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末最高关注院线片,怎么就烂了?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一大一小,演技担当。


在元旦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国产版《解忧杂货店》总算是赶在了日版前登上了内陆的大银幕。

▲大陆版与日版

八月开机,十二月登陆院线。

有王俊凯、迪丽热巴等近来演技颇受争议的流量明星加盟。

再加上近段时间国内翻拍日剧日影的失败经历,似乎怎么看,这部《解忧杂货店》都是烂片的节奏。

事实上,在上映之后,就有许多批判的声音出现。有的认为它延续一贯的翻拍必烂的传统,继续糟蹋着隔壁日本的优秀作品。

有的揪着两位流量明星的演技不放手,和前来灌水的粉丝撕得天昏地暗。

也有的吵着闹着毁原著,认为电影只搬其壳未见其核,怒打一星以表示自己的不满。

小十君承认,这部电影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由于篇幅限制,导致每个故事都很单薄,人物没有立起来,不如原著来的动人。

比如王俊凯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地令人尴尬,让人出戏。

▲进步不是重点,好才是

比如在时空穿梭的处理上,存在一些逻辑漏洞,让小十君这个逻辑控很难受。

但最终,如果要打分的话,我还是愿意给它一个及格分

因为透过这些故事传递出来的情感,我真实地感受到了。

▲这个海报,做的有点烂,像P的

《解忧杂货店》改编自东野圭吾同名小说。这本书与东野圭吾以往擅长的人性之恶不同的是,它讲述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童话故事

而此次改编,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尽量保持住原著的“暖”这个核心。

无论是故事的选择还是书信的还原,影片都在试图留住小说字里行间的那一份善意。

(剧透预警……但其实原著已经剧透的差不多了)

电影主要讲述了三个发生在九十年代的故事。

秦朗(李鸿其 饰)是一名独立音乐人。

他热爱音乐,却无人赏识。一人孤零零地浪迹在偌大的北京城,看着身边的朋友要么功成名就,要么失意离开。

他也做过很多尝试,去写歌去录音,但却无一例外地遭受白眼和嘲笑。

他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只能自欺欺人,抱怨世间少有伯乐。

然而,父亲突然加重的病情让他不得不正视“未来”这个词语。

是留在北京,抓住音乐的浮萍不放,继续漂泊;还是回到老家,接替父亲的职位,安安稳稳过日子。

秦朗面临选择。

作为这个小城镇里最有钱的家庭里的孩子,浩博(幼年董李无忧 饰;成年秦昊 饰)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于是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收集唱片上,摆满一整个屋子。

躲在卧室里,用最大分贝放音乐,是他逃避现实的唯一途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掩盖住父母的争吵声、债主的责骂声和催债的砸门声。

 

他听信了母亲的话,以为这只是一时的风波。

可是后来,父母却要带着自己连夜跑路,还把珍藏多年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唱片全部卖掉。

他不禁开始思考,是跟着父母躲债,从此过上居无定所的生活;还是离开这个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浩博面临选择。

晴美(青年陈都灵 饰;中年郝蕾 饰)是歌厅里的一个舞女。

她十九岁,没有上过大学,小小年纪就自己出来讨生活。

因为没有别的技能,却又生的好看,所以进了歌厅,当陪酒小姐。每天生活在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之中,昼夜颠倒。

她很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鞋店,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只能一边攒钱一边陪酒。

但碰巧出现了一位客人,花钱大手大脚,对她又特别照顾。并且提出只要她愿意做自己的情人,就给她开一间店铺。

是成为这个男人的情人,从而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店铺;还是想办法另外攒钱,早点摆脱陪酒小姐的身份。

晴美面临选择。

就这样,三个同样面临选择,却又不知如何选择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了无名杂货店

这个杂货店,是解忧爷爷(成龙 饰)开的。

本来一开始是一些小孩恶作剧,向他寻求一些无聊问题的答案。

可解忧爷爷每个问题都认真回答,因此开始有一些真正有疑惑的人给他写信。这其中,就包括秦朗、浩博和晴美。

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失杂货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的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电影中最让我动容的画面,莫过于老爷爷在昏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眼镜,趴在桌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回信时的场景

