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摄生活》-131【打麻绳】

 左岸大山 2020-11-13

     - - -指尖上的山西

043

打麻绳







有关麻绳,记忆中有两个镜头。一个是黄河边拉纤,一条粗粗的麻绳,串起一众黄河汉子,连起岸上的人与水中的船缓慢逆行。另一个记忆是行摄途中的一次车祸,车陷在狭窄的山路上,只能靠人力脱困。附近的乡人找来了很多麻绳,牵来了几头牛,前面拉,后面推。几条麻绳绷直了,连接着热情与激情,终于让车脱离了尴尬。




麻绳不知道从何时消失在视线之外,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难再见到它的踪影。寻找有关麻绳的资料,我们找到了麻绳与人类发展的同步轨迹,人类最早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用它捆野兽、缚牢茅草屋、做腰带系住草裙等,再以后学会了用树皮制成纤维、 用手心抵着裸露的大腿把纤维搓成绳。




麻绳和人类发展如影随形,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尼龙绳的出现,麻绳被逐渐淘汰,麻绳的手工制作技艺更是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寻找记忆,我们在定襄县宏道乡的阁街村找到了刘秋生,他依然传承着手工制作麻绳的技艺。
“这没啥拍的,以前俺们这四里八乡的人都会弄这个,绳子的用途多,家家离不了,比如井绳、牵牲口、绑东西等。现在有了其他绳子,但我们用不惯,还是喜欢用麻绳,顺手。
老刘开门见山,边摇动着木质的纺车,边和我们聊了起来。




“打麻绳说起来也简单,也复杂,但没有多少高科技,只要你肯学、有耐心就能弄好。收原料是第一部,地方不同原料也不同,比如俺们这喜欢用胡麻,南方用红麻,口外还有用茴麻的,不管是啥麻,其实都是纤维好的植物就行。
“胡麻收回来,要用水浸泡湿透,再晾晒至半干,在水里捞出晒干,然后用棍子反复敲打,最后成胡麻毛。然后用纺车纺成坯子,把坯子晾干后,用打绳机器合成绳就好了。




他顺手抹去额头的汗水,一手抓起一把麻,续入纺车,继续说道:“俺现在做的就是成坯子,用的这个是祖上留下来车样子。这个看起来和纺车差不多,其实不一样。你仔细看看,这里有一个粗粗的线轮,线轮两侧装上档木,档木是交叉十字形,共四根。轮子中间装上轴,轴固定在一个粗木头上,叫定轴木。定轴木下面是底盘。底盘用的时候要压上几块石头免得晃动。




老刘不停地在引线上续麻,同时转动线轮,随着麻坯不断拉长,拉力撑到极限的时候,他便会刻意松线,线便顺势绕到线轮上。门外有阳光从地面反射进来,斑驳聚在那汗水津津的脸上、飞舞的麻线上,那绳线看似柔软,却正在凝聚成坚韧。
“纺坯子看着简单,但也要细心嘞,不能毛燥,不然打出的坯子不结实,会影响到打绳子。”老刘从纺车上取下缠满绳线的线轮,缓缓地站立起来,一只手撑着腰慢慢地挺直。足足有三分钟多,他才迈步向外走去。




“下一步我们就该打绳子了。
他回头向我们笑笑说道:“这就是打麻绳的车,也是祖上留下的,现在估计没人会做了,这是头车,先要把绳线穿进这横木上的八个眼中,这是打八股绳,如果是六股就穿六根,四股就穿四根。然后把穿上绳线地方对应按上摇把子。
然后我们再去尾车,和头车差不多,也是一根横木,不同的是只有一个摇把。首先需要把头车上引出的八股绳线拧到通过分线轮(分线轮外形椭圆,直径约二十厘米,轮上有槽,对应每一根绳线。)拴到摇把子上。





老刘边说边忙碌,不慌不忙已经将绳线与打绳的头车、尾车、分线轮全部安顿到位。喊出了一个助手,开始打绳。
一般情况下,摇把子多的那边,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只需要一个就好,他把这些摇把子都穿在一个摇板上,人只需摇动摇板,所有的摇把子就同时转动起来。另一边老刘在摇,但是反向的,速度也比较慢,边摇边指挥着对面的速度,快慢节奏分明。分线轮缓慢地滑动着,麻坯就拧到一起变成了麻绳。




老刘再次慢慢地直起了腰,缓缓地说道:“这个过程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放坯子,手必须要放平衡,麻也要摆平,不能背起来,不能伤坯子,接头也要接好。
二是下料,先算好用料的长度,所下的料要比实际打出的麻绳长一些。因为麻坯上劲后,回缩的厉害,料下不好,打出的麻绳尺寸短缺。
三是摇动时,两人要配合好,根据结绳的具体情况控制好速度,打出均匀耐用的麻绳。




告别老刘,返回的路上我手里一直攥着打好的麻绳。那绳子有些扎手,却可以摸索感受到一种温度,暖暖的、涩涩的。回顾记忆中的绳子,我似乎有所联想,麻绳由千万条麻丝经过智慧凝聚而成,那些细细的丝线因为聚合而可以承受强大的拉力,变得柔韧无比。




我们面对灾难与困境,个人的力量总是很柔弱,即便是再强大的个体面对生活的磨砺,百折千绕,也很难独善其身。只有将志同道合者捆绑在一起,柔结成型,才可以将我们变得更坚韧,更加无畏地面对生活中难以预料的摧残和波折。





物 语 档 案

采集地点: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

采集时间:2019年7月

匠       人: 刘秋生

现        状:市场丧失,偶尔制作。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