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口山恍若仙境的“五景”

 关山听风 2020-11-13

洛口山恍若仙境的“五景”

杨焕礼 文/图


早就听说洛口山有五大景观:于记峒老人岩、狮子脑、仙人桥、岩钵井、猴子形。几次欲前往探胜,终因没有合适的时机与向导而作罢。

洛口山大峡谷位于绥宁东北部雪峰山余脉之中,大峡谷以怪石嶙峋、形态万千而闻名。

正是暮春时节,由于连日来阴雨绵绵,我怀疑,我们筹划好的集体徒步穿越洛口山大峡谷之旅,恐怕难以能实施。就在我们确定出发的头天晚上,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我想,这次洛口山之行恐怕又只是一个想法罢了。那天晚上,在雨声哗啦中,在无法成行的失望中,我无聊地翻阅清同治版绥宁县志,想在县志中找一找洛口山的有关史料。县志中果然有洛口山的记载,只是县志中说的是渃口山,是不是现在的洛口山呢?从县志中所说的方位和里程来看,渃口山应该就是现在的洛口山。县志云:“渃口山,治(指当时的绥宁县城在市——笔者注)东一百一十里,中有于记峒老人岩,前有狮子脑,后有仙人桥,左有岩钵井,右有猴子形。”这不就是洛口山的五景吗。

夜雨在半夜里停歇,洛口山之行终于成行。一路上,天空虽然乌云密布,但并不低沉,雨点也没有撒下来。沿途溪河里的水普遍上涨,变得浑浊而湍急。

进入洛口山大峡谷的路还是一条简易公路,路面还算平坦,但路窄弯多,公路伴溪溯流而上,一边是壁立的高山,一边是淙淙的溪水。透过车窗,抬头看山,山峰像是用绿色染过似的,满目苍翠欲滴,低头看溪,溪流清澈见底,明洁如玉。这就让人惊讶,如果说绥宁的山苍翠如许,对拥有千山万壑的绿色绥宁来说不足为奇,只是眼前这溪水,连日的大雨没有让其丝毫浑浊,竟像是不染一尘的瑶池玉液。

过了洛口山电站的大门,一座水泥桥横卧小溪上,与小溪两边的公路成“之”字形,我们租用的大巴车无法通过,只好下车步行了。下车后,一阵阵山谷中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两边高耸的山岭笼罩在茫茫雾霭之中,缥渺中透着神奇,朦胧中含着清秀。

往前走了约一公里,过一座飞架在深壑之上的石拱桥,走过一段湿滑的水泥路,穿过一片幽深的树林,远远向峡谷里望去,但见山岩累累,危峰兀立。气势壮观的陡峭石壁,是那样的高,那样的陡。一堵堵石壁好像是被人用巨斧劈峭过似的,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孤峰突起,悬崖飞临,千姿百态,钟灵毓秀,雄奇险幽。那此山岩,或悬在半空,或卧在溪涧,或拦住去路的巨石,仿佛在狰狞地笑,又仿佛愁眉不展。

我们向峡谷深处走去,峡谷时窄时宽,山顶树林茂密,谷中怪石密布。此时,我得以近观这岩石的各种形态,它们或卧或立,或倚或躺,或躬着身子,或仰望天空,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内容异彩纷呈。有的像躬耕劳作的老人,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觅食的巨龟斜卧溪水边,有的像莲花瓣怒放在山涧,有的像猕猴羞涩地转过脸,有的像身着玄服的老妖,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谷中还有一巨大岩石从山上延伸的谷底,泛出黄澄澄的光泽,斜横在面前,人踏过它的腰身,比冰块还滑溜。

这就是常听人说的,洛口山峡谷“奇山”与“奇岩”了。而我此次的洛口山峡谷之行是雨后,雨后的洛口山峡谷又增加了两种奇观,即“奇瀑”与“奇水”。

进入峡谷不远,蓦地变得稍开阔了一些,前面有一壁立高山迎面而来,绕过一个山嘴,猛然只听得前面的同伴发出惊呼声,纷纷驻足拍照。原来有一飞瀑自云雾缭绕的高高的山顶飘然而下,到了山腰时,宛如一位仙子,因害羞而把下半身藏入树林,却依稀可见如白练般飘逸的身影,到了山脚却又大大方方地把秀腿露了出来,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美感,也给这座严峻可怕的山岩峭壁高山增添了几分风韵,可谓“瀑布飞泉峰下注,壮若缕缕素帛飘”。

(以上三图为同一瀑布)

曾到庐山看过庐山瀑布,识得庐山真面目。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写法,放到眼前洛口山峡谷瀑布身上来,再也合适不过了。

走在峡谷中,大大小小的瀑布也成了一道绝美的景观。泉水山缝中淅出,涓涓滴滴,汇成清流,从山崖上跌落,形成一道晶莹剔透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水帘。谷中的溪水潺潺,从乱石丛中从树林里穿过,流淌在杂草和荆棘丛生的坎坷的山岩之间,不提防间猛然跌入山岩下的深潭,发出渹渹之声,形成壮观的瀑布,如此瀑布一级接着一级。

(以上两图为同一瀑布)

因是雨后徒步穿越峡谷,低洼处的小径淹没在水中。漫过小径的水静静的,没有丝毫的流动,清澈见底,明镜透彻。水底的鹅卵石、小岩石和小草都清晰可见,而天鹅绒似的青草地及点缀在草丛中的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花朵,还有泡在水里的灌木丛,仿佛不是沉在水底,而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纯净空气之中。仔细看水中的绿草绿叶,竟然没有半点泥尘的痕迹,难怪我们进入峡谷时,大雨过后的溪水清澈见底,明洁如玉,是缘于源头之水清如许。

我们攀上在石壁上开凿出来的弯弯曲曲石阶,穿过树林里悬岩下面的一道水帘,沿着一条林中小径而上,天地之间豁然开朗,已见到洛口山水库气势磅礴的大坝。向前看,同伴们已在大坝上拍照留影,我一个人已落单在后面好久了;回首寻找洛口山大峡谷,早已淹没在层层叠叠的绿色森林里,薄雾像轻纱般如梦如幻笼罩着山岭。

我猛然想起,从峡谷中一路匆匆走过,因没有人指点,更无游览指示牌的提示,还未识洛口山“五景”的真面目。县志记载的五个景观,我似乎看到了,又好像不是。而今天我真真切切所见的是洛口山恍若仙境般的“五景”:山奇、石奇、瀑奇、水奇、林奇。

我想,这次穿越洛口山大峡谷是集休行动,“赶鸭式”是此类活动的固有特点,早在我意料之中。这次只当初认洛口山了,期待下次再穿越一回洛口山大峡谷,到时最好能找一个熟悉县志所载洛口山“五景”的当地人作向导,不要像这次如此匆忙和潦草,要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神奇的洛口山。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