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维和:学以为己,倾心教育数十载

 基础教育研究 2020-11-12

一、厦大时光,获益甚广

谈及少年时代的厦大求学经历,谢维和感慨:“那段时光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至今都很感谢厦大”。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出于对知识的渴望,谢维和参加了1978年高考,能在刚恢复高考就考入厦大,他觉得十分幸运:“虽然我当时第一志愿报考的北师大,但在厦大哲学系的学习生涯却让我受益匪浅。”在厦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让谢维和在日后工作中能够清楚地分析问题,精准地把握问题关键,概括和提炼观点,用哲学思维理解教育问题,助力他在教育事业中走得更远。

回想起自己的学习生涯,谢维和有颇多感悟。好的“体魄”是高效率学习的首要保障,他非常重视身体素质的提升:“我当年也是体育骨干”,打篮球一直是他的一大爱好。尽管热爱运动喜欢打球,但一到时间,谢维和一定准时返回宿舍、洗澡吃饭,充分保证学习读书时间,这种“自律”精神,也是他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点。除了通过自律保障学习的时间,谢维和也强调对待学业保持“主动”态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想着靠老师讲授习得知识,是学不好的,一定要主动学习,多读书,课内书要读,课外书也要读,“大学四年,总得把中外的经典名著多看一些吧”。当时的大学条件比较艰苦,令谢维和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候厦大并未通自来水,所以每个同学都专门储备一个桶,自己去井边打水。在这种物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谢维和仍然坚守本心、克服困难,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每天和同学们一起,下课后就去图书馆、教室读书自习,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手不释卷、埋头苦读、自律自强,最后让谢维和在学术界有所建树。

“成绩当然很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谈起自己的学习经验,谢维和有独特的感想。大一大二时,谢维和非常执着于分数,“就是那种不拿前几名就浑身难受的感觉”,但大三时,谢维和开始广泛地选修各类课程,长时间在图书馆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发掘新的领域,这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二、矢志不移,扎根教育

从事教育事业一直是谢维和的心头之“痒”,不“搔”到则辗转难眠,于是当机会来临时,他毫不犹豫地踏入了这块领域。“对我来说,很早就有一种当教师的意愿”,谢维和曾在文章中写到,“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母亲刘懋燮。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她的言传身教,对我的人生取向是决定性的。”此后,教育梦想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而让这颗幼苗茁壮成长的,还不得不提到学习生涯中的几位良师,他说:“厦大哲学系张澄清教授带着我们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小河,走到了19世纪德国康德散步的小径。”“就在她的课堂上,我已经憧憬了我未来在大学课堂上的形象。”良师的榜样力量,让他感受到当教师的幸福之所在,也更坚定了他教书育人的愿望,并不断激励他前行。

而这种种的经历,也塑造了谢维和的教育理念,“认识和了解人性,乃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他也将其称为“发现、认识和把握生命之核心”。现代社会要求各领域知识专业化与细化,这种要求使得各领域知识隔离开来,也就是俗称的“隔行如隔山”,这种隔离进一步导致了知识与生命的隔离、习惯与智慧的对立,后果就是知识与人的异化。谢维和所强调的“把握生命的核心”,要求冲破这种隔离与对立,把知识融入人的生命,进而成就人的本性,走向生命的核心。这种教育理念也影响了谢维和参与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

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经历了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面对如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与要求,谢维和更感到责任在肩,“坦率地说,感觉压力也是很大的”,怎么样能够创新,如何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要求相比,还是有差距,如何形成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总之,在谢维和眼中,教师应与学生一同探索,帮学生拨开生命的迷雾,引导学生走向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核心”。

三、治学育人,一体两面

谢维和在教育领域孜孜不倦地研究、思考、读书,发表文章字数百万,但他心中仍感到不安与惶恐,“其中有多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否对得起数以万计的学生?”这让他感慨到:“做教育真难呀!”一面是治学,一面是育人,谢维和都不断自我反思,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谢维和撰写著作十余本,更有论文数百篇,可谓著作等身,但他从未感到满足,仍然在教育领域笔耕不辍,精益求精,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论及当代大学生教育,谢维和非常看重价值观的培养。“立德树人的实践,是非常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要求,也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在当代社会各种诱惑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一个符合国家社会发展趋势也符合自身特点的道路,比怎么做好更加重要。谢维和以研究生选题为例,“毕业论文选题选成了,论文就完成一半了。”

何为正确的价值观?“时势造英雄”,谢维和说,“时势就是时代的趋势和规律,大学生必须努力去把握这种规律,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明白做什么才是能够成功的,否则就只能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很难做出大的有价值的事情。”

谢维和能发掘自己生命的核心,无疑受到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我孩童时代,母亲就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告诫我,相比于社会中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教师是人世间真正受到人们发自内心尊重的职业。”可见谢维和从小便受正确价值观的影响,正是出于这种感受,他认为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打好基础,“要对世界有正确的认知”,这无疑是和知识同等重要的事情。

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做人,丰富的知识助力治学,治学与做人不可割裂。“一种高品质的教育,正是在于它充分地展示和高扬了国家的民族性和人的本性”,这便是谢维和对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原音回放】厦门大学被称为“南方之强”,同学们要继续发扬。相信你们都可以做得很好,比我们这一代做的更好。

(文/学生记者 郭琛恺;指导老师:周钧庭;图/受访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