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一家为了明朝而死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吴甘来,到死都只是个七品芝麻官。却在明朝史册上留下了英雄印记。

他进士中得比较早,崇祯皇帝即位改元之后,也就是1628年,他考上了进士。此时,他29岁。

他生在官宦人家,不过,其父吴之才,官做得一般,西安府同知,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尽管官不大,但足以保证让儿子们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吴甘来与其兄吴泰来,先后中进士、步蟾宫,光耀门楣。

吴甘来中了进士之后,先授中书舍人。这也是个七品官,从七品,而已。

五年之后,他改授刑科给事中,还是从七品。过了十年,到崇祯十五年的时候,他终于成了户科都给事中。多了一个“都”字,级别往上升了半级。据《明史 职官》,“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

尽管级别似乎高得不多,到底是对他工作的肯定。而这,也成了他一生中,做得最大的官了。

给事中是做什么的呢?

——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说白了,是与御史差不多的职业,主要是给皇上添堵,驳百官面子的。

前面说,给他升职,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明史》里,他的传记只有几百字,占了大头的,正是他的谏言。

我们就来看看,他给崇祯皇帝进过哪些谏,崇祯对这些苦口之言,又是做何反应的。

崇祯七年,西北大旱。中国古代,对于天灾,最为顶级的描述就是“人相食”。这次,又来了,“秦、晋人相食”。

吴甘来上奏章请求赈灾。

你奏就奏嘛,把天灾的严重性写明白就好了。但他在此之外,看得更清、更远。

因为这不但是天灾,亦是人祸。

——山西总兵张应昌等半杀难民以冒功,中州诸郡畏曹变蛟兵甚于贼。陛下生之而不能,武臣杀之而不顾,臣实痛之。

曹变蛟虽然在八年之后明清松棉之战中力战殉国,但此处吴甘来的指控,当非空穴来风——这也是评价历史人物时让人纠结之所在——反正他的意思是,皇上少银少粮,想救这些百姓,尽管力不从心,但心意是有的;但这些武将呢?杀良冒功,祸害乡里,给朝廷添乱,将更多的难民,推向了起义军一边。实在是心痛啊!

接着,他又说——而跋扈将帅,罪状已暴,止于戴罪。偏裨不能令士卒,将帅不能令偏裨,督抚不能令将帅,将听贼自来自去,谁为陛下翦凶逆者——那些嚣张跋扈的边将,明明犯了那么重的罪,却让他们戴罪立功。军队从上到下,人心散乱,政令不通。导致农民军来去自如,谁还能替皇上分忧啊!

当然,我觉得,此处吴甘来有些想得过于简单了。崇祯皇帝何尝不想有既善良又忠诚又能干的文臣武将替自己办事啊?可惜没有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到了崇祯十五年,局势更坏。守土有责的督抚府县们,敌人还没来呢,人都跑光了,还美其名曰,我们是去保卫封在地方的王爷们。吴甘来又指斥他们,“是维城(指代藩王)为可留可去之人,名都为可守可弃之土,抚道为可有可无之官。功罪不明,赏罚不著,莫此为甚”!对于他的痛心疾首,崇祯皇帝“大嘉叹”——十分感慨赞赏他——然并卵!

后来,崇祯皇帝诘问户部尚书倪元璐饷额。没钱打不了仗,他心里急啊!但吴甘来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臣科与户曹表里,饷可按籍稽。臣所虑者,兵闻贼而逃,民见贼而喜,恐非无饷之患,而无民之患。宜急轻赋税,收人心”。

此时他是兵科都给事中,认为,钱的事,还不是最大的事。可怕的在于,兵将还没见到敌人的影子呢,自己已跑到没影了,而老百姓呢?都欢欣鼓舞迎接农民军的到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民心啊!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减赋税,收人心。

话说得很有道理,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越要打仗,就越要军饷,就越要收钱。这根本是个恶性循环啊!没钱发饷,士卒更不愿帮你打仗,而少收税,民是否就向你山呼万岁呢?未知数啊!

不过,“帝颔之”,崇祯皇帝还是点头称是。说得好!有个人愿意讲直话,出主意,哪怕不可行,也是好的嘛——因为此时之情况,大臣们绝非大多数都在替自己做打算,已没多少人愿意给皇上出主意啦!

时间来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大明最后的日子到了。

在此之前,他哥哥吴泰来找到他,说兄弟啊,局势如此,我们怎么办?

吴甘来的答案很简单——为义而死,有什么好考虑的吗?

三月十九日清晨,传来京城陷落的消息。在这种危急时刻,自然是传言满天飞。当中就有崇祯皇帝已摆架南巡的消息。吴甘来却不信,他说,“上决且明,必不轻出”——崇祯皇帝泉下有知,当将他引为知己。

得到确切消息的方法自然是进皇宫看看。但已进不去了。他回家,家人送上早饭。他不吃。有人劝他早做打算,或降或逃,他义正辞严,我没本事调兵杀贼,活着有什么意思?于是留下书信与兄弟,安排好身后来,准备一死。

最让我感佩的,是他死前做的一件事。

将自缢时,他发现几案之上,还有一封写给崇祯皇帝的奏折草稿。

前面我们已看了他的一些谏言,知道,他的奏章里,能有什么好话吗?自然都是些指责大臣跟崇祯皇帝的。

他还不能死。他先要把这奏折,烧了。

为何?

一者,“留此恐彰君过”。作为给事中,谏臣,我们数落皇帝,那是忠言逆耳,为了大明好,职责所在。但现在,大明都将亡了,若这些东西流传出来,人们会更认为,崇祯皇帝不是个好皇帝。但我是爱皇帝的呀!所以,千万不能让其流出,被别人当成崇祯的罪证。

二者,“毋钓后世名”。我殉明而死,我写这些,都是本分。但在某些人看来,却会将之我死之前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啊,是为了沽名钓誉名留青史啊!

吴甘来,真是用心良苦啊!

正要上吊,又有事了。

侄儿吴家仪来探听情况。相抱大哭。吴甘来说,我死,是我的志向,你父亲不能死,因为还要照顾老人。兄弟只能死一个啊!我虽死犹生!

说完,整理好官服,向皇城的方向叩拜五次,向太祖朱元璋陵寝的方向跪拜四字,解佩带,投缳而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