为这是身处农村且只念过初中的赵忠其一直以来的心愿。

回顾曾经,为了在照顾患病老父亲的同时,兼顾两兄弟的学业,赵忠其每天在工地做苦力,曾经一天背过43包水泥,工作强度是一般工人的一倍。

然而,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除了尽力给予两兄弟生活学习上的物质支持,他也经常告诉两兄弟:山里的孩子要懂得坚持、坚守、坚韧,压力再大也要挺住。

只有自己好好读书,才能有更好的人生。

最终,两兄弟受到父亲的教育和感染,逐渐学会了互相鼓励,自我监督、自我驱动,才有了如今学业上的成功。

这个令人钦佩的父亲,其实做到了很多父母没有做到的事情。

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选择在精神层面给孩子们鼓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孩子,用自己对抗生活压力时产生的坚韧、自我驱动的精神影响孩子,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精神支柱,给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应对世界的瞬息万变,要教会孩子成长型思维

1981年,美国网球运动员约翰·麦肯罗一年之内夺得10个巡回赛男单冠军,在多次单打和双打赛事中获得冠军成绩,在人们眼中他是一位天赋卓越的球手。巅峰时期,他更是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但网球的赛场上,即使最有天赋的选手,也不可能永远不被挑战,也不会永远保持胜利。当遇到强劲的对手——伦德尔并被其打败后,约翰·麦肯罗仍固执地用自己固定型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不懂得随时分析问题,分析对手,也未尝试去找出失利的原因。

他因为害怕挑战和失败,开始去抱怨裁判、女接线员,甚至摔球拍,最终心态失衡的他在1992年退出职业网球赛生涯。

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研究发现:固定型思维的人往往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将问题归因在外;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能力等特质可以改变,相信潜力的未知和后天养成,归因于内,并积极寻求改变。

约翰·麦肯罗正是由于不能接受对手强大带来的挑战,而将失败归咎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懂得积极调整自己,缺乏成长型思维,这才最终失去了先天优势,甚至离开了曾经热爱的事业。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很多父母总是会不自觉的为孩子做外归因,殊不知这样做会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只有教会孩子学会客观的归因,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调整自己,形成成长型思维,才能让孩子不断成长起来,成为生活真正的强者。

而孩子成长型思维的培养,与是否有好的物质条件并无关系,只需要父母用心一些,利用孩子生活中真实面对的各种问题,客观地帮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样就足够了。







合理控制情绪表达,有助于孩子成长

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曾用10年时间追踪调查了3000个家庭的儿童,研究发现有一类儿童的父母,属于“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这类父母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而这些孩子与父母相处更加融洽,他们更愿意向父母表达和诉说,与父母的关系也更为亲密。

在美国,情绪管理被认为是一项很重要能力,甚至有专门的组织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如何正确达成目标、培养同情心、同理心等等,最终,他们的情绪掌控力能得到良好的训练。

美国《儿童发展期刊》针对该组织发表过一个调研数据:“充分接受社交情绪管理的教育的学生,学术成就比其他学生高11%。”这证明了好的情绪掌控力对学生成长具有很好的帮助。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会问: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呢?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倾听和感受孩子的情绪变化,指导和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管理情绪。

比如,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爸妈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通过听音乐、跑步或者让他们安静独处等方式,让负面情绪释放出去。

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方法其实有很多,Professor建议家长们可以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书和文章,找到一些适合帮助自己孩子调控情绪的方法。

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性格会更平和,这也将给孩子未来人生的无限精彩不断加码。

 

Professor点评:

世界上的财富分配并不均等,但父母用爱去培养孩子的机会是均等的,不要对有限的物质条件耿耿于怀,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精神层面的教育,内驱力、成长型思维、好的情绪掌控力亦或是更多的优秀品质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瑞思视频号来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