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绥宁古巫风—— 神秘的请蛇求雨

 关山听风 2020-11-13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

绥宁苗族巫傩

绥宁古巫风——

神秘的请蛇求雨

笔者近日读明朝绥宁知县包汝楫笔记《南中纪闻》,其中有一则关于绥宁民间古巫风的记录,全文如下:

绥邑深山洞壑,多有神怪,能致云雨。每天旱,里民邀巫师,散发持咒,入深壑内,遇有蛇虺之类,即取回,供奉祈祷,辄得雨。事毕,醵造银圈等件,赠以系佩,鼓乐送还原处。己巳年旱,岳溪里民,觅得一蛇,颈项银圈凡六件,盖借祷不止一次矣。

以上《南中纪闻》记载的是绥宁乡间明朝时求雨中的古巫风。文中的大意是,绥宁境内到处是深山洞壑,有很多的神仙和鬼怪,能够凝云致雨。每当遇到天干旱的时候,乡民便去请来巫师,披头散发,拿着符咒,进到山里的深谷中,如果碰见大蛇小蛇,就请回来,供奉祈祷,就能使天下雨。求得雨后,打造银圈等物件,戴在蛇的脖颈上,然后敲锣打鼓奏乐将蛇礼送回原来的地方。己巳年(1629年,中国农历己巳年,生肖蛇年,属明朝崇祯二年)天干旱,岳溪里(大致在今红岩、黄土矿镇境内)的乡民,到深山洞壑寻找到一条蛇,脖颈上套了银圈一共六件,由此看来,乡民捉蛇求雨不止一两次。

绥宁苗族巫傩

那么此事的真实性又如何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包汝楫和他所著的《南中纪闻》一书。

据清同治版《绥宁县志·职官·知县》记载:“包汝楫,淅江举人,天启五年任,宽淳和平,绥犹思慕。”包汝楫在《南中纪闻》记载:“余令绥五年,强半常辰、宝武间。”也就是说他在绥宁任知县时间为五年。天启为明朝第15代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的年号,故明熹宗朱由校又称天启帝,在位七年(16211627年)。包汝楫在绥任职时间为1625年至1630年。

《南中纪闻》是包汝楫一本笔记体地方土风物志。包汝楫《南中纪闻》自序中也是如此说:“余令绥五年,强半常辰、宝武间。数数去还,不则内境深箐奥麓,停车问俗而已。以故地方土风物志,若黔、滇习俗所繇,目吸耳贮。”在此书的后记中编者说明:“包公以孝廉知绥宁县,着循吏声。此其所述,绥事居多,可备邑乘也。”《南中纪闻》中记载了多个省的地方土风物,以绥宁的篇幅最多。

清朝乾隆时期,浙江仁和人金忠淳在编辑此书时留后记:“包公以孝廉知绥宁县,着循吏声。此其所述,绥事居多,可备邑乘也。尝自言赋性疏慵,生平最怕有三:怕人来拜、怕人送礼、怕人请宴。然公游宦所经,乌能免此三者?若余之杜门守拙,得无亦有所怕而然欤?瓯山金忠淳识。”由此可见包汝楫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与清同治版《绥宁县志·职官·知县》记载:“包汝楫,淅江举人,天启五年任,宽淳和平,绥犹思慕。”的史实相符。金忠淳(17331797),字古还,号完璞,又号砚云,辑刊有《砚云》甲乙编,凡十六种五十卷,所选皆明人说部。自《说郛》、《说海》、《稗海》,秘籍诸刻,搜罗不下千百种。包汝楫的《南中纪闻》是他“目吸耳贮”的“地方土风物志”,而1629年发生岳溪里发生的干旱,他还在绥宁知县任上,他所记录之事应该是当时真实发生过的。

按《南中纪闻》记载事情发生在己巳年(1629),距今已有389年,那么至此以后,绥宁还有没有这种巫风存在呢?

杨玉老人

杨玉老人的家

笔者在绥宁苗寨对巫傩文化进行田野调查时,屡屡听到巫师们讲起,解放以前,天若遇到大旱之年,乡民便请巫师进山施展法术,请“老人家”(即蛇)下山求雨,以解旱情。笔者每听此言,认为巫师们是在故弄玄虚,以显自己的本领,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一直不信,以为是虚妄之词。2014年冬,大园古苗寨有一巫师的学徒抛牌过法,邀请笔者前往观摩。抛牌法事结束后,已过法的巫师要大摆酒席来庆贺和酬谢资助过他的乡亲。笔者与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退体老干部坐一起。这位已是九十高龄的人名叫杨玉,也就是刘烨在大园古苗寨拍摄《那山那人那狗》与录制《爸爸去哪儿3》两次都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房子主人。杨玉老人告诉我,他在十四岁那年,亲眼目睹过以大园为中心,几个寨子里的人“请蛇(老人家)求雨”的经过。

鱼筌

那一年夏天,久旱无雨。乡里几个寨子的人便求大园的一位法力高强的巫师“请蛇(老人家)求雨”。几个寨子里的青壮劳力,打着彩旗,敲锣打鼓,吹着牛角号,全部爬上猴形山(现关峡苗族乡政府后的大山)。巫师念咒作法后,他们在山上齐声呐喊。第一天,他们一无所获。第二天,他们继续上山,在近黄昏时,终于发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小蛇伏在灌木树叶子上。巫师挥舞符咒,念念有词,当他将鱼筌放到蛇的前面,那蛇自己钻进了鱼筌里。请到了“老人家”后,人们敲锣打鼓,号声震天,以最隆重的仪将其接回寨子里,放进他们的祖庙飞山庙里敬奉起来,并开始作敬奉祈祷的巫傩法事。当天晚上,本无一丝云彩的天上,一下子飘来了云,不一会儿就阴云密布。在天还未光时,天上落下了大雨来。按规矩,天下雨后,就要将“老人家”客客气气、热热闹闹地送回山里去。可是,久旱逢甘雨的乡民们一看到下雨,欣喜若狂,纷纷奔向自家的稻田里踩裂缝蓄水去了,把“老人家”和巫师扔在飞山庙不管。谁知“老人家”生气了,它在鱼筌里一点点地胀大,眼看就要挤破鱼筌。巫师见状,跪拜道歉,却没有一点作用,最后巫师只得咬破左手的拇指,以鲜血撒地,向“老人家”起誓,从此以后,将永远不再进山接“老人家”。“老人家”慢慢地变成了原来的模样。巫师带赶紧领徒弟将“老人家”送回山里。从此,这一带的巫师再也不敢进山请“老人家”了,此风俗也从此在关峡一带苗乡绝迹。

笔者又探访了多位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证实杨玉老人所言不虚。至于“老人家”在鱼筌里是不是会胀得很大,由于当时飞山庙里只剩巫师师徒,其他人没有亲眼目睹,各种说法也就很多,却都只能是“据说”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