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尔赛文学大师:我只想平淡喝粥,最讨厌佛跳墙煮粥

 城市画报 2020-11-13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互联网10级冲浪选手城画君最近学到新文体——

\  凡尔赛文学  /

微博作家@蒙淇淇77的一系列小作文,经过网友认证后盖章为“凡尔赛文学”并火速传播出圈。

“凡尔赛”,意思是生活得高贵、奢华,且想通过一些反向的表述,来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的优越生活的人,一般用于调侃。

这几天,网友纷纷模仿这种“努力低调实则炫耀”的语气说话,致力为《凡尔赛文学大赏》添加范本——

万万没想到,这门诞生于今年年初的“冷门新学”于年末以最“凡尔赛”的形式走红,迅速且直白。

“凡学”到底是怎么走红的?

“凡尔赛”这个词出自日本漫画家池田理代子以凡尔赛宫为地创作、描述主角们奢靡生活少女贵族漫画《凡尔赛玫瑰》

为“凡尔赛”赋予新定义的,则是被众多媒体盖章过的“凡尔赛文学”初创者微博网友@小奶球

今年3月,她首次在微博提出“凡尔赛文学”这个概念,组建话题#凡尔赛文学研究与实践#,记录下身边人的“凡尔赛文学。”5月推出视频《凡尔赛公开课》,教网友如何“鉴凡”。

@小奶球给出了“凡尔赛三要素”

① 先抑后扬,明贬暗褒;

② 自问自答;

③ 灵活运用第三人称;

当“凡尔赛文学”有了确切的定义和概念后,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里的“凡尔赛人”开始了“鉴凡”,收集身边人的“凡尔赛文学”并分享到小组,一起“拆凡”。

《凡尔赛玫瑰》中的凡,放到“凡尔赛文学”面前只是一种“低级凡”,如今的“凡尔赛文学”致力于用最漫不经心的语言讲最值得炫耀的事,显得优雅得体的同时达到“大家心里都清楚”的效果。

而让“凡学”真正破圈的微博作家@蒙淇淇77,她的微博里每一篇图文都堪称“凡尔赛研读范本”。研读过后,你一定会对它的突然爆火淡淡说上一句:

👍 “服”👍

来品品:

/ 疯狂突出家中有矿 /

/ 老公多金又体贴/

 /行文最后必是“非常努力的轻描淡写” /

围观她的微博小作文,精妙之处在于将高贵的“凡学”结合了“霸总体”后形成了“霸总凡尔赛”引发了一场“凡尔赛文体”记录生活是否合适的讨论。而这也成为了破圈的重要原因。

在争议声中,专业的“玩梗人”们“异军突起”,开始以“凡尔赛文学”的口吻进行二次创作。

他们努力收集脑海中的“凡人”,无论是明星还是长辈,都可以是“凡尔赛十级”达人。都能用“凡尔赛”串联在一起。

当凡尔赛人碰到双十一,#凡尔赛人怎么过双十一#更是达到“人物皆凡”的高级境界。“难道,月入150w的人也要过双十一么?”

“凡尔赛文学”的精髓,“凡”无关外貌、学历、家境等,只要用适度的语句,在适宜的语境下创作,人人皆可凡。

微博热搜也从最初的#凡尔赛文学#逐渐演变出“明星凡尔赛”、“凡尔赛十级妈妈”、“凡尔赛老公”等一系列延伸热搜,记录了整个“凡尔赛玩梗现场”。

\ 由此,“凡学”诞生。/

当代互联网著作:“X学”

“X学”原本用于形容严肃专注的研究,多数人最早接触到的“X学”大概是“红学”。

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当网友将某个互联网梗玩到融汇贯通,就是学派成立的时刻。如去年盛极一时的“明学”、到因综艺而爆火的“姐学”,再到如今莫名而起的“凡学”。

“明学”为例。早些年黄晓明在剧中和访谈的一些表现,已经为“明学”积累了素材。真正让“明式自信”衍生成“明学”,源于他在《中餐厅》里金句频发,引发网友模仿并火速出圈。

后面和明学正式交锋的“姐学”也因《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中的出彩表现引发网友热议和模仿,“姐学”在互联网学说里也拥有了姓名。

本来,“鉴凡”、“拆凡”只是豆瓣上一小撮人的独自狂欢,他们直言这“是一种表演高级人生的精神”,万万没想到,梗不知何所起,一说就火。

大家本是专注劳动的朴实打工人,而“凡尔赛家”们带着三分无意炫耀、三分苦恼和四分漫不经心的“吐槽”,让不少网友对其真实性陷入迷惑并对其刻意压制的炫耀口吻感到反感。

大家用“不满”的态度说着“凡尔赛话术”不好的同时,也忍不住玩起了“凡学”梗,层出不断的“凡学狂欢”,让本身用于警醒“凡po”(表面谦虚内里炫耀的人)的“凡学”成为了大众娱乐的一部分。

这让凡学鼻祖@小奶球在“凡尔赛文学”破圈之际,发表《祭奠凡学之死》长文直言,“它传播面广、打击面大,并迅速发展到平民百姓中,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至此,这种为了在小圈子里拆解“努力低调实则炫耀”行为而建立的“凡尔赛文学”,已经上升为一门人人效仿的“凡学”。但它真正的目的:让“凡尔赛人”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问题却并没有达到。

昨天下午,因为几条微博引发极大网络讨论的@蒙淇淇77 接受了媒体访问,在她的自述中,她并不觉得自己“凡尔赛”——

她也在微博坦言,“爆红”后,自己遭遇了人生中最强劲的舆论冲击,承受了网络暴力的同时,也收到了来自网线那端的善意,甚至还敲定了10个广告推广。

当一个话题从上升到“学”时,它成了一个“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在玩梗,有人在批判甚至演化成网络暴力,而有人,已经嗅到了商机。

但无论你是拆凡,笑凡还是效凡,无论你看到网络上的“蒙淇淇77”们是真贵族还是玩凡学的凡人,都不要用网络暴力的方式去表达你的态度。

最后 

看了那么多,学会了没?

从外貌、身材、家世、学历、爱情中任选一方面

写一段「凡学」小作文吧

📝

 本文编辑 

小麦、雨衣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