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243【蒙古百灵】

 左岸大山 2020-11-13

蒙古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全长约18cm。上体黄褐色,有黄色镶嵌羽缘,带有栗色檐边的帽子。他有着强健的脚、奔走快捷 。

行走草原,不时会与他们狭路相逢,第一时间他选择蜷起身体,利用保护色来藏匿。如果我没有察觉继续前行,他便会疾飞冲天,同时伴随着恼怒的鸣叫。高飞一直到视线外的云端,他会在空中振翼同时缓慢垂直,鸣叫也变为悦耳的鸣唱。歌声尖细而优美,响亮而婉转,真为天籁之音。

他是鸣禽,用歌声讴歌着草原的美丽。那歌声唤醒熟睡的小草拔节而成长、催开黄色的野花翩翩起舞迎合。他的歌声传去远方,柔情似水,让套马的汉子,挤奶的姑娘都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来倾听。但也引起了草原鼠与毛腿沙鸡的妒忌,扬起沙土驱赶着他的歌声。善歌是他们的特长,自由奔放是他们的天性。却不知这惟妙惟肖的效鸣,婉转嘹亮的歌喉成了断送它们自由生活的“原罪”。

北京人艺话剧《鸟人》曾有一幕无数次地震动着人们的内心。“脏口!”一位老人愤怒而绝望地叫喊着,从笼中抓出一只鸟儿,狠命“掼死”,随着众人的惊呼,他自己也痛苦地捂住胸口躺倒在地。善歌者因歌喉而丧生,我们的身边有更多的人为了可以听到他们的鸣唱,不惜重金来获取笼中的百灵。

有需要就有猎捕。草原地带毁巢捕鸟便成规模,大量的蒙古百灵在被捕猎的过程中永远失去了歌唱的机会,即使少量的活着,也失去了自由的翅膀,困在笼中的歌声失去了自由,在人们的喜恶中苟延。

习惯的生命力其实真的很强,旧时“提笼架鸟”的传统不但在很多老人心中挥之不去,也让很多青年人竞相效仿。这样的传承源自我们对于自然缺乏了解、源自人类自私的拥有欲望。我们查阅鸟的资料,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内容:“鸟的饲养办法,鸟的食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蒙古百灵也许有一天会意识到自己的歌声是失去自由乃至生命的祸源。为了生存他们可能进化失声,正如大象进化不长象牙,犀牛进化不再有角。野生动物为了珍惜活着的机会,可以改变自己。但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的行为,还他们本来的自由……

蓝天白云之下,绿草如茵,茫茫无际。苍穹之下,蒙古百灵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连音乐家都难以谱成的美妙乐曲,那就是百灵鸟儿们高唱的情歌。 纤云微风中,看一对百灵,追飞鸣舞,洒下一片天籁之音,此情此景才应该是本来的美丽。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