每一个字都是真心,每一句话都是善意。

前门的投信口的疑问,后门的牛奶箱的解答。在这一来一往中,传递的不只是信件,更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情义。

写信人对解忧爷爷的信任,解忧爷爷对写信人的呵护。陌生人之间,能做到的最大的善意,莫过于此了。

然而,作为日本推理界天王的东野圭吾,并没有将这个故事局限于疑问与解答这个小范围中。

他掺入了穿越时空的元素,将误入无名杂货店的小偷三人组,与二十多年前的老爷爷联系在了一起。

▲小偷三人组就是你们期待的王俊凯、迪丽热巴和董子健了

莫名其妙的来信,莫名其妙的回答。

明明是荒废多年的无名杂货店,为什么还会有人写信到这里?

牛奶箱里的信件,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那一封封书信,到底是谁写的,又寄给了谁?

一个个谜团萦绕,一个个答案也在故事的进展中慢慢揭晓。

事实上,三段故事,加上小偷三人组的戏份,特别容易使之成为干瘪无味的拼盘电影。

幸好导演在剧情进展过程中,就埋下了许多伏笔,使得三段故事浑然一体。

比如秦朗在向无名杂货店投递书信之后,撞见了一个穿红色大衣、呕吐不止的女人。

▲陈都灵画这么浓的妆,是有点丑的

虽然只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但这鲜艳的颜色,以及奇怪的举动,自然能够立刻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且记忆点极深。

而后当这个女人再次出现时,观众自然会投以会心的微笑——原来是她啊。

再比如电影开场,小偷三人组闯进一个女人的别墅,将女主人捆起来后离开。

也会让观众心生疑虑,没头没脑的为什么要抢劫。

而后当她的身份公开,前后完美串联,似乎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会瞬间豁然开朗。

这些相互牵连的故事情节,虽然是东野圭吾一开始就在小说中设定好了的。

但导演能够考虑到观众注意力的分散问题,将这些伏笔用明亮鲜艳但又不打断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明显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邋遢的很好看

然而电影的问题也出在了这儿。三段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不仅有少年时期,还有中年时期,再加上三个小偷,必然就导致了人均戏份极少的情况。

戏份少的后果,自然也是人物的平面化。

《解忧杂货店》原著小说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想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全部呈现出来,还是勉强了些。

另外,在本土化方面,韩寒作为艺术总监也算是尽心尽力。

早在九月电影刚开拍时,他就不止一次地提到说:

日本和中国在影视作品中表达形式有很大差别,在尊重原著的情况下,本土化元素会渗透每个细节点,甚至是肢体动作、台词等,埋伏中国式的观众记忆点。

而在小十君看来,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在场景布置、服装搭配以及整体色调上,都颇有《乘风破浪》的味道。

 

九十年代特有的元素,崔健的摇滚、经济改革的春风,配上白衬衣牛仔裤和破旧的自行车,以及颇具上世纪气息的主题曲《重生》,也给电影增色不少。

事实上,近几年来改编自日剧日影的作品,基本都存在照搬原版、水土不服的情况。

以日式食物为主的《深夜食堂》、以棒球为全民运动的《求婚大作战》,都是编剧投机取巧的失败品。

▲老狐狸和小绵羊都栽坑里了

而当我在《解忧杂货店》中看到彩虹之家,看到1993年的迈克尔·杰克逊,看到孤儿院所有孩子都姓张,看到这些与原著不同的小细节的改动时,我感受到了诚意。

▲原文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

他们也许真的想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无名杂货店

在这个杂货店里,陌生人之间的防备和敌意被消解,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被架起。

所有温馨的故事都被记录,所有的善意都被保留。

你来我往,真诚以待。

《解忧杂货店》从来都不是“心灵鸡汤”,它的故事情节也许不够新颖,它的剧情发展也许有点老套。

但透过影像,透过这些人物的表达,我有了一份难以言表的感动。

老爷爷和写信人,小偷三人组和孤儿院,秦朗、浩博与晴美。

他们不经意间的举动,不断改变着身边的人。就像投入水面的石头,造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而这些涟漪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湖面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也许就是如此。

也愿你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周末,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