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对逃亡奴隶有多残酷?汉族王爷因部下藏匿逃人,吓得上吊自杀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清朝康熙时,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以复明为口号——当然,只是口号而已——起事反清,欲将满人靠他们打下来的江山,收归自己囊中。

当然,我们知道,他们失败了。

所以今天不讲他们,只讲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

耿仲明生于辽东。也许,是地缘关系决定了,他对女真人也有种亲近感。先为明朝将领,毛文龙部将。袁崇焕出示尚方宝剑擅杀毛文龙之后,耿仲明被调任它处。后因与孔有德出击后金,粮饷不至,一怒之下,投降了事。时为1633年,后金皇太极天聪七年,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也是第七个年头,离明亡,还有11年。

有些奇怪又不奇怪的是,很多明朝将领,抗金之时,难建功勋;降金之后,却能屡战屡胜。人还是那个人,为何变了阵营,就厉害了呢?这奇怪。但想想,又释然,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被择的主,当是明主,是英主,他方能识才,方能人尽其用,方能使之建功立业。

耿仲明先封怀顺王,再改靖南王。

从这两个封号,可知,前者是对他能识时务的褒奖,后者则是对其帮清王朝干掉明朝的期待。

他未能完成清朝皇帝对他的期望。

因为他在往广东打的时候,于江西吉安,上吊自杀了。

为何?难道是他良心发现?被明朝抗清者可歌可泣不怕死的精神所感动?

都不是。

他是被吓死的。

因为他的部将,隐匿逃人,被人发现,捅到了朝廷。顺治下令让他自己清查,查出了三百多人。别看这数字不大,但这罪,够杀他三百次——与其被皇帝派人杀了,还不如自尽来得痛快——可惜啊,顺治皇帝用人之际,不愿先杀良将,本来要网开一面,放过他们,戴罪立功的——诏书还没到呢,他已死了。

隐匿逃人,这么严重?

真挺重的。

逃人,都是些汉人。或被俘,或被卖,做了满族人的奴隶。或农奴,种地;或奴仆,做事。共同特点是,都没有自由,吃得差,住得差。

当他们还是明朝人时,就算是租田种的佃户,多少还是有些奔头的,起码,还有人身自由。而成了奴隶之后,他们的人生以及他们子孙的人生,就暗无天日了。

所以,瞅着机会就要逃。

他们一逃,就没人帮着满族人做事了啊。诚如顺治皇帝驳斥那些认为逃人法太过严酷的汉族大臣时所言“若谓法严则汉人苦,然法不严,则窝者无忌,逃者愈多,驱使何人?养生何赖?满洲人独不苦乎?”——说得头头是道,骨子是,全是强盗逻辑。你们不帮我做事,我就得饿死啊。我们金枝玉叶,可不是为做事而长的哟……

从中可见,逃与追逃,乃是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猫鼠游戏。

两者之中,就有帮助逃人藏匿者。

为何要帮他们?

理由或许有几。

一是大家都是人,惺惺相惜。

二是对清朝统治不满,因而以帮助逃人,作为反抗的一种方式。

三是我自己也需要人做事啊,来个免费的,何乐不为?

如果说清朝统治者对于逃人,是愤怒,对于隐匿逃人者,则是痛恨。

所以,他们搞出的方法,即是,逃人逃到第三次被抓回,杀。而隐藏逃人者,一旦查实,一次即杀。家人没入官府。邻居都得受连累(当然,不同时期,具体作法会有不同,但都严苛)。

由是可知,当耿仲明知道自己手下竟然藏匿了那么多逃人之时,是何等惶恐不安。他知道顺治他们的手段啊。逃人法前,人人平等,没有普通百姓与王爷之分——广西首任巡抚郭肇基,便是因收纳了五十三个逃人,被处死,家产籍没。

所以,他是真的被吓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