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岁少女一骑绝尘,网友称为“女版博尔特”:已跑出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慧跑 2020-11-13

先欣赏一段视频

视频中的这名女生可谓一骑绝尘,以非常明显的差距快于竞争对手。

这是11月7日,杭州市西湖区第五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女子4×100米决赛上的一幕。

这位乘风少女很快上了微博热搜

不少网友被实力圈粉,纷纷表示女孩是“女版博尔特”、“国家队天选之女”。

视频中这位一骑绝尘的女孩名叫陆启睿今年14岁,是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九年级的学生。

这次运动会上,她在女子组100米、200米两项赛事中分别跑出了12.07秒、25.11秒的好成绩,打破两项记录,包揽两项冠军,成为全场最亮的星。

并且这两个成绩均已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平真是太厉害了。

图源新浪体育


陆启睿的成绩
离不开父母的鼓励支持

陆启睿有一位热爱体育运动的好父亲,女儿能有今天的成绩,则是这位父亲的用心培养。

从陆启睿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活跃在篮球场、乒乓球场和游泳馆,让她深深地爱上体育运动。

四年级时,陆启睿因为跑步速度很快被选进了学校的体训队。自那以后,她就开始了辛苦的训练。

每天早上6点半到学校运动场,练习到7点半,下午4点开始训练,持续到6点。

一个女孩能在体育方面拥有好成绩绝非易事,必须要有父母的不断鼓励与支持,还有长期的训练坚持。

如此说来,陆启睿能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其所拥有的良好家庭教育成长环境,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别看陆启睿在赛场上极具速度与激情,爆发力很强但私底下的她却是个穿着宽大的运动服绑着简单马尾辫,瘦高个儿、秀气恬静的女孩。

班主任老师说:“小姑娘性格内敛做事认真有毅力,她上课很专注,效率也高。训练很辛苦,但她一直都认真完成功课,不打折扣。”

当谈论起自己的跑步心得时,女孩笑着说,有天赋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坚持、努力、认真训练。

坚毅少女郑国花和他的虎爸

说到这个话题,小编不得不提到慧跑前段时间报道的坚毅少女郑国花和他的虎爸故事。

郑国花从小体弱多病,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抱着增强体质的简单想法,父女两人开始了中长跑训练。

爸爸从一开始就告诉郑国花,体育训练之路是一条特别艰辛的道路,但这个女孩没有退缩,每天凌晨四点多,郑国花就已经和爸爸奔跑在路上了。

父亲郑龙骑着一辆摩托车,车头、车筐和郑龙头上各有一盏灯,为郑国花照亮道路。

家庭条件一般,郑龙亲手又为女儿打造了一座“健身房”,用滑轮牵引做负重训练,木凳改造进行跳跃训练,大木桩作为下蹲训练工具。

从初一到高一,郑国花每天凌晨训练从不懈怠,而父亲的陪伴也从不间断。

这一练就是四五年,郑国花从最初柔弱的身子骨变成如今身体结实,体育成绩优异,屡屡打破学校记录,也成为老师同学眼中自律、坚毅、全面发展的勇敢少女。

郑国花说,自己也有想放弃的时候,那时候就会用爸爸的座右铭鼓励自己:“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会有超人的收获。”

郑国花和她的父亲就是依靠这样简单固执的坚持,一步一步地前进和提高,也促就了郑国花坚毅的性格。

这不就是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嘛!为伟大的父爱和坚持的少女点赞。

运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哪些好处

爱上体育运动的孩子,不仅可以培养出阳光的性格,更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品质。而这些优秀的品质却可以让孩子不断走向优秀。

运动要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特长,并且让运动的文化和理念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内化为他们长久的信仰,最终养成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处有:

● 运动所产生的对骨的应力作用可以促进软骨生长,促进骨的钙化,对于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促进孩子长高,并且只有在青少年阶段尽可能达到峰值骨密度,才能有效预防成年以后骨量丢失所引发的骨质疏松问题(鼓励孩子们多参加高冲击性运动,比如篮球、跳跃、蹦床等)。

● 运动可以避免因长期久坐和姿势不良所导致的驼背、脊柱侧弯等体态和脊柱发育异常问题。

运动不仅可以预防这样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发生轻度脊柱发育异常时矫正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依靠什么背背佳;

● 运动可以促进孩子心肺功能提高,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增加胸廓弹性,改善肺活量,提高持久学习能力和疲劳恢复能力,让他们可以承受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

● 运动能激活孩子用来学习的所有大脑细胞,它唤醒了整个大脑,显著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 运动能协调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长时间学习所带来的大脑疲劳,同时也让他们学习更为专注;

青少年参加长时间耐力运动

对心脏发育有影响吗?

从运动科学角度而言: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青少年参加马拉松会影响心脏和骨骼发育。

但从安全角度而言:

我们不鼓励青少年参加全马级别的马拉松比赛,但半马、十公里的比赛,青少年参赛是安全的,传统观点说青少年不宜参加大负荷的耐力运动,这种观点完全是过时和缺乏循证的。

让孩子爱上运动

父母很关键

有人说,想让孩子喜欢运动,父母要先爱上运动。观点是否成立?

加拿大统计局健康部曾经研究过当地的一千多个亲子家庭,发现父母平均每天20分钟的运动量,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平均增加5~10分钟的运动量。

一个家庭的孩子是不是经常活动,与爸妈正相关。

简言之,孩子的运动量与爸妈的运动量有直接相关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父母一定也要动起来。仅仅每天20分钟,孩子们也能在原有的活动时间上叠加,是不是很妙?

除此之外,爱运动的父母的日常行为,比如谈论运动的好处、买运动工具、甚至观看与运动有关的视频节目……也会给孩子带来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

孩子受氛围的影响,自然增加了与父母运动的机会。

总结

可能会有很多家长发自内心的钦佩陆启睿和赵春华的优秀成绩和羡慕这对父母的孩子为何如此热爱运动。

但大家是否思考过:即今天的我们如何教育培养孩子,并让孩子在体育方面有所长呢?如何以身作则的在子女面前起到运动表率作用呢?

再结合体育进中高考新政策,今后的体育成绩也将关乎到孩子以后考入什么样的高中,以及什么样的大学。

如果真要实现既有漂亮的体育成绩,又能在文化课方面不弱,要说难也不难,就是需要家长们合理为孩子分配运动与学习的时间。

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不妨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用你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去深刻影响孩子。如果你没有,可以让孩子接受体育运动的指导和训练培养。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要做好强身健体表率,放下电子产品,多陪孩子锻炼,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运动,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体育导师。

没有娇气的孩子,只有不敢让孩子经受锻炼、满是焦虑的家长。

所以,接下